为什么我们都能或多或少背几首古代的诗词,而现代的诗歌却不怎么接触了?

不弹棉花的树


一、古代诗词主要指唐诗宋词。这是中国诗歌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两个高峰。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情感真挚,短短几个字能触动人的心灵,得到共鸣。而且容易背诵。现代诗歌语言相对较长,背诵的难度大一些。

二、文化的魅力还有一个岁月沉淀的过程。诗经唐诗宋词等等古代文化经过了几千年,几百年的沉淀发酵,它的魅力被一代一代人来传承。现代诗歌在岁月沉淀方面,显然不能和古代诗歌相比。

三、现今推崇国学传统文化的氛围影响。从国家层面的推广宣传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接纳都对古代文化,尤其是古诗词的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几百年或者千年以后,我们认为的现代诗歌也会变成唐诗宋词一样具有无限魅力。



华华写写


1,短小精悍,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大意是说美丽的鸟儿在唱歌,在河中的小岛上有一个身材美好的贤淑女孩,真是我的意中人啊。大家都知道吗,这首诗是我们的祖先上学必须学习背诵的,所以到现在大家基本都会背诵。

2.音乐感,几乎所有的古诗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唐代李白的绝句《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七绝之冠(当然到现在也没有能超过它的),读起来就朗朗上口,音乐感十足(当然是押了韵决定的),当然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也是非常的好,很好地衬托了得到解放后的李白的无比快乐的心情。

这首诗老少皆宜,大家几乎都会背。

3.意境优美,比如唐代崔颢的《黄鹤楼》的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天已昏黑,一个游子站在岸边,望着烟波浩渺的长江,不禁涌起了浓浓的乡愁。这种意境和场景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这首诗和杜甫的《登高》一起被誉为唐代七律之冠,经久传诵,脍炙人口。

4,内容深刻,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句子推己及人,抒发了远大的胸襟,令人敬佩。

当然大家喜欢古诗的原因不仅于此,还有典故

,修辞,哲理深刻,等等。好的古典诗歌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不胜枚举。另外课本上古诗歌也占了很大比例,现在教育部又增加了中小学课本上的古典诗歌的数量,自然会背诵的古诗数量就更多了

相比之下,现代诗,比较长,有一些还不押韵

,背下来很费劲的,所以能背下来的就自然少了;加之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也少了,学生会背的现代诗也就少了,是不足为怪的。

当然就从个人阅读兴趣上讲,古典诗歌也要占

绝对的优势,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现代诗歌是不能代替它的。








风逐月影3


浅谈课本中的现代诗

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课本里收入现代诗的内容与没有旧体诗歌的多。而且,就算收入了,都属于课外阅读的范畴居多。而旧体诗歌,多半是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内容,对诗词古文逐句解读,课堂后老师还要求背诵,甚至是考试考点的内容。

凭着我的记忆,印象中现代诗歌进入课本的,有叶挺的《囚歌》,开头的几句,我现在依然可以背诵: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经典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还有舒婷的《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包括课外选读的海子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及食指的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等。国外收入的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总之,现代诗歌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正式的教学课本并没有完全向其敞开大门,只有零星的收入一些;在课外选读的课本里,收入的也并不太多。因此,我们现在能够记忆背诵的现代诗歌就显得比唐诗宋词少了。


宏灯诗话


这个问题很有趣啊,事实确是如此。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中国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诗歌,都是经过千年以上沉淀积累,已深深植入于民族记忆,成了民族基因的一部分,能背诵几首古诗的人毫不奇怪,而满腹文采,却不知古典文化为何物者,那才是奇怪动物。

“五四”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新文化运动成了发展方向,无数有识之士为其鼓与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自由诗,为民主与科学的普及,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开辟了道路。但百年时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毕竟只是一瞬间,缺乏沉淀积累,绝大多数被人遗忘,也在情理之中。但精品就是精品,就能与世长存。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引用柔石翻译创作的一首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仅仅只读了几遍,却终身记忆不忘,足以证明其生命力。

总的说来,古典诗歌重“韵”和“精”,便于理解和记忆,更易流传于世;现代自由诗重意象,适合品读与玩味,可给人一时愉悦,却难以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过相信几百年后,经过大浪淘沙,好作品总会留存下来,现代自由诗也会成为古典,为后人广泛传诵。



云卷飞山


很残酷也很简单,而且够直白的回答:

时间优势!

相信再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暂定五百年吧,将来的人们会知道那首当下的诗歌是需要传颂的!








琴簧汗舞


【题记】这些问答,临时组织起来,来不及细思,特别是说明文,难免有不妥之处,回答有出入的地方万望包涵。

现代的东西太多,

每天都是新的,

新的一天又有新的一天,

今天到明天二十四小时。

/

古代留下的太少,

没有视频,没有影像,

文字已远去

离今天越来越远。

/

今天终将成为历史,

千古传承

几千年的书包里

今天俩字沉甸甸。

/

好的东西还有好的,

历史没有关门打烊,

只有努力,

触角就会触碰。

/

现代化的节奏越来越快,

古人可以几天几年写一首诗,

如今一个问题一晃过去了,

质量与数量面临考验。

(写好的文章进一步修改与深思的时间都不够,车轮加快了转速,科技近几年突飞猛进,在这里我为现代诗略微打个抱不平。)

(换言之,把心沉下来,气场提上去,反复修改,时间拉长,不要急于发表,你会发现一首诗是初稿,点与面远远不够,文字属于初级语言。

点与面就是大到大处,自然收。现代诗的路很长。)

(据说古人作诗先读给家人听,说明古人重视一首诗的质量。)

(古时通信信息交通闭塞,他们获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及当下,他们的诗思从何而来?联想!苦思冥想!路过不能放过!

今天,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微信淘宝,等等,思想啊,放开一些,些许悲壮,些许情怀。)



呀丫芋头


旧体诗艺术成就太高,并且附有音乐性,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适合诵读,所以在民间流传甚广,特别是经典之作,几乎人人皆可随口说上几句。现代诗就不同了,除了早期徐志摩等人的现代诗作品,大家尚且能记住一两句,当代诗歌,能记住题目就不错了。原因在于,现代诗写作随意性强,还不讲平仄究押韵,说没有章法也大致说得通,写诗的人多,流派也多,一时间诗坛热闹非凡,但是真正艺术成就高的作品寥寥无几,少数诗人的少数作品,即使被捧上神坛,也是备受争议,不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当然,并非现代诗就不能有所作为了,而是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而已。加油,说不定,下一位诗歌大师就是您 !


翟永立1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古诗词乃是文学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而我们现在人写的文章,诗词不管什么题材,内容似乎都能找到先贤们的痕迹。且古诗有韵有味,形意交融。不像现代诗这样不便于记忆。且大部分现代诗其实点上标点,就是一篇散文而已。总之一句话,我有武功秘籍,为什么还要学三脚猫?






西山小师弟


仔细想想,我脑海里记住只有这几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补充一下,这个问题提的确实很好,要完整讲清楚估计能写成一篇不错的论文。我简作此答,算是抛砖引玉吧。


九品墨香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权且一答,看能不能搏几个赞同。

首先,诗歌是什么?抛开古诗,现代诗的定义来看。诗词不过就是伴随着音乐而产生的唱词,后期发展变迁不谈,原始功用那就是唱的。那么反问一下,您在唱歌的时候记背歌词吗?自己把思维角度提升一下,你还记得少年时抄的歌词吗?听到熟悉的音乐的时候,会不会脱口而出:“霍霍哈伊,我就用双截棍!(我没背过,所以有错别拍我)”这不就是背诵了现代诗歌?广义来看,写得再烂的歌词,也是诗歌。所以,不是你没接触了,而是垃圾太多,没必要去记住罢了。

这就是第二点,古诗词都是几千年精选淘汰下来的金子,朗朗上口,意境优美。而庞大的创作群体所遗留下来的经典你能背几首呢?这就是个概率问题,九牛一毛,也足够你一生来读。而现代诗经典有多少呢?诗歌重在思维意象的表达,当现代诗跳出了古风和格律的限制,就更加趋向于表达个人浪漫主义色彩,平仄音韵上没办法像古体出彩,只能在思想上要突破,又碰上文化环境的限制,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出现忧国忧民的大作了。歌词和白开水一样,开口闭口情情爱爱,哪里有普世的价值?而古诗在价值观方面走得更加宽广,文言文也更加凝练。不爱古诗都不成。

第三点,也就是教育的推广。这点不用多说了,其实跟第二点也有关。现代诗经典太少,大部分就只背过课本上的《雨巷》和《再别康桥》吧?顶多还记得海子的几句而已。长了,乱韵,意象混乱,这是现代诗本身缺陷导致的,根本就不利于背诵。哪怕是《雨巷》,几个生僻字,大家高中毕业后还能背下来的有几个?

当然,我们不否定现代诗人的努力,可是为诗者要思想深刻,必须要付出代价。比如“伤痕文学”,比如那十年。现在只有期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后人总结我们现代诗的作品,能像我们现在精选古诗一样,佳作频出,朗朗上口,倒背如流。

一家之言,望能解惑。


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国学诗词内容日常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