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其“海盗”父亲郑芝龙决裂之谜

拨开历史云雾,还原历史真相,大家好我是麦芒。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字飞黄,原名郑一官,在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十八岁时到达日本平户县,因长期生活在日本平户而又被称为“平户一官”“老一官。”郑芝龙在平户与日本姑娘田川结婚,时年三十二岁,也就是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生郑成功。据传田川产子当日正在海边捡贝壳,将郑成功诞生在海边的大石头上,石头边正好有几棵青松,郑芝龙又为福建人,于是为儿子取名福松。日本的九州平户海边就有一块郑公石,传说就是郑成功诞生之地。

郑成功出生后不久,郑芝龙与其弟郑芝虎加入海上大盗颜思齐的队伍。明末时的日本正当幕府时代,由足利义满统治的幕府实行苛政,激起民愤郑芝龙颜思齐等华侨想乘机起势,在当地政坛获得一席之地。因为消息败露,被幕府通缉,颜思齐郑芝龙等人逃离日本,来到台湾。当时郑成功出生才三个月,与其母田川来不及撤离,被留在日本。不久颜思齐去世,郑芝龙被推举为海盗团队首领。

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招抚,成为正规军。他剿灭了福建沿海的几个海盗团,兵力日盛,官位升高,称霸福建沿海一带。沿海的各个海港,所有的海外贸易都有经过郑芝龙的同意,每艘船要收三千金的例钱,郑芝龙一次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俨然一副土皇帝样。而此时已距逃出日本七年之久,郑芝龙决定接回妻儿,可只郑成功独自一人回到郑芝龙身边。妻子田川留在日本,原因已不可考。

郑成功像

郑成功回到郑芝龙身边后,郑芝龙为儿子改名为森,字大木,是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郑成功也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十一岁便起笔作八股文,十五岁考中秀才,后又到浙江虞山拜著名文士钱谦益为师。

而后,郑成功受到隆武皇帝的知遇之恩,赐姓朱,名成功,号明俨,被人称为国姓爷。隆武皇帝封他为“中军都督”,赐佩剑,并曾对郑成功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同年,郑成功亲母田川得到特许,离开日本,来到郑芝龙的老家福建南安。隆武帝想恢复明朝大业,可是郑芝龙知道明朝大势已去,不想帮其恢复大业。在隆武帝御驾亲征的途中,郑芝龙不听指挥,驻兵不进,隆武帝只得让其在海上护驾,不久隆武帝在汀州被俘,而后绝食而死。郑芝龙接受清朝的招降,郑成功劝阻其父,其父不听,郑成功愤而起事,率领部下到南澳收残部,举起了抗清大旗。而郑成功之母田川也因被清兵奸污而自缢,郑成功为其母刮腹取肠,并洗涤干净,将其母下葬。这更加坚定了郑成功的抗清决心。郑成功也正式与其父郑芝龙决裂。在郑成功给郑芝龙写的信中道:“儿志已定,不可挽矣,倘有不讳,儿只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之局,则儿终身所当有事焉。”

郑成功起事第二年,郑成功向日本请求援兵,但是遭到了当时幕府统治者德川家冈的拒绝。三年后,郑成功在为此求援,得到了援助。公元1657年,郑成功一路攻陷闵、浙等地,最远攻到了金陵一带,攻陷瓜州,最后在围攻南京时受到重创。郑成功为寻找到根据地,于1661年攻占台湾,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使命。

郑成功收复台湾

最后,清廷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将闽、浙等地人口迁入内地,沿海岸二三百里筑台为界,断绝了台湾岛民的生路。在屡次招抚失败的情况下,清廷掘郑氏祖坟,在北京杀郑芝龙及家眷十一口,以泄心头之恨。不幸的是郑成功于公元1662年病逝于台湾。英雄迟暮让人可怜,可英年早逝的英雄又怎能让人不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