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骁勇无敌的吕布,真实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仅以《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论,吕布的战力堪称全三国武将之冠,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言之凿凿地钦定了他第一武者的地位,论排名还在赵云、典韦、关公等万人敌之前。

小说中吕布的个人巅峰表现在虎牢关,彼时以袁绍为首的讨卓联盟浩浩汤汤奔赴前线,在关公温酒斩了华雄之后,董卓带领吕布等人亲赴阵前,十八路诸侯分兵其中八路与之会战。

在那场战争中他有如下上佳表现:五合内拿下河内名将方悦,一戟刺死穆顺,十合砍下武安国一手,击败公孙瓒,与赶来救瓒的张飞大战五十回合,后关公加入,又拼三十合,之后刘备入战,在三英的围攻下他才将将遮拦不住,拨马回阵。在关张的夹击下能撑持三十合,除吕布外应该别无他人了。

在小说营构的三国世界中,吕布可说是马上功夫无敌,仰仗赤兔马和方天画戟可以渡水若平地,视人若草芥的虎狼之辈。

但有关他的传奇事迹,却大多于史无载,只为小说戏曲和民间传说所有。譬如吕布虎牢关会战诸侯一事。事实上彼时诸侯们各怀异心,只有曹操和孙坚奔赴到了前线,其他人只是每日饮酒设宴,连聚合兵力都没能做到。因而吕布在虎牢关上的斩将记录,包括传奇的三英战吕布,均属杜撰,并不符实。

正史中的吕布是位勇将,但没有《演义》中写得那般神乎其神。《三国志》说他“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属于骑兵队长式的风格,而他唯一的对敌记录,则在《英雄记》中有记载,“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吕布与郭汜一对一单挑,并且刺伤郭汜。这说明吕布的马上功夫非凡,只是比之《演义》中的战神,要大打折扣罢了,更不必提所谓的“天下第一人”,事实上彼时的万人敌称号,是属于关张二人的,南北朝时期夸赞骁勇善战的猛将,也多以关张喻之,而非吕布。

除了会十八路诸侯、三英战吕布属于子虚乌有的艺术加工外,在小说中为三国这部男人史增色颇多的吕布与貂蝉间的缠绵“爱情”也并不属实。因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貂蝉其人,所谓的“貂蝉”,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妾”,吕布或许曾与之私通,但他们彼此间却并没有那么多枝节横生的浪漫故事,吕布更没有一怒为红颜,因美色杀死义父董卓。

小说中着重描画了吕布的英雄之表,“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惜如此潇洒气派的风度在正史中也并未被提及,《三国志》只是说他身长有臂力,再无其他。我猜测吕布不过是中人之资,因为诸葛孔明、周瑜等帅哥,都是被陈寿刻意提及的。

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纵横无敌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已成吕布个人形象的表征。可《三国志》吕布篇中,通篇未提吕布的兵刃,我个人认为原因可能是吕布用的武器就是大众所使的长枪,因而无需特别介绍。辕门射戟倒确有其事,只不过吕布射中的小戟是守卫的武器。

至此,吕布在《演义》中被幻化的光环几乎剥落殆尽,高富帅形象是假的,与貂蝉的爱情故事是假的,英勇无对的阵前实力是假的,方天画戟赤兔马的经典形象是假的,那么小说中的哪部分内容是真切属于吕布的呢?答: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作风。

历史上的吕布并没有认那么多义父,《三国志》中介绍他和丁原董卓的关系如下:“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只说吕布被诱使杀了原主子丁原,而后拜了董卓为义父。至于他后来的诛杀董卓,则是为王允所诱。

《演义》对其余后经历的描写大抵符合史实:杀董卓东奔出关,先跟袁绍,后跟张杨,趁曹操讨伐徐州时联合陈宫张邈偷了兖州,被曹操击败,投奔刘备,趁刘备外出又端了徐州,后来和袁术反复扯皮,最后城池被曹军攻破,投降身死。

关于吕布败亡的原因,《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得很清楚,“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因而灭亡是必然的。事实上每个吕布投奔过的人后来几乎都被他在背后戳过刀子,玄德失了徐州,丁原董卓二人则直接丢了性命。

吕布根本就不是阵前无敌的世之虎将,而只是人品恶劣、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的三国前期的一路诸侯罢了。小说家罗贯中在文本中植入了一位战力堪比“项羽”,气度不凡,外形潇洒的纵横者,他因此幸运地得以改头换面,成了今天好多人在小说、影视剧、三国周边中看到的样子。他的真实形象,要丑恶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