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皇冠使用平天冠,为何唐朝皇冠不再使用平天冠?

川东陈员外


你得出这个结论,怕是受到存世的绘画,壁画之类的影响吧。存世的隋文帝,隋炀帝,画像都是平天冠造像,而唐朝皇帝,基本看不到穿着平天冠的造像,引起了错觉,觉着唐朝皇帝不用平天冠,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唐朝也用。

平天冠,首先这个名字就不对,历史上没有平天冠这个名字,应该讲平天冠就是俗名,正式的名称应该是“冕冠”或称“帝冠”,和冠配套的就是“冕服”或称“帝服”。这种礼制源自周朝,合称“天子衣冠”,关于天子衣冠有很多细节,什么几旒啊,天子十二纹章啊,就不讲了。

天子衣冠,使用时间,一直持续到明朝(满清没有用,元朝依然把它作为最高规格的礼服,袁世凯称帝,那张照片显示袁世凯穿的是简化版)都还在用,只是细节上有变化,礼制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天子衣冠作为最高级别的服制,从唐以后基本上只有特别重大场合作为最高级别的礼服穿戴,比如,每年的冬至元旦大朝,天子登基,天子大婚,和重大祭祀,祭天地,祭社稷活动,才会穿戴,(李治武则天跑去泰山封禅李治穿的也是冕服)。唐以后皇帝日常穿常服或便服,现在看到的的《步辇图》上唐太宗穿的就属于便服,帽子两边带俩尾巴,软趴趴的,(宋朝,这俩尾巴又长又硬,叫铁翅幞头,宋代皇帝带的比较多的还有另一种叫通天冠,通天冠级别仅次于冕冠,明代,这俩尾巴圆短,叫圆耳幞头,明代皇帝带的叫翼善冠,和普通官员的圆耳幞头有明显区别)。

总结,冕冠冕服一直使用到明代,一直作为最高等级的礼服存在,但隋以后皇帝多穿常服便服。(插一句,袁世凯称帝,成立中华帝国,也算的话,冕冠使用历史又长了一点。)






溜溜葱


平天冠是平民称呼,专业名词叫冕。后汉书中有记载: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

在不同的阶层中有不一样的服制。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郊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



到了唐朝,出现了一种新的冠,叫翼善冠。这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和服饰改良的产物。但之前的平天冠没有废弃,只是各有场合应用。翼善冠最初发展自唐代的幞头,因男子兴头戴软脚幞头身穿圆领袍服,幞头专门用以缠裹头发及发髻。而唐代的幞头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官员公服的展脚幞头,外形方正。到了明代,朱元璋极力恢复唐宋时期汉人的服制,所以翼善冠一直沿用三朝。


另外清朝的是沿用元朝的钹笠冠,就是这种。少数民族的就自成风格了。


林鹿苹


呃,这个太难了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