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有记录,传说中的“女娲”最后去了这两个地方

我们都知道,“女娲娘娘”是我们传统神话里的创世女神,对我们人类而言,她有两大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让人类免遭水害。关于创造人那个神话,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只是因为在不经意间扯动了山藤,没想到弹出的泥土却化成了人;可是“炼石补天”就非常主动了,因为共工撞倒了不周山之后,天河的水向凡间倾注,弄得洪水滔天,人类无处安身,这时候也只有女娲挺身而出造福人类。

可是这么一位有恩于人类的女神,最后去了哪里?至今衍生出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女娲已经是“神仙”了,自然就不会死,一直还在天上看着人类这些孩子呢;也有人说,女娲补天之后,精疲力尽死了;还有人说,女娲其实是一个“职位”,每一代都会有一个女性成为“女娲”,只是她有了女儿后自己就会死去……等等。到底哪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呢?其实都不算太准确,在《山海经》里,可能已经给出了女娲的下落。

我们来看看《山海经》是怎么说的。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我们读起来似乎有点拗口难懂,还是参考一下郭璞的注释:“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他就只说女娲的肠化作了神,根本没有“有神十人名曰”那几个字。

我估计这是因为古书“乱简”导致的。其实本来就只是说“女娲的肠子化身成了神仙”,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了:因为上古时期,地广人稀,女娲的肠子变成了巨蟒,大到能够阻断道路,到底有多大就我们自行想象。所以,《大荒西经》记载的这个“淑士国”,很可能就是女娲补天之后去的地方之一,而“女娲之肠”就是她的化身之一了。

会有人说,你这不是瞎扯么,肠子都能说是女娲变成的神仙,那她其它身体去哪里了呢?还别说,无独有偶,《山海经》还真的有记录,很可能就是女娲的其他身体部位。我们继续往下看: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意思是说,在“深目国”的东边,有一个地方叫做“无肠国”,这里的人的身体很有特点:个子非常高,但是没有肠子。这不,如果和前面那个“女娲之肠”凑一起的话,刚好还原成一个完完整整的女娲了,所以这个“无肠之国”,可能就是女娲补天之后去的地方之二,而无肠之国的“异人”,也是她的化身之一了。

​至于为什么女娲的“肠”会和身体分开做神仙,原因暂时不得而知。但“肠”可不是普通的器官,读过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在《素问.灵兰秘典论》里就有专门的描述,说大肠是“变化出焉”的器官,所以它化作神仙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果还有人问,无肠国的人“无肠”能生存吗,这个其实现代科学已经给出答案了,请自行百度即可。

所以说,女娲如果是不死的神仙,那么就无需纠结她老人家的去向了。如果是后两种说法之一的话,则《山海经》里淑士国的“女娲之肠”和无肠之国的“异人”,应该就是女娲、最后一分为二变成的两个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