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冒菜、串串香、缽缽雞分不清?看完這篇全懂了!

在川菜裡面,火鍋、冒菜、串串香、冷串串、缽缽雞有相同之處也有較大的區別,如果不留心,很多吃貨、廚師都會以為是差不多的一種烹調法。那麼,這幾者之間的分別具體是什麼呢?本期紅廚網,就為大家詳述一下。

火鍋與冒菜

火鍋與冒菜,兩者在涮燙原料上幾乎沒什麼差別,從豬肉到海鮮,再到各種蔬素食原料,都可以下鍋燙食,只不過冒菜早已打上了平民烙印,它走的是低成本低價格的路子,所以,凡是價格昂貴的原料,都不適合用來做冒菜。

另外,由於冒菜一般都是小店經營,既沒有太多的冷藏保鮮設備用於存放原料,也沒有配刀工精湛的廚師來切配,所以像腰片、胗花之類的原料也不適合做冒菜。

在市場上常見的冒菜原料只有毛肚、黃喉、鴨腸、木耳、鴨血、魔芋、火鍋粉、涼粉、藕片、青筍、花菜、蘑菇、海白菜等十餘種。把這些原料改刀成小塊或小片,用水泡著擺出來,讓客人按自己的喜好點菜,隨後由店裡的人手抓原料放入竹簍,再轉入湯鍋,待上下提撈幾次(冒3--5分鐘)後,再倒入盛有配料的碗料當中,這樣,一份冒菜就算是做好了。

冒菜雖然是從火鍋當中分離出來的,但一樣需要先炒制好底料,然後再調製成湯鍋。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火鍋都是由食客自行燙食,而冒菜卻是由店方的人冒好後,再端給客人食用。

冒菜基本上還是在繼承火鍋的味道,只不過在不斷的演繹當中,冒菜也逐漸形成了某些自身的特點。

首先,兩者在口味的側重點上有所不同,火鍋側重於味厚油重,而冒菜則顯得要清淡一些。

其次,在紅湯的基礎上,冒菜大體可以劃分成兩類,一類近似於火鍋風味,另一類則在口味上朝著滷水的方向演變。應該說這兩種口味的冒菜都各有千秋,並且都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菜,“冒”字在這裡是動詞。準備一鍋麻辣鮮香的湯汁,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裡煮熟,然後盛到碗裡,順便再舀一勺湯汁。冒菜的原料不限,這點和串串香類似,什麼都可以冒,什麼都可以上桌。

冒菜也叫火鍋菜、麻辣燙,是一種燙煮的形式,不同的是冒菜底料的配置是秘訣。冒菜發源於四川成都的民間,由於被個別地區複製,如果你到了成都去品嚐民間冒菜才知道什麼是冒菜。冒菜大致分為兩種:

1、火鍋型冒菜

也就是四川師傅所說的火鍋菜,基本形式相同,不同的是在於底料配置,是一個人的火鍋。

2、滷水型冒菜

是一種近似滷水的香料配置,這種冒菜在吃完之後,湯底可以喝,味道鮮美,不燥辣。

串串香

在四川部份地區,以及四川省外一些地區,也稱冒菜為麻辣燙或串串香,是將各種素菜、葷菜穿成籤,放在展示架或展示櫃供消費者選,選好之後老闆將各種素菜、葷菜分開在鍋裡燙熟將菜取下放進碗裡(也有部份地區客人邊吃邊取)加入各種調料、湯料加以調味即可食用;因其味道而得名“麻辣燙”。

原料:

牛油20斤;油5斤;郫縣醬4斤;(朝天椒)辣椒2.5斤;花椒2斤;冰糖2兩;姜1斤;蔥0.5斤;八角0.1斤;甘草0.5兩;山奈0.5兩;桂皮1兩;香葉1兩;蓽菝20克;白扣0.8兩;香果0.5兩;沙姜0.5兩;紫草0.7兩;丁香0.3兩;梔子0.5兩;草果0.6兩;謬糟2瓶;豆豉1袋100克;胡椒0.5兩。

做法:

1、將郫縣醬剁細、幹辣椒去蒂切成節,用清水洗乾淨並用清水泡透。

2、將姜去外皮,拍松,和幹辣椒一起泡,然後用絞肉機絞成茸。

3、冰糖拍碎備用;蔥姜切塊備用;紫草泡透切成小塊備用;各種香料均清水泡透備用。

4、兩種油混合均勻,燒至八成熱時端離火口,降至四成熱時備用。

5、豆豉剁成茸;將豆瓣醬,辣椒茸,豆豉茸調勻即成香辣醬,備用。

6、淨鍋加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泡好的紫草浸炸出色時撈出不用,加入蔥姜塊,炸至香並且發乾時加入冰糖,熬化出糖色後加香辣醬用小火加熱1.5~2小時左右,再加香料繼續加熱0.5小時,加入花椒粉末加熱15分鐘,等麻辣味出來加謬糟推勻,水份將盡時端離火口,降至常溫時即得底料。

冷鍋串串

很多人以為冷鍋串串就是四川洪雅或樂山的藤椒缽缽雞,其實這個見解並不確切。缽缽雞可以認為是冷串串的一種,但是冷串串並非就是完全意義上的缽缽雞。

冷串串是重慶的叫法,開始只有一種味型:麻辣。其麻辣的程度不亞於正宗的重慶火鍋,入口是火辣辣的,隨之而來的就是辣椒的香氣。豆乾、小洋芋用冷串串的味汁浸泡來吃,可稱神品。

在重慶,冷串串還沒有形成大的規模,所以被認為是缽缽雞也就難免。實際上,很多冷串串是在涼麵攤位上銷售的。菜品燙熟之後晾涼,用竹籤穿好,放到容器中等待客戶光臨。

這些小攤位通常的做法就是味汁單做一盆,燙熟的串串單放,客人點了串串用刷子將紅油味汁刷上就可以了。冷串串的獨特味道就在於刀口辣椒的製作,每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訣。

冷鍋串串香發源於天府之國,其繼承著火鍋的精華,川味的精髓,但更具有新時代的成都小吃特色。不但味道悠長,麻辣可調,味碟多樣,且食用方便,富有休閒情調,物美價廉。

冷鍋串串香充斥在成都旮旮旯旯,放眼望去街頭巷尾,冷鍋串串香店,層出不窮。城市的東西南北,冷鍋串串香比比皆是。其有色有味,香氣濃郁,令人回味悠長;麻辣鮮美,齒頰留香,讓人百吃不厭;推陳出新,品種繁多,使人流連忘返。

缽缽雞

缽缽雞源自四川的街頭美食,你如果去過成都、重慶,一定在大街小巷見過:土陶的大缽缽裡,裝滿用竹籤串制的食物,食之椒麻鮮香,雞肉嫩而肥妹,雞胗香脆爽口,蔬菜更是別具風味。

缽缽雞是重慶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屬於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麵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

比較出名的如:缽客藤椒缽缽雞、祥和祥缽缽雞。

缽缽雞一聽其名,就覺得很新奇,“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籤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四川樂山是缽缽雞的發源地,最早食材主要是雞肉,雞皮,雞冠,雞爪皮,雞心,雞胗等,也因此而得名。現在食材豐富多了,能吃的基本都能放到缽缽雞裡,口味基本分三種——麻辣,椒麻,五香。

缽缽雞食用方便,配以特色雞湯飯即可當休閒品味,亦可權作一餐。

缽缽雞還可以觀賞:將肉煮熟,不能煮爛,八分火候就行,爾後晾乾,切成片,用竹籤分門別類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臟腑是臟腑,雞腿是雞腿,翅膀是翅膀。放進藤椒油湯裡一撈,再舉至嘴邊,油豔欲滴。

盛裝雞肉的缽缽也是可以觀賞的,以青花缽為上。粉紅的肉,青綠的湯,翠藍的缽。把樟樹、桂樹木板鑲攏來,外面用竹篾窟緊,就像一隻洗腳盆。

總結這幾者的不同之處

冒菜

冒菜就是用多種中草藥和調料配出的湯汁燙熟的菜: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裡煮熟放到碗裡,碗裡要提前調好各種佐料,順便再舀一勺湯汁,顧名曰“冒菜”。最後再撒上點香菜、蔥花和四川特有的豆豉,就成了四川最有名最特色的小吃“冒菜”。簡單點說,冒菜就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就是一群人的火鍋。

串串香

串串香又名“麻辣燙”,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自選菜品,上桌點火,自己邊燙邊吃,蘸著料碟吃,也有紅鍋、鴛鴦鍋之分,所以人們往往又稱它為小火鍋。最初的串串香,鍋底和菜都很簡單,發展到現在幾乎是無所不涮,串串香店一般配有“熱串串”和飲料。

冷鍋串串

冷鍋串串鍋底下是沒有火的,但是厚陶瓷的鍋壁和鍋底表面的油卻能夠讓鍋底保持恆溫,不致於讓串串冷掉,同時又能保持合適入口的溫度。秘製過的串串煮熟了浸泡在恆溫鍋底中更入味,而且還能讓肉串保持很嫩的口感,不像火鍋煮一下肉就老了,冷了肉質就變得硬了。

冷鍋串串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它是由各種蔬菜、肉食撕成或切成不同形狀,再用竹籤把這些菜品穿成一串一串;再把它放入特製配方的鍋里加工煮熟;最後置於特色冷油中,配以不同風味的蘸料碟,供大家取用即食的。

缽缽雞

“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竹籤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

缽缽雞一般是冷吃的,老闆加工熟後放在缽裡,冬天可以加熱,食客直接選擇就能吃,可以不蘸料,不過現在很多缽缽雞也都可以蘸碟了,各家創法,與傳統的不同。

紅味缽缽雞的製作

1、處理香料

把桂皮掰碎,梔子拍破,草果和香果拍破併除去籽,排草切成節,均待用(圖1)。

2、炒制紅湯

鍋裡放熟菜油燒熱,下郫縣豆瓣炒出色以後,放入八角、桂皮、梔子、山柰、草果、香果、白蔻、老蔻等,等到炒出香味(圖2),再下薑片、蔥節和蒜瓣炒香(圖3),待摻入雞湯燒沸後(圖4),放入排草節並改小火熬約15分鐘(圖5),至香味溢出時,離火晾涼,打去料渣便得到紅湯(圖6)。

3、製作麻辣味汁

把過濾出來的紅湯裝入大盆裡晾冷,調入鹽、味精、雞精、白糖和花椒麵,淋入藤椒油和香油,舀入紅油辣椒,撒上熟芝麻,即得麻辣味汁(圖7)。

4、浸泡成菜

把調好的麻辣味汁倒入土缽裡,放入煮熟並且已經穿成串的雞肉、雞爪、火腿腸及各種素菜,浸泡入味便可食用(圖8)。

技術關鍵:

1、香料可以打成粗顆粒,然後淋些白酒上去浸溼潤,這樣香味會滲出得更快。在炒香料時,要用小火以避免炒焦煳;在熬紅湯味汁時,也是用小火,保持湯汁微沸即可。紅味缽缽雞所用的香料不宜多,以熬出來後能聞到淡淡的香味就行,切不可把紅湯味汁熬成香味濃郁的滷水味道,因為那樣會掩蓋所泡原料的本香味。

2、在熬製紅湯味汁時所用雞湯,雖然都是用煮雞後剩下的湯,但這種雞湯的鮮味和香味還是比較淡薄,因為煮仔公雞的時間比較短,等煮至雞肉剛熟撈出來,所剩雞湯的鮮香味肯定不濃厚。因此,可以在放仔公雞入鍋的同時把老母雞(熬雞湯專用,不剔取雞肉)、雞骨架和豬棒骨加進去一起熬煮,等到把仔公雞肉煮熟撈出來後,再小火繼續加熱至雞湯的香味濃郁,這樣得到濃雞湯才可用。

3、在調紅味缽缽雞的麻辣味汁時,麻味除了用花椒麵外,還要加些藤椒油,這樣才能有效地壓住葷料所帶異味。用於缽缽雞的紅油辣椒,一般都煉得比較老,那是把曬乾的朝天椒和二荊條辣椒一起下鍋炕香後,舂成較粗的辣椒麵納盆,待一邊衝入較高油溫的菜油(一般為六成熱)一邊用勺去攪拌均勻後,即成。現在有些中餐館,在借用缽缽雞的形式創新菜品時,已經把雞湯換成了用西芹、洋蔥、香菜、胡蘿蔔、蔥頭等熬製的蔬菜汁,這就給成菜添了蔬菜的清香味。

4、缽缽雞的味汁一般僅限當天使用,不過當天浸泡的原料多了,還要往味汁裡邊不時地添加冷雞湯和調味料。由於缽缽雞的味汁裡蛋白質含量較高,所以在夏季氣溫高的情況下,應當注意去防止味汁變質。一般經營缽缽雞的店家,都是把原料浸泡在味汁裡並放冰箱冷藏室內保存,等有客人來時,才取出來供食客挑選。而在夏季時,還要往味汁裡放食用冰塊降溫,或是把味汁放急凍室內快速降溫。

——————

紅廚網,廚師界第一新媒體,每日更新面向廚師和大眾的菜譜。 歡迎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hongchu66;網站地址:www.chuyi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