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怎么治疗,拿什么来拯救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心力衰竭,是个沉重的名词,一般是指各类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状态。可以这么说,心衰的过程就是一部心功能退化史,心功能从下降到不全,再而衰,三而竭。

心功能是如何走向衰竭的?

我们的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核心器官,它主要通过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来完成泵血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心肌细胞就是心脏的生产力所在。然而人体的心肌细胞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这意味着如果有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哪怕只是一部分心肌细胞的生产力有所下降,则其他正常心肌细胞就不得不分担这部分被落下的工作量,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作“代偿“。

一开始,心脏可以通过代偿作用正常完成人体的泵血任务,但久而久之,正常的心肌细胞也会因为长期过劳而逐渐失去工作能力,随着受损的心肌细胞越来越多,正常细胞的工作负荷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苟延残喘的心肌细胞们再也无法完成人体的泵血需求,心脏就会进入“失代偿“阶段。

随着心功能“失代偿“越来越严重,人体的其他生理活动也会受到影响,逐渐出现下肢水肿,活动气喘等症状,而这些影响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最后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心功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竭。

如何拯救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心肌细胞受损,心脏结构产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功能日渐衰退而无能为力吗?

当然不是!

心衰是持续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前期是可以通过远离危险因素来降低疾病风险的,尤其是在心脏结构改变之前,可以通过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进展,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等方式来减轻心衰急性发作的风险。

另外,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改善症状实现为心脏“减负“的作用,延缓心功能下降的速度,控制疾病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死亡风险。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s)、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 受体阻滞剂等,某些药物联用可以产生相加或协同的有益效应, 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当然,远离心衰最好的方法还是“保护好心脏,别让它受伤“,伤害一旦开始,就难以停止,不过,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总有一天人类能做到”不只是控制,还可以治愈“,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