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袁世海派 你真的了解吗?

京剧中的袁世海派:花脸流派。创始人为袁世海。袁幼年坐科富连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又从师名净郝寿臣,出色地继承了郝派艺术同时,吸取了侯喜瑞、周信芳等名家艺术精华,特别是50年代成为中国京剧院挑梁主演后,致力于对戏曲表演理论的钻研,艺术素养迅速提高,舞台实践也日趋成熟,创演了《九江口》、《李逵》等剧目,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花脸行当的又一流派——袁派。

袁派艺术注意刻画人物情感,通过唱、念、做等手段,力求表演逼真、富于感情。特别在独创的新剧目中,更体现出这一艺术特色。唱、念质朴豪放,声情并茂,《九江口》中张定边的大段念白转[二黄顶板],最能代表袁派唱念特点。其中运腔的节奏层次,始终伴随人物情感而变化。《李逵探母》中“见母”一场,也是袁派唱念的佳作。

念白时,京、韵白交替使用,情绪激动,声泪俱下。他的演唱生动体现出同久别的亲娘重逢后,倾诉离情悲喜交集的心情。这种强调刻画人物内心的演唱,超越了单纯声腔美的界限,予人以清新、真切的美感。他善于用各种表演手法,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如《群英会》中曹操下场的身段,以及《野猪林》中鲁智深的舞禅杖,均堪称一绝。

其表演不拘泥于传统程式规范,善于突破,长于创新。在唱、念、做诸方面的创造均紧扣戏情,且有相当的生命力,为后辈争相效仿。由于他的表演艺术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所以塑造现代戏中的人物,自然、生动,形神兼备。

擅长剧目甚多,最出色的当属《九江口》、《李逵》、《横槊赋诗》等剧,另外还有《牛皋招亲》、《桃花村》、《野猪林》、《连环套》、《群英会》、《芦花荡》等。在现代戏《红灯记》《平原作战》中亦有出色的创造性表演。弟子传人中较出色的有马永安、李嘉林,另外还有吴钰璋、罗长德、刘金泉、陈真治、杨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