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淡定从容的急诊女战士

奔跑、呼喊、呻吟……这里或许是医院最嘈杂的地方,焦灼着人们对生命的呐喊;这里或许也是最安静的地方,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静静地“滴答”,和着脚步声的来回,每一种静默都来自对生命的敬畏。

这里是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市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徐雯在此坚守了9年。

从事护理工作28年的她,从普通外科到急诊医学科,从护士到护士长,唯一不变的是始终扑在临床护理工作一线,饱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

她于2016年当选宜昌市护理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曾荣获“全市急救站优秀护士长”、“三峡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等殊荣;同时,今年7月参加湖北省首届“强专业、重内涵——急救技能比赛”,荣获护理急救技能大赛第一名;9月代表湖北省急救团队参与全国大赛,斩获“创伤团队急救”二等奖。

“我很庆幸拥有一支强劲的急救护理团队。”徐雯说,身为宜昌市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她愿意把护理技能奉献在这个离生命最近的地方,也更愿做个“长姐”,让急诊护理团队有家的温馨,为挽救脆弱的生命注入坚强的力量。

把奉献留在离生命最近的地方

1991年,徐雯踏入宜昌市一医院护理岗位,成为普通外科的一名护士。她利用所学,穿梭于各个病房,为病人施以精细护理,送走一批批康复的患者又迎来新的病人。春去秋来,徐雯在历练中成为了护理岗位上的一名“悍将”。

2010年,医院对徐雯委以重任,任命她为急诊医学科护士长。从此,徐雯从一名普通护士迈上了护理管理岗位。

面对角色转变,一开始徐雯眼前“一抹黑”,她说,过去的病区护士都是计划性护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每天有规定“动作”;而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沿阵地,也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每天面对的都是突发性急救护理,她感觉身上担子很重,有些无所适从。

心梗患者因为入院晚,心肺复苏无效离开人世;中毒患者因为发现不及时,院前急救无力回天;脑梗患者因为送医太迟错失溶栓时间窗,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瘫痪在床……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徐雯一直明确肩上的责任和工作的意义。

怎样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希洲、前护士长王青丽可谓是良师益友,让徐雯逐步认识到管理工作与普通护士之间的差异。徐雯开始“三步走”战略——植入理念、建立制度、细化流程。

为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一场改革正在兴起。记者了解到,在徐雯带领下,该院急诊护理团队秉承“急与时间赛跑、救与死神博弈”的急诊理念,建立院前急救制度、急救车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等,细化“一病一品”急救流程,基于对病人的了解,针对患者疾病特点,启动相应的专业护理措施,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赛场、“战场”都是抢夺生命的竞技场

徐雯针对科室低龄资护士多、人员调动频繁等情况,除抓好新入科人员专科培训外,每周组织还一次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预案模拟演练,为急诊病人提供更为有效的救治。

19岁少年因电击伤致心跳骤停,接到120指示后,市一医院救护人员5分钟内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了生命体征评估。初步检查发现患者无自主呼吸,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球囊辅助呼吸……在抢救的同时转运患者至市一医院,为患者的生还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50多岁女士突感全身乏力、下肢疼痛,到市一医院看病,病情未明确诊断要进一步留观,但患者执意离开,在回家的路上病情加重又返回,因肺栓塞导致心跳骤停,经过心肺复苏,患者出现生命征象。

20多岁少女农药中毒,市一医院接到急救指令后立即启动院前救治,出诊时明确毒物为百草枯,给予措施并送入急诊科。当时该院刚成立急诊ICU,经过洗胃、血液灌流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清除了患者体内毒物,最终痊愈。徐雯还给患者作心理疏导,两人加了微信好友,徐雯一直在关注患者的朋友圈动态,目前患者生活状态良好,她也很安心。

惊心动魄的抢救事件在急诊科很常见,如今的徐雯早已褪去了早期的稚嫩。她说,即使汗流浃背、心急如焚,手上也必须有条不紊、处变不惊。

“召之即来、来之善战”是徐雯和她的急救护理团队的真实写照。她说,不怕忙、也不怕累,只为面对一个等待施救的生命,勇于与死神抢夺,无悔、无愧。(通讯员张东升 向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