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到底是怎样的人,是真君子?还是鸡鸣狗盗之首?

西汉文帝年间的贾谊,曾经这样评价战国四公子:“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今天,我们来说说战国F4中的第一位,齐国孟尝君。

说起孟尝君,我想一般人对于他的看法,大概都与贾谊的看法是类似的。孟尝君应该是个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的君子。但是,有人却不赞同贾谊的看法,而且评价也是天差地别。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靖郭君田婴死后,留下了大量财富。孟尝君并没有因为雄厚的财富,而随意挥霍。孟尝君靠着这些财富,养了数千名门客名扬天下,相传追随他的门客有三千多人。他的几千门客中,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孟尝君相同,比如吃饭的伙食。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一位门客,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与孟尝君的质量不一样,愤怒的想走。孟尝君于是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这个门客相比,那个门客顿时觉得很羞愧,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因此,天下的贤士们无不趋之若慕。

我想孟尝君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来者不拒的养士方式。他的门客中有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甚至还有些是鸡鸣狗盗之徒。

相传,秦国的秦昭王在位时求贤若渴,听人说孟尝君的名气,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封为丞相。后来,秦国有大臣劝说秦王,说孟尝君虽有大才,但他是齐国人,当秦国的宰相会处处偏心与齐国,于秦国不利。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还想杀掉孟尝君。

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只有逃走。为了得到秦王的宠妾的相助,居然叫他的其中一个门客,去偷他自己曾经送给秦王的白色狐皮裘。而他这个门客,却是个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应该是个贼。秦王的宠妾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白色狐皮裘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他,便立即乘快车逃离。可是,后来秦王后悔了,便派人去追。

孟尝君逃出了城关,很快就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万分着急的情况下,他的其中一个门客,居然会学鸡叫,而他这个门客应该也是个贼。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后来,秦王的追兵虽然已经到了,但是孟尝君早已经逃出关外。

因此,在《读孟尝君传》里,王安石对孟尝君的评论:“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其实,王安石说了半天,只想说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个人觉得,说孟尝君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有点过了。毕竟孟尝君也是齐国贵族,不会与此类人为伍的。我想,他只是养士方式不太对。比如,他对所有来依附他的门客都来者不拒,其中包括一些罪犯或者品德并不太高的人或者有劣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