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咬舌头可能是中风前兆!《柳叶刀》:9大危险因素需注意

舌头,应该说是人身上最灵活的器官,可还是会经常被牙咬到。流点血也就算了,过两天还会起溃疡,十天半个月才能好……

吃东西咬到舌头,这件事估计每个人都碰到过,也不会当回事儿,可如果频繁咬舌,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中风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发生中风占总数的9.77%,以缺血性中风为主,令人惋惜和担忧。

超过25岁,1/4的人可能中风

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人口首位死亡原因,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让不少人谈“风”色变。

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25岁以上的人中,1/4有中风风险,而中国人风险最高,高达39%。

全球中风患病风险分布图,图片来自NEJM

这意味着,第一批90后已经是中风高发人群了,中风真的不再是“老年病”。

中风来之前,身体会“报警”

生活中,如果频繁咬舌,尤其是老人,应引起重视,排除牙列不整齐等口腔疾病外,可能是中风前兆。

在中风发作前,大脑有些功能可能“出差错”,出现了爱咬舌头等精细动作不协调的表现。

除了频繁咬舌,当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也应考虑中风可能:

1. 一侧肢体(伴随或不伴随面部)无力或麻木。

2.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 双眼向一侧凝视。

5.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 眩晕伴呕吐。

7.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 意识障碍或抽搐。

“120法则”帮你识别中风

鉴于国内严重的中风形势和科普不足的现状,刘仁玉和赵静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引发广泛关注,他们共同首创了适用于中国的“120”中风识别三步法:

1、看1张脸

由于脑神经控制脸部肌肉,中风刚开始时,神经受损,影响肌肉功能,90%以上的病人会有口角歪斜、脸不对称的表现。

2、查2只胳膊

中风一般只累及两个脑半球中的一个,因此,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的肢体力弱、麻木,当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时,其中一侧会下垂。

3、0(聆)听语言

脑供血不足时,支配舌头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

如果出现“1-2-0”症状时更要高度警惕。发生中风后,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更不要运动锻炼,应安静等待救援。

预防中风,控好危险因素

1.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2.如果增加体力活动,能减少36%的中风;

3.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理,将会有19%的中风可预防;

4.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5.如果房颤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6.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7.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8.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9.控好血脂,能减少27%的中风。

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坚持运动。

每周坚持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如遇极寒天气,不方便外出,可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瑜伽、广播操、太极、原地跑步、扩胸运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东科教授提醒:

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外,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适当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科检查,有过脑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