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手术室后,没见到主任?医护人员都干什么啦?

导语

我在手术室工作12年,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特别紧张,大部分患者会发出三连问:

医生,怎么没见到主任?我这手术是主任给做吗?我的麻醉医生是哪位?

这时候主任为什么没在呢?手术之前医生护士对患者做了什么呢?今天带各位了解一下。

核对

身份核对:患者入手术室后,首先要进行身份的核查。如:科室、床号、姓名、疾病诊断等。在核对时,清醒患者一般采用“反向识别法”即让患者自己说出床号姓名。这时候你可不要以为医护人员不认识字,这是为了更准确。
手术部位的核对:这一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左右侧?左右腿?上下肢?一个马虎把部位搞错那可是医疗事故。所以医生护士会对照病例、影像资料反复核对,这时候患者一定要好好配合,不要觉得麻烦。三方核查:即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一起进行核对。

核对的时间也是三次

1.麻醉开始前(核对无误才可进行麻醉)、

2.手术开始前(核对手术部位及术式无误才切开皮肤)、

3.病人离室前(患者的管路及相关生命体征无误平稳、点数正确后才离开手术室)。

最后还要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要求、特殊用物等进行交接。

术前准备三人组

核对无误后,会将患者挪至手术床,进行术前准备工作。这时候又分为三组人:

第一组:手术室护士:会对患者进行约束(防止坠床)、输液、心理疏导、术中仪器设备的准备等。上手术台的器械护士会外科手消毒后准备手术器械及用物。随时准备点数。第二组:麻醉医生:会根据身高体重及生命体征给麻醉药,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第三组:外科医生(这时候一般都是年轻医生)准备相关影响资料,待麻醉结束后与手术护士、麻醉医生一起摆放手术所需要的体位。

术前准备体位摆放

体位的摆放也颇为讲究:

首先要使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不能手术后发现肢体有受损,这样会得不偿失。还要保证各器官不受压,不影响呼吸循环。但是一定也要方便医生操作,术中能充分暴露手术部位。长时间的手术还要保证患者皮肤不受压,以免引起皮肤压力性损伤。这时候手术室的各种润滑油(减少皮肤摩擦力)、体位保护垫(各种啫喱垫)、压疮贴、软垫就会派上用场啦。有的医院护士姐姐们会特别细心,自己拿棉垫缝制舒服柔软的体位垫。

术前消毒及铺无菌巾

待体位摆放合适后,手术医生会消毒术区皮肤。之后会围绕术区铺无菌巾。

有人会问:无菌巾是干啥的?通俗点说:手术是需要一个无菌环境的,无菌巾就是来创造这样一个无菌的区域,绿色无菌巾所铺设的地方只能放无菌器械及物品,只能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台上医护才能触摸。其余的人都没有权利靠近。

铺完无菌巾后连接术中需要的各种管路及设备。再次核对无误后才开始手术。

那么主任去哪了?

那么讲到最后,主任去哪了呢?这时候主任该出现啦。主任一天会排好几台手术,甚至会同时平开好几个术间,前期准备工作主任是不可能等着的,在手术准备间隙,主任会去其他术间进行手术。前期的准备工作都由下级医生完成,这是每个外科医生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