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之劑——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在《金匱要略》中也稱之為柴胡湯,在《此事難知》中成為三禁湯,在《傷寒六書》中稱為和解散。小柴胡湯由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生薑、大棗組成。它在用法中有一個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去渣再煎,小柴胡湯的功用主要是和解少陽,它是和解劑的代表方。那麼它的主治範圍是什麼呢?小柴胡湯主治傷寒少陽證,比如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舌苔白脈弦等症狀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還有熱入血室證以及瘧疾、黃疸等病,見有少陽證者都可以使用小柴胡湯。

為什麼說小柴胡湯是和解劑的代表方呢?傷寒,邪在表者,當從汗解;邪在裡者,當從攻下;邪氣既不在表又不在裡,而在表裡之間,則非汗下之所宜,故用和解之法。柴胡重用,其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能透達少陽之邪,從外而散,又能疏洩氣機之鬱滯,故為君藥。黃芩苦寒,常於解肌熱,能“退往來寒熱”,清洩少陽之熱,為臣藥。柴胡升散,得黃芪之降洩,兩者配伍,共使邪熱外透內清,從而達到和解少陽之目的。半夏、生薑和胃降逆止嘔,其中半夏辛溫有毒,降逆之功頗為顯著。生薑心微溫,既解半夏之毒,又助半夏和胃止嘔。邪從太陽轉入少陽,正氣本虛,故有佐以人參、大棗益氣健脾,一是取其扶正去邪,一是取其御邪內傳。炙甘草助參、棗扶正,且能調和諸藥,為使藥。本方配伍特點是以祛邪為主,兼顧正氣。以和解少陽為主,兼和胃氣。正如柯琴在《傷寒來蘇集》中所說:“少陽樞機之劑,和解表裡之總方也”,故列為和解之首方。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支氣管炎、急性胸膜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慢性膽囊炎、膽結石、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糖尿病、慢性疲勞綜合症、抑鬱症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中耳炎、妊娠嘔吐、急性乳腺炎、蕁麻疹等辯證屬少少陽症症。

使用注意:陰虛血少著忌運本方,因方中柴胡升散,黃芩、半夏,性燥,易傷陰血。

這是我當年背的小柴胡湯方歌,分享給大家:

小柴胡湯和解共,

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用黃芩及姜棗,

少陽百病此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