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經典中醫方劑——小柴胡湯


經典中醫方劑——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傷寒論》

【組成】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炙)三兩 半夏半升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用法】去滓再煎,溫服。

【功用】和解少陽。

【主治】1.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2.熱入血室證。婦人傷寒,經水適斷,寒熱發作有時。3.黃疸、瘧疾以及內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經典中醫方劑——小柴胡湯

【組方原理】

經典中醫方劑——小柴胡湯

【常用加減】

若胸中煩而不嘔,為熱聚於胸,去半夏、人參,加瓜蔞清熱理氣寬胸;

渴者,是熱傷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腹中痛,是肝氣乘脾,宜去黃芩,加芍藥柔肝緩急止痛;

脅下痞硬,是氣滯痰凝,去大棗,加牡蠣軟堅散結。

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氣凌心,宜去黃芩,加茯苓利水寧心; 不渴,外有微熱,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參,加桂枝以解表;

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飲,宜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溫肺止咳。


對比記憶



大柴胡湯《金匱要略》

【組成】柴胡半斤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 生薑五兩 枳實四枚 大棗十二枚 大黃二兩

【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鬱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

【組方原理】

小柴胡湯合小承氣湯加減

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與枳實相伍理氣和血,以除心下滿痛。

【鑑別】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主治少陽陽明合病,仍以少陽為主之證;亦是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兩方加減合成,為和解為主與瀉下並用之方劑。因兼陽明腑實,故去補益脾胃之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以治療陽明熱結。

小柴胡湯則為治傷寒少陽病的主方,以柴胡、黃芩配人參、大棗、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氣扶正之功,宜於邪踞少陽,膽胃不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