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何一定要杀死自己的舅舅?

WdLsp_缈


汉文帝是刘邦的第四子,母亲是同吕后一个时代的薄姬,吕后专政期间他们母子要小心翼翼的生活,前180年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随后汉文帝开始改革朝政,发展生产力,清除障碍,公元前180年—公元前前157年在位,执政23年,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做了铺垫。

同时汉朝是出了名的外戚干政时代,而他舅舅薄昭就是外戚大臣,如果薄昭还活着,文景之治的局面有可能就不会出现,薄昭就是他当皇帝想要实现雄心壮志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必须要把这块石头移开。


吕后留下的前车之鉴

在汉文帝继位之前就发生过一场剁嫡风波,吕雉和戚夫人都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下一任下班人,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下一任皇帝,更是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发生这场风波的关键人物刘邦也是非常迷糊,在立储方面一直犹豫不决,在这时候吕雉上演一场苦情戏,加上各种操作让刘盈成为太子。将手上最差的牌打出最大化,赢得争夺,而受宠的戚夫人败北最后被作为人彘,这就是封建社会皇家内斗败者的下场。


随后的吕雉就开始慢慢掌控天下,在一个这样强势女人的背景之下刘盈郁郁而终,吕后在刘盈的丧礼之上并没有显现出太悲伤的情绪,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发现了这点,立即对当时丞相陈平说:“你知道吕后为什么死了儿子之后只看到他干哭而不悲伤吗?”陈平反问为什么,张辟强继续说道:“皇帝没有一个比较大的儿子,而你们都是一群老臣,太后是在防你们啊,现在你们应该让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南北二军,并且让吕家的人都入宫,在朝廷执掌大权,这样消除吕后对你们的恐惧。”


陈平按照张辟强的计策去做,果然吕后变得高兴,随后又对失去儿子的伤痛哭了起来,这一次也显得更加哀痛。就这样吕后开始把控朝廷,实行临朝制度,新立的刘恭也成为傀儡皇帝。


这时候的薄姬和刘恒在代国,一边看吕后执行的所作所为,一边等待时机。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朝廷开始一场对吕后同党的清洗,随后大臣们认为吕雉任命的两个皇帝都不是刘盈所生,于是就想要寻找新的候选人,同时不能够有一个强势的娘家,于是刘恒就映入他们的眼帘中,身份也是皇子,薄姬一族也不是很强势,就这样刘恒成为了汉文帝。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刘恒登基为帝

当初刘恒看到前来的使者并不是很高兴,而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这个一群人想要陷害自己,于是刘恒先算了一挂来判定风险,结果卦象是“大横”,就是能够将家族发扬光大,比王还要高一级,那就是天子。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刘恒先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先去长安看一下什么情况,薄昭传信回来的答案是真实。他动身之后到了离长安还有五十里的地方又让宋昌去打探虚实,到了渭桥发现除了丞相以下的官员全部来迎接,这次刘恒才放心的前进,迈入京城,登上帝位。

薄昭的自傲

汉文帝登基之后薄姬和薄昭的身份自然是水涨船高,问题也就是出现在这,薄姬有着一颗无欲无争的内心,没有吕雉那样强势的性格,而是一种柔弱的内心,后世也追称为薄太后。

而薄昭就不一样了,都说将一个人推向深渊最好的办法就是无限捧高他的地位,薄昭身为皇亲国戚自然少不了马屁精。开始享受安逸,奢靡之风盛行,靠着这一层关系开始想要对朝政下手。

而汉文帝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是一个超级节约的人,实行“无为而治”,自己的衣服都不舍得换一件,曾经想要搭建一个露台,一听说要花掉的财产等于十个家庭,马上放弃。

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

一个励精图治,节俭意识超前的人身边有一个整天挥霍无度的亲戚,还想要干涉朝政,这不是找死吗,但是碍于他是亲舅舅的身份上一直隐忍。


后来有一次刘恒派使者来找薄昭,而薄昭不知道什么情况就将这名使者斩杀。这名使者相当于皇帝的脸面,皇帝派人向一个臣子发送诏令,而使者有去无回这不是打脸皇帝吗?汉文帝这次就狠下心要杀这位舅舅,直接让一众大臣穿着丧服去薄昭家发丧,薄昭知道已经无力回天就自杀身亡。

汉文帝杀掉自己的舅舅很大程度是看到未来的局势,不想重蹈覆辙,当时已经出现开始管控不了的局面,如果不除掉对自己威胁最大,杀鸡儆猴那么以后外戚干政的局面还会出现。

汉文帝总评

随后汉文帝也用实际证明他是一位好皇帝,实行“无为而治”与老百姓一起生活,发展民生,减少赋税,从每年120钱减到40钱。成年男子的服役也便成为三年一次,开放原来属于国家的山川深林,允许私人开采矿产,开发渔业资源,这样的减免和政策在古代封建社会来说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在位期间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自己统治的秩序也是很稳固,在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汉文帝时期,流动的人口得以安定,修生养息,人口迅速发展,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汉朝社会开始进入治世,为后来出现“文景之治”做好铺垫。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所乘坐的车和衣服都没有添加增多,多次下诏令禁止边境小国贡献奇异珍宝,平时穿戴的衣服也是非常普通,选用的材料都是黑丝绸,

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哪怕是自己以后的陵墓也要求怎么简单怎么来。封建王朝中,几千年以来没有一个皇帝能够狠刘恒的朴素比,千古第一省钱帝。


为创作不易点个赞,点个关注,一起研究分享历史,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空梦历史


薄昭,汉文帝唯一的舅舅,因为杀了文帝的使者,被外甥逼迫自尽,那么薄昭的死因真的仅仅是因为杀了一个使者么,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一历史事件。

文帝即位有功

吕后去世之后,大臣们诛杀了诸吕,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强势的外戚,于是他们选择了根基薄弱的薄姬和他的儿子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汉文帝的即位,可谓麻杆打狼两头怕,大臣们怕再出现强势的外戚,而刘恒和他的一部分臣子也怕长安城里,刚刚铲除诸吕的文武群臣会对刘恒不利。


在这个两边都有疑虑的节骨眼上,他的舅舅薄昭可谓有大功劳,虽然不如宋昌分析的有理有利有节,力主去长安继位,但话怎么说都能说出道理,事情还得一步步走下去,于是薄昭作为了刘恒的特使,去长安会见周勃,打探真实情况。有人说这差事是个美差,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后面刘恒顺利继位,如果长安城里的文武真的图谋不轨,或者中途变卦改立其他人,那么薄昭很有可能一去不复返,因此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实际上是冒了很大的风险。

薄昭剧照

薄昭和周勃接触后,了解到了文武群臣的想法,确实是真心拥立刘恒,当然我猜肯定也少不了敲打薄昭一番,避免出现第二个吕氏家族。薄昭回来后,据实禀报,果然如宋昌所料,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刘恒顺利继位,是为汉文帝。

死因语焉不详

在此之后,薄昭几乎就没怎么在史书中出现过,一次是从代国迎接薄太后来长安,一次是受封为轵侯,一次周勃被下狱,通过行贿薄昭得以顺利出狱。然后就是汉文帝十年,薄昭被逼自杀了。

关于薄昭的死因,《史记》干脆没提,《汉书》只有一句“将军薄昭死”。资治通鉴记录的虽然略多一些,“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后面还有司马光关于这一事件的点评,他举例子讲情理,也不赞成杀舅舅,但为什么杀使者,杀的使者是谁,司马光都没提到。

资治通鉴

经不起推敲的故事

然后我上网查了一下,很多人都提到了这样一件事:

汉文帝推行新政,遭到了薄昭为首的守旧大臣反对,太原发生了叛乱,钟毓将其平定,回朝后钟毓被薄昭杀了,原来叛乱的头目就是薄昭的侄子薄贵,汉文帝因此逼薄昭自杀。然后还有人分析出,汉文帝表面上是严格执法,其实是为了推行新政,杀鸡儆猴云云,看上去分析的十分有道理。

但是我查了一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上述事情,因此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是记载在哪里,如果有朋友知道,可以告诉我。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是侄子薄贵带头叛乱的话,我想薄昭根本没机会杀人了,有亲属带头造反,薄昭最好的结局也就是仗着薄太后还活着削爵为民,消息传来薄昭应该就会被关押起来,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敢去、还能去杀害朝廷大臣,因此这个故事很经不起推敲。

川剧《轵侯剑》中薄昭

杀与不杀都有理由

那么汉文帝杀亲舅舅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因为他杀了皇帝的使者,并没有加那么多戏,那么这个理由充分么?说充分非常充分,说不充分,简直牵强无比。

充分的理由是:

首先,皇帝使者就代表了皇帝的脸面,薄昭杀了使者,都不是打皇帝脸的事了,是给汉文帝毁容了,如果不杀了薄昭,皇帝的威信就会收到质疑,对于皇帝来说,这是最不能忍受的了,因此即使他是亲舅舅,但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所以非死不可。

其次,大义灭亲这种戏码可以给汉文帝在政治上加分不少。因为薄昭的确触犯了法律,也确实是死罪,汉文帝逼迫薄昭自尽,可以显示出自己大公无私的胸襟和依法办事的公正。同时,没有将舅舅下狱问罪,走司法程序处死,也是能显出自己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具一点“人情味”。

汉文帝像

但是不杀的理由也很充分:

首先薄昭是亲舅舅,即使跟他不亲,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还活着,出于孝道,也不能让母亲看着自己唯一的弟弟就这样被亲儿子杀了。要知道,汉文帝可是唯一入选《二十四孝》的皇帝,这么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有违孝道的事情呢?

其次,薄昭在汉文帝即位这件事上是立有功劳的,就算功过相抵,也应该饶他一命。


再次,汉初的时候贵族杀个人并不是什么大事,很多人杀了也就杀了,甚至杀的也是贵族都没事。比如说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就把吕后的面首辟阳侯审宜其杀了,没事;文帝的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因为口角,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没事;李广的儿子李敢刺伤卫青,没事,然后霍去病给舅舅报仇(看看人家这外甥,再看看刘恒),找机会杀了李敢,还是没事。杀个人到了薄昭这就变成了非死不可的理由,似乎太说不过去了。

真相猜测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非常抱歉,我也不知道,因为没有相关的记载和侧面的佐证,因此只能进行推测。如果真的是因为皇帝的尊严,似乎勉强说得过去,毕竟这是皇帝的逆鳞,触犯的人无论亲属贵贱,都是死路一条。抑或是,薄昭已经渐渐有了尾大不掉之势,汉文帝为了避免吕氏乱政的局面再次出现,大义灭亲,这个理由似乎更站的住脚。至于推行新政云云,大家都知道文景之治是怎么来的,就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汉文帝唯一能触及贵族利益的政策,也就减轻赋税了,但汉文帝两次减税的时间,一次在薄昭死前八年,一次在他死后两年,因此薄昭阻挠新政的说法,更像是小说家根据后世的历史穿凿附会出来的。


大黄扯点历史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和薄姬所生的儿子。



(汉文帝刘恒)

讲真刘恒的身世很离奇。众所周知的原因,刘邦死后,吕后大肆屠杀刘邦和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

刘邦有8个儿子,刘邦死后吕后杀了4个,刘恒就是幸免于难的其中一个。

吕后为何没杀刘恒呢?

这事说来话长,原来刘恒的母亲薄姬生前不受刘邦待见,她和儿子刘恒早早就离开了皇宫。

最初薄姬是魏王豹的小妾,刘邦反秦时灭了魏国,杀了魏王豹,俘虏了薄姬,然把她充入汉宫当了女仆。

有一天,刘邦到后宫溜达,听到薄姬和几个同伴说:“昨晚梦到一条龙伏在我身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邦一想我就是真龙天子,这不是说我吧?他再看薄姬虽然素面朝天,但有种天然去雕饰之美,这是浓妆艳抹宫中嫔妃无法比拟的清纯。

刘邦一时精虫上脑,于是把薄姬拉到龙床上宠幸了她。



(薄姬)

刘邦提上裤子早忘了这事,然而薄姬却怀孕了。

有道是“一朝怀胎,十月分娩”,瓜熟蒂落,薄姬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薄姬生下刘恒时,刘邦正和“小三”——戚夫人打得火热,所以对薄姬很冷淡。在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封地在山西太原,刘邦就打发薄姬随儿子刘恒去了封地。

薄姬母子因祸得福,早早离开了朝廷政治漩涡,因此躲过了吕后的迫害。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就在刘恒23岁时,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砸中了他。

当时的丞相陈平和大将军周勃传旨让他赶快从太原前来长安做皇帝。刘恒当时根本不相信这事是真的,心想“这好事咋能轮到我啊?”

满腹狐疑的刘恒就派舅舅薄昭前去长安探听一下消息。薄昭是薄姬的亲弟弟,是刘恒的亲舅舅。



(薄昭)

薄昭到长安一打听,原来吕后去世后,丞相陈平和大将军周勃铲除了吕后的党羽,决定拥立刘邦的儿子刘恒为帝。

陈平和周勃为何看中了刘恒呢?

陈平和周勃认为薄姬只有一个弟弟薄昭,薄姬没有强大的外戚力量,形不成干政的局面。加之刘恒有“仁孝”之名。考虑再三决定拥立刘恒为帝。

薄昭打听清楚就屁颠屁颠回山西太原了,回去高兴地对外甥说:“潜龙在渊多少年,今朝一日,你小子要飞龙在天了,赶紧去长安继位吧!”

从这件事来看,刘恒的舅舅薄昭有“从龙之功”。

然而就在刘恒称帝十多年后,薄昭竟然被外甥活活逼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汉文帝)

常言道:“娘亲舅大”,薄姬就这么一个弟弟,姐弟俩从小相依为命,薄昭一直陪伴着姐姐和外甥。

汉文帝就这一个亲舅舅,并且舅舅帮助自己称帝,从各方面来讲刘恒都应该尊敬和厚待舅舅。

刘恒即位后加封舅舅为车骑将军,薄昭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物转眼成为炙手可热,权势熏天的人物,朝中大臣们以结交国舅为无上荣光。不久刘恒封舅舅为轵侯。

随着权势日隆,薄昭逐渐膨胀起来,插手干预朝政,卖官鬻爵,强抢民女,霸占良田……

老百姓多次上书告御状,薄姬总是袒护薄昭,每每对刘恒辩解道:“看在老娘的面子上,你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你舅舅从小受了许多苦,你就让他多享几年的福吧!”

刘恒只好隐忍不发。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激怒了刘恒。



(薄昭)

原来刘恒要推行新政,于是打击豪强地主“跑马圈地”的行为,他派御史钟毓去地方明察暗访。当时薄昭在山西霸占了上万亩良田,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

当看到朝廷派御史来了,于是向朝廷“特派员”钟毓反应了薄昭的情况。御史通过调查,认定薄昭触犯了大汉律法,要将他绳之以法,薄昭仗着是国舅爷,一怒之下杀了“特派员”。

这一下子激怒了汉文帝,为了国计王法,也为了向御史一家人有个交代,刘恒要杀舅舅。

刘恒亲自上门找到舅舅,跪下来请求他自裁,刘恒意思是给舅舅一个面子,自行了断就算了。

但是薄昭说什么也不愿意死。刘恒下决心要杀舅舅,母亲求情也不听。刘恒忘不了御史大夫妻子和孩子楚楚可怜的样子,放过舅舅就对不起死去的钟毓。



(汉文帝)

为了逼死舅舅,刘恒导演了一出祭奠活人的好戏,他命人在舅舅府上搭起丧棚,哭哭啼啼去吊丧送葬,薄昭一看外甥不肯放过自己,无奈之下自刎而死,随后刘恒厚葬了舅舅。


秉烛读春秋


薄昭,汉文帝唯一的舅舅,因为杀了文帝的使者,被外甥逼迫自尽,这是迄今为止被认同最多的说法。



其实薄昭此人几乎就没怎么在史书中出现过,一次是从代国迎接薄太后来长安,一次是受封为轵侯,一次周勃被下狱,通过行贿薄昭得以顺利出狱。然后就是汉文帝十年,薄昭被逼自杀了。

关于薄昭的死因,《史记》干脆没提,《汉书》只有一句“将军薄昭死”。

资治通鉴记录的虽然略多一些,“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后面还有司马光关于这一事件的点评,他举例子讲情理,也不赞成杀舅舅,但为什么杀使者,杀的使者是谁,司马光都没提到。


不过,网上很多人推敲得出结论:汉文帝推行新政,遭到了薄昭为首的守旧大臣反对,太原发生了叛乱,钟毓将其平定,回朝后钟毓被薄昭杀了,原来叛乱的头目就是薄昭的侄子薄贵,汉文帝因此逼薄昭自杀。

我认为,汉文帝表面上是严格执法,其实是为了推行新政,杀鸡儆猴。


李好说历史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因做了一个“青龙盘踞在自己肚子上”的梦,被刘邦宠幸一次就怀上了,后来生下了儿子刘恒。但这次被临幸之后,薄姬基本上就再没有为皇帝侍寢的机会了,可见刘邦对这个儿子并不看好。刘恒八岁时,刘邦把他封到穷山恶水的代国做代王。此地在边疆,离匈奴近。而且刘邦考虑皇帝人选时,刘盈首当其冲也理所当然,刘如意在脑海中盘旋了好几回,就是没有想过他。刘恒可能也知道老头子不喜欢自己,所以在山高皇帝远的代国,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对母亲很孝顺。而且也注意发展经济、军事,在他的努力下,代国的老百姓也渐渐地过上了还算幸福的生活。这也体现了自己的能力。

西汉高后八年,吕后去世。陈平、周勃等长安功勋集团联手刘章等铲除了吕氏势力,并废除了后少帝。在考虑新皇帝人选时,想到了宽厚仁慈的代王刘恒。他声名好,待母至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的母亲薄姬的娘家势力单薄,今后不会发生类似如何吕后执政这样的祸事。所以,大家就决定拥立刘恒做皇帝。

天上掉下了陷饼,刘恒不相信这是真的,为安全起见,他决定派人去长安打听情况。这时,他的舅舅薄昭主动请缨,摆出一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模样,率先前往长安探听虚实,这让刘恒很是感动。在他探明了情况并汇报给代王后,代王刘恒才正式赶赴长安继位。

西汉文帝十年,刘恒正式推行新政。在此之前,刘恒对唯一的舅舅薄昭很重视。让他小功受重禄,并且封侯进爵。然而,刘恒这样做,身为舅舅的薄昭并没有对他感恩戴德。也没严以律己,奉公守法,做一个模范公民,下面发生的事,导致刘恒一定要杀了他。

1.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性情大变。这位开国元勋每逢有官员前来看望自己,就担心被刺而穿上甲衣。有人据此告他谋反,于是,周勃被下狱。周勃此时没有了“安汉兴刘”时的气概,他审时度势后,拿出大量钱财贿赂狱吏。狱吏于是写了一句话:“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大儿子周胜。后来,周勃又不惜重金,向文帝的舅舅薄昭行贿,薄昭在他姐姐薄太后面前斡旋了几回,于是,薄太后发话,周勃就被无罪释放了。

2.据史料记载,文帝十年,大臣钟毓在平叛的时候杀了薄昭的侄儿薄贵。薄昭非常生气,有人敢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杀了钟毓~这就是乱杀无辜、目无王法的表现。这样胆大妄为,以后还得了?上达天听后,刘恒愤怒异常。

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刘恒决定杀掉薄昭。母亲薄太后等人都想方设法地阻挠,但是刘恒权衡了利弊后不为所动。

可能是要给太后面子的缘故,刘恒杀舅舅的方法别出心裁。刘恒吩咐手下为活着的舅舅设立了一个灵堂,自己到那里去祭拜,薄昭一看这场景,明白了一切,于是自杀了。

刘恒杀舅舅是为提高自己的威望,显示自己有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的品性。并以此表明自己对国家改革的坚强决心,同时也警醒世人,他刘恒决不允许外戚干涉朝政的现象出现,自己是崇尚法治的君王。


希望星晨58298869


答:薄昭作为刘恒的亲舅舅,在刘恒最开始的时候是受到重用的。周勃和陈平诛杀吕氏后人之后,就要迎接刘恒为新君。而此时的刘恒只是远在他乡的代王。他心中其实也是害怕的。故而一开始是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去打探消息。最终确定后,才敢来做这个皇帝。而刘恒虽然当了这个皇帝,但当时周勃陈平他们这些大臣的权利是很大的。连刘恒自己这个皇帝是他们拥戴而成的。

简单的说,若他们不高兴了,刘恒随时都会被废除。故而刘恒只能是平衡各方面的势力,能依仗的只有自己的势力。当然,亲舅舅是比较可靠的。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薄昭是受到了重用。文帝元年正月封轵侯,无功受禄,可以说完全是因为裙带关系。其权利也是极大的。但他这个人致命的缺点就是贪污乱法。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他害怕被杀,每逢有官员前来看望他,就穿上甲衣,然后才和人见面。有人因此告他谋反,周勃下狱。廷尉审判周勃,周勃十分恐惧,却不知道如何申辩。狱吏侮辱他,狱卒虐待他,周勃并没有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英雄气概,而是拿出大量钱财贿赂狱吏。狱吏于是在木简上写了一句话:“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大儿子周胜之。后来周勃又用重金贿赂文帝的舅舅薄昭,经过多方努力和太后发话,周勃无罪释放。

据史料记载,文帝十年大臣钟毓在平叛的时候杀了薄昭的侄儿薄贵。薄昭很是生气,就直接杀了钟毓。这就是乱杀,这让刘恒很是生气。

从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薄昭当时根本就不遵守法律,也不给自己的侄儿皇帝刘恒面子。他认为自己是功臣,又是刘恒唯一的舅舅。即使他杀了人,刘恒也不会对他怎么样的。

但刘恒心中是想杀他的,可毕竟是自己的亲舅舅,而且母亲薄太后也极力的维护。刘恒该怎么办呢?

最终刘恒很是聪明,据史料记载刘恒宣薄昭进宫,而他则为他设立了灵堂,还在那里祭拜。薄昭看见这样的情况,无奈就自杀了。

刘恒没有下令杀薄昭,只是用这样的方式逼着他自杀。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啊。

那么,刘恒为什么一定要杀薄昭呢?难道就不能给母亲一个面子,保住他一条命吗?

首先,刘恒杀薄昭是为了立威。

刘恒这样做是出于政治统治的考虑。他不得不杀薄昭。他就是要告诉所有的大臣,即使是他的亲舅舅犯法了,也要依法查办。这使得那些有想法的大臣不得不服气。这也使得周勃陈平等人,认定刘恒是个好皇帝,故而才会尽心尽力的辅助他。

其次,刘恒是要告诉世人,外戚专权的事不能再发生了。

吕后乱政的事还没有过去多久,刘恒对此是心有余悸的。他绝对不会容忍自己的亲舅舅也成为专权的外戚。刘恒是一个崇尚法制的君王,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薄昭其实是撞到了枪口上,他不得不死。只有他伏法了,刘恒的统治才能更加的稳固。从这个角度来说,薄昭算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吧。薄昭之死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他除了杀害刘恒的功臣钟毓之外,还曾贪污。据史料记载,周勃为了保命,曾经贿赂过他。但他却收了。这就是用权利为自己谋私。

综合起来看,仁善之君刘恒,其实也有铁面的一面。自古君王不能太心软,想要坐稳江山,是需要流血的。刘恒让薄昭自杀,其实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汉文帝对薄昭的处理引起了后世的争论。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引用了李德裕的说法。李认为汉文帝的这个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但司马光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及时发现薄昭的弱点并派贤良帮助,还让他带兵,最后才酿出这样的悲剧。


梦横


汉文帝杀自己的亲舅舅的原因,如果用现在的时代的法纪法律来解释的话,那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汉文帝和母亲生活在叫(代)的地方,不管是生活和行动都受到吕后的监视,稍有不是就会遭到吕后的诛杀。刘桓继位以较曲折,作为一国之君,前有吕氏差点改国姓,后有亲舅舅凌架到皇权之上,如不杀亲舅,如何保皇位,如何得民心,得天下。


美丽人生80383


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的汉文帝刘恒,也是唯一一个皇帝入选孝子的行列。那么的汉文帝刘恒的舅舅薄昭又是如何被汉文帝刘恒杀死的呢?如果刘恒真正杀死其舅舅,又怎么可能有其成为孝子之说。然而事实证明汉文帝刘恒的确这样做的,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佐证,其中提及“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即薄昭是杀死汉文帝刘恒的使臣,所以才最终找来杀身之祸。

一、薄昭仗护汉文帝之功,无视刘恒。

如果薄昭真敢当着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杀死汉家使官,那么薄昭触犯龙威,目无章法,肆意妄为,换句话来说就是看不起汉文帝刘恒,丝毫没有给汉文帝刘恒面子。这是为何?原来刘恒本是刘邦与薄姬之子,而薄姬出身可谓是亡国之奴,本为其为魏国魏王豹的小妾,原本身份高贵。但刘邦领兵灭秦覆魏,其自然而然成为亡国奴婢,而刘邦一时兴起宠幸薄姬,但其毕竟为亡国君之妾。虽然薄姬长的俊俏,朴实无华,尝腻浓妆艳抹的刘邦一时冲动,但不久便放下薄姬,宠幸大名鼎鼎的“戚夫人”。

自古男人多轻薄,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刘邦驾崩后,其妻吕太后仗外戚开始谋杀刘邦其他妃子所生之子,故刘邦后八子折损于吕太后之手有半。而刘恒之所以获幸无祸,是源于刘邦对其母的轻薄,在刘恒出生后至八岁便被刘邦封王封地,而实际上即刘恒被赶出皇宫,在历史上有那个储君太子不在皇宫陪父理政的!此之刘恒成帝少有也。后吕太后去世后在朝大臣欲立无外戚之势的刘恒为帝,刘恒谨慎派舅舅打探消息,如果没有此事薄昭变会因谋反之罪赐死,如果有此事那么其立功最大。所幸确有其事,所以薄昭有功。

二、薄昭渐获权势欲霸政,敌对刘恒。

这或许才是汉文帝刘恒为何痛下杀手的缘由吧!由于薄昭在汉文帝刘恒登基前冒死探险,得知汉室丞相陈平与汉室大将军周勃齐心合力铲除吕后的残余党羽,报与刘恒。后来刘恒厚待薄昭让其担任车骑大将军,获得护卫军权。人一旦有权有势就会膨胀,而薄昭也无例外,开始仗权欺人,买卖官职,贪图财物。

甚至他还做出更加过分,有损皇亲国戚颜面的事情——霸占民田,强抢民女。而汉文帝刘恒重振朝野之际,他首先派御史大夫钟毓视察民田。在得知汉文帝刘恒的舅舅薄昭霸占多处良田,民声哀悼,无官敢言。后派御史大夫请薄昭交出天地租契时,薄昭在膨胀间怒杀御史,后刘恒亲临对证,见其无悔,含泪请其自裁以安抚民心。所以说刘恒不是逼死自己的舅舅,而是舅舅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三、薄昭无奈自刎以谢罪,错看刘恒。

薄昭本以为他的姐姐为其求情,便可草草了事。谁曾想到他早已触怒龙威,薄姬早已多次求情,但宽容不是纵容。薄昭咎由自取,怨不得外甥无情无义。刘恒为其讲诉死去御史家人痛苦不堪,幼年的孩子更加可怜,所以刘恒在舅舅未自裁前就在府前吊唁舅舅,哭得撕心裂肺,薄昭看到自己存活无望,便无奈自刎谢罪。薄昭小看刘恒,也看错刘恒的忍耐,刘恒之所以成为孝子也是顺理成章的。


小镇月明


我来答为何汉文帝刘恒会杀了自己的舅舅薄昭:

刘恒从小被父亲汉高祖封为“代王”,和他母亲薄太后生活在“代”这个地方。他的舅父薄昭从那时起就在代王身边精心侍奉、辅佐,在各方面出谋划策。

公元前180年,扶植傀儡小皇帝的吕后病死,汉朝元老周勃就派使臣去请代王刘恒回朝廷即皇帝位。


汉文帝刘恒剧照

作为文帝舅父的薄昭肩负重职,同时又是皇亲国戚,深为文帝信任,被封为轵侯,经常入宫议事,成为皇宫的常客。

一天议政完毕,文帝留薄昭在宫中饮酒,为助酒兴,二人在席间玩起了掷骰子的游戏,还定下规矩:输的人罚酒喝。偏巧,这一天薄昭的手气太坏,连输了几次,只好连喝几杯罚酒。接着他又输了一次,一个宫中负责斟酒上菜的小官侍郎看他已连干几杯,怕他醉了,就倒了很少一点酒给他喝,走走过场。

另一个侍郎看见了,冷笑道:“你挺会拍马屁呀,输了就得罚,这是宫里的规矩!”接着给薄昭倒了一满杯酒:“请吧!轵侯!”薄昭连喝罚酒,早已心中不快,这时看到一个小小的侍郎竟敢如此无礼,更为恼火,只是当着文帝面不便发作,喝下了这杯酒。

席间薄昭叫来随从,趁别人不注意,恶狠狠地递了一个眼色。过了一会儿,有人来禀报文帝,说刚才骂人的侍郎被薄昭的家人杀死了。文帝听了十分生气,“啪”地一声摔碎了骰子碗,一甩袖子,回后宫去了。

在后宫文帝怒气未消:舅父竟为此等小事而草菅人命,这怎么了得!应该依照律条,杀一儆百。可冷静下来他又一想,薄昭当年为自己的帝业毕竟立了大功,而他又是自己母亲的亲弟弟。自己的亲舅父,真的依法惩办,确实于心不忍,再说对自己母亲也不好交代。


薄昭剧照

文帝考虑再三:如果让舅父逍遥法外,或者轻描淡写,国法不就是一张废纸了吗?“王族犯法与民同罪”也成了一句空话。再说自己帝业刚立就违背诺言,岂不是失信于民吗?国法比私情更重要!于是他下决心依法惩办舅父:杀人者偿命,鉴于他是自己长辈,应该让他死得体面些。

第二天,文帝对文武群臣说:“轵侯昨日犯了过失,自觉心中惭愧,对不起先祖训导,要自尽于世,与诸位诀别了。你们都到轵侯家里去喝诀别酒吧。”于是散朝以后成群结队的大臣都来到轵侯家中叙旧道别。大家哭丧着脸和他道别,可是薄昭根本没有想到文帝会真要他死,他流着眼泪,恳请群臣到文帝面前求情。并且说如能饶他一命,一定感恩图报,将功折罪。

大臣们回到朝廷,把薄昭的请求如实转奏。文帝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这时群臣也有的认为文帝只不过是给大家做做样子,人们一求情就会饶了皇舅。但是文帝却更加果断地下令:要大臣们马上换上白色丧服,一起到轵侯家里去送葬,哭丧。当白色的送葬队伍来到轵侯家,哭声大作的时候,薄昭知道文帝决心已定,不能更改,自己今番是死定了,只好举刀自尽了。

汉文帝就是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诺言,维护了国法的尊严,也留下了执法如山的美名。汉文帝作为一代封建帝王能做出这样的壮举殊为不易。当然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己家天下的封建统治,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在客观上却创造出了比较清明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民。


Drongs龙吟


汉文帝刘恒,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开疆拓土当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论治国安邦应该是汉文帝,无为而治,他深悟道家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他治理下,百姓是最富有时代。他舅舅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枉杀救百姓苦难的县令。为了汉家天下,劝其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