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仁厚的汉文帝,为何会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逼死自己的舅舅呢?

失魂鱼


薄昭,是汉文帝刘恒的舅舅,薄太后的弟弟。为汉文帝的即位立下大功,也是汉文帝执政初期为数不多的嫡系势力。刘恒即位之时根基不深,主要靠的是各方势力的平衡,作为外戚的薄昭本应成为汉文帝执政生涯的左膀右臂。但是很奇怪的是汉文帝在执政十年之后就用一种离奇的方式逼迫自己的舅舅自杀,以致于后世对此事颇多争议。

薄昭之死

薄昭在正史上没有专门的列传,只是在汉文帝和薄太后的纪传中有他的事迹。对于薄昭的死,司马迁的《史记》中只字未提,《汉书》中则只有“将军薄昭死”这寥寥数语,关于薄昭之死记载最详细的是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在《资治通鉴》中,明确了薄昭被逼死的罪名是因为他斩杀了汉使,即薄昭杀了汉文帝的使者。而汉文帝逼死他的方式是让群臣去劝说薄昭自杀,薄昭不肯,随后汉文帝让群臣去薄昭府上哭活丧,无奈的薄昭只得自杀。

但是史书中没有明确,薄昭为什么杀死汉使,而且作为汉文帝执政初期权倾一时并且为汉文帝即位立下大功的外戚,杀死汉使真的就必须得以死谢罪吗?远的例子不用说,文帝七年,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他所受到的惩罚也只是流放巴蜀,当然刘长最后也在流放途中绝食而死。不要以为刘长是汉文帝当时唯一的弟弟就认为他理应更受优待,其实刘长与汉文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两人交集并不多,怎么也比不上从封藩代地就一直跟随在身边的舅舅的关系亲密。毕竟薄昭辅佐刘恒从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到边疆之地的藩王,再到登上皇位,期间立下的功劳是不容置疑的。

巩固皇权,薄昭死因的最大可能

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薄昭为什么会杀死汉使,但是历代对这件事情的解读都归结与薄昭恃宠而骄,最终犯下大错以致丢了性命。大体上的观点都认为错在薄昭自己,对汉文帝的批评也只是认为不应该让自己唯一的舅舅担任要职,即可以给高爵厚禄,不要给予实权,避免出现犯了错不得不大义灭亲的情况。

这些观点不免有些为尊者讳的意思,毕竟汉文帝不仅贵为帝王,而且是之后历朝历代公认的明君典范。但从汉文帝的统治生涯来看,尤其是在位的前十年,他非常明确的在削弱各方势力,巩固自己的皇权,而薄昭很可能就是最后一个目标。

汉文帝的皇位是因为吕氏家族倒台后,西汉帝国两大势力博弈妥协的结果。诛灭吕氏之后,执掌中央权力的功臣集团,而皇族藩王也在地方用拥有强大的实力。虽然各地的刘姓诸侯国看似力量分散,但是如果功臣集团公然篡位,刘姓诸侯中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功臣集团很可能就会被反噬,因此即是皇子又缺乏根基的代王刘恒就被功臣集团选择为新君人选。

缺乏根基的汉文帝登基之后,很有政治头脑,先是大肆封赏功臣集团和地方诸侯获取支持,随后就开始逐步削弱这些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皇权。

  • 功臣集团:当时功臣集团中能对刘恒的帝位产生威胁就是陈平和周勃,这两人也是功臣集团的领袖。陈平在汉文帝登基后不久就去世了,因此也就幸运的躲过了汉文帝的清洗。而周勃则不同,先是两度出任丞相,但是都时间短暂,很快又被汉文帝赶回封地,后来更是被打入大牢,虽然最终得以善终,但是被清洗和打压的迹象非常明显。

  • 皇族势力:在众多的刘姓诸侯中,对刘恒有威胁的分三类,一是长辈,当时有楚王刘元,这是刘邦的弟弟,汉文帝刘恒的叔父,但是他在汉文帝登基当年就去世了;二是平辈,当时也只有淮南王刘长,汉文帝的七弟,刘恒表面上一直非常宠信和善待他,甚至他公然击杀大臣都没有受到惩处(相比薄昭杀死汉使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蹊跷),直到刘长变本加厉公然谋反,汉文帝才以流放的方式“逼死”了自己的弟弟;三是晚辈,就是在诛吕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齐王刘肥的三个儿子,但是因为没有争到帝位,其中两个也都早早的郁郁而终,最后一个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被汉文帝诛杀,暂时压制了当时实力最强的齐国的势力。到汉文帝执政晚期干脆用了汉武帝的“推恩令”的雏形,将大哥刘肥剩下的六个儿子一起封王,将强大的齐国一分为六。

在汉文帝执政的前十年,他基本上把功臣集团和皇族势力都加以削弱,自身的皇权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巩固。此时在西汉帝国能够权倾朝野,甚至左右政局的人就只剩下位高权重,又是外戚的薄昭了。而薄昭也确实可能有些恃宠而骄,于是汉文帝正好抓住他杀死汉使的借口将他除去,这样以来整个西汉帝国就没有人能威胁到他的皇权了。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真的就仁厚吗?

史书中对汉文帝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有仁厚一说,而且他的明君仁君的地位似乎不可动摇。但是从汉文帝的一生来看,他的仁厚也许只是在他的皇位稳固之后才体现的更明显吧。他本人的政治智慧和城府是不逊色于他的父亲刘邦的。

  • 吕后时期:刘邦的八个儿子大都结局不好,到吕后去世时,只有汉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还活着,其他的大都被吕后逼死和害死。淮南王刘长是因为他本就是吕后亲手带大,他能免受迫害是理所当然的。而汉文帝刘恒的其他兄弟,尤其是五、六、八三个弟弟都是因为不愿配合吕后为他们搞的“刘吕配”而丢掉性命或惨遭迫害的。而刘恒能顺利避祸,就是因为他积极配合吕后,还和王后(大概率是吕氏家族的女子)生育了四个儿子才被吕后放过。

  • 登基前后:在汉文帝登基前后,虽然他的王后已经去世,但是他与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离奇的先后病死,而且在史书中根本查不到他的王后和四个儿子的姓名,汉文帝登基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追封。由此可以推测他们大概率是因为汉文帝向功臣集团表明自己与吕氏家族划清界线而被有计划的清除了。

  • 登基前夜:汉文帝登基前夜,故意没有直接进入皇宫,而是在代王府邸居住,直到得知功臣集团已经进宫将汉惠帝留下的子嗣全部诛杀之后,才同意入宫继位。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文帝的政治城府。

综上,在皇权巩固面前,汉文帝是冷血无情的,他不会因为薄昭是自己的舅舅或者立下的功劳就放过他,毕竟他的儿子都很可能被他作为交易筹码牺牲掉了,何况是自己的舅舅。在对待薄昭的事情上,他很可能只是把对弟弟淮南王刘长的那一套又用了一遍,先是无限制的纵容宠信,然后抓住把柄之后用钝刀子杀人。深知弟弟刘长个性的汉文帝刘恒故意不直接杀死他,而是用关进囚笼的方式侮辱他,最终刘长自己绝食而死,刘恒再出来惩罚那些狱吏,然后又以体恤刘长的名义,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分别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


围炉品茗人


刘恒的舅舅叫薄昭,也是薄太后的唯一的亲弟弟。

刘恒小时候,由于生母薄氏得不到刘邦宠爱,他也很少得到父亲看顾。幸好生母薄氏及舅舅薄昭很疼爱他,让他童年还不至于凄凉。后来刘恒被封为代王,舅舅薄昭又义不容辞地追随他去了封地。因此,刘恒和薄昭的关系一直很深厚。

(薄昭剧照)

薄昭不光与刘恒关系深厚,他还有恩于刘恒。

吕雉去世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老臣把诸吕一网打尽。由于刘恒有宽厚仁慈的美名,再加上他地位不显赫,薄氏出身不高贵,至于薄昭那就更成不了气候。因此,老臣们经过商议,最终决定迎立刘恒继位称帝。

当使者向刘恒道喜,并恭迎刘恒进京继位时,刘恒简直觉得在听笑话。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只有在童话里才能出现。所以,一向谨慎的他,根本不相信。倒是他的属臣们心情激动,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争论不休。毕竟在他们看来,万一事情是真的,刘恒做了皇帝,他们还不就跟着加官进爵?

刘恒被吵得心烦意乱,于是决定把这件事交给上天来决定。他洗手焚香,然后毕恭毕敬地进行了一番占卜。结果出来了“大横”的卦象。占卜师告诉他,不久他就要即位天王,也就是天子。并且在他继位后,会因为他的贤明,国家会昌盛繁荣。

就在大家极力劝说刘恒去京城的时候。薄昭却表示为了刘恒的安全,他愿意先去长安打探消息。待弄清事实后,再请刘恒去长安也不迟。

刘恒觉得薄昭的建议很好,便同意了。

薄昭到了长安后,详细地询问了周勃等人。确信事情属实后,才让刘恒赶往长安继位。

(刘恒剧照)

在未央宫继位称帝后,刘恒尊薄氏为太后。有恩于他的薄昭,也被封为轵侯,并任命为东骑将军,成为显贵的皇亲外戚。

公元170年,为了缓解人民生活的压力,刘恒实行了一系列新政。

由于新政损害了权贵们的利益,遭到了薄昭为首的权贵们的联合抵制,太原一带还发生了叛乱。在刘恒的指派下,大将钟毓前往平叛。

不久,刘恒便接到钟毓的捷报,命薄昭率领一众老臣至城外迎接。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薄昭在见到钟毓后,竟把钟毓绑回府中,要他上书认罪,并给被他斩杀的薄贵披麻戴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此次叛乱的领头人薄贵正是薄昭的侄儿,而太原正是薄昭的封地。由于薄昭一直在宫中任职,所以他便命薄贵为太原总管,帮他打理太原府事务。自从刘恒的新政推出后,利益受损的薄昭,便命令薄贵阻挠新政在他的封地实施。

没想到,钟毓竟把薄贵杀了。

薄昭好生气恼,再加上他又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舅舅,所以在接到钟毓后,才发生了那一幕。

谁知道钟毓是个硬骨头。面对薄昭的刁难,他不光拒绝认罪,还据理力争,直说得薄昭哑口无言。恼羞成怒的薄昭,最后竟一刀结束了钟毓的性命。

(薄太后剧照)

刘恒在宫中等来等去,不见钟毓,倒是等来了在殿外喊冤的钟夫人。

刘恒得知后,怒不可遏,马上下令拘捕薄昭,准备于午门外问斩。

一些朝臣认为不妥,赶紧劝阻。但丞相张苍等大臣却认为,不杀薄昭,难服天下人。

刘恒陷入两难之境,只好安慰钟夫人,承诺先厚葬钟毓。待葬礼结束后,再惩治薄昭。

紧接着,刘恒又命张苍带着毒酒前往薄昭府中,劝他自杀以谢罪。

谁知薄昭听明来意后,不仅大骂刘恒忘恩负义,还说钟毓之死,全因刘恒推行新政的缘故。

薄昭的仆人赶紧向薄太后禀告了此事。薄太后先来到薄昭府上,以皇太后之命,赦免了薄昭。然后又摆驾未央宫,对刘恒好一通斥责。

钟夫人听说薄昭被赦后,万般绝望,留下遗书,抛下才满月不久的儿子,上吊自尽了。

钟夫人死后,张苍披麻戴孝,抱着钟毓的儿子上殿鸣冤。同时又把钟夫人的遗书,上交给刘恒。

刘恒看了遗书后,悲愤不已,下决心要斩杀薄昭。但斩杀薄昭,势必会让薄太后不悦,怎么办呢?

张苍见刘恒为难,于是献上一计。刘恒顿时眉毛舒展,命人于偏殿为薄昭设立灵堂,并命侍卫侍立灵堂两侧,然后他一身素缟站在薄昭的灵位前,传昭薄昭。

薄昭本以为有薄太后力保,他定万事大吉。所以他毫无顾忌地跨进了偏殿,结果他看到一身缟素的刘恒正在他的灵位前哭泣,才发现事情不妙。正待他想抽身而退时,左右侍卫已挡住了去路。薄昭见此,长叹一声,拿起灵案上的刀,自刎而死。

(参考史料:《史记·孝文本纪》)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说汉文帝“生性仁厚”,其实他更像他的父亲刘邦,比刘邦更腹黑,只是他更善于隐藏。

汉初的政治舞台很复杂,皇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宗室、功臣、外戚三种势力构成。汉高祖刘邦为了加强皇权,开始有目的的清理功臣。

这期间刘邦的老婆吕后保护了一批功臣,所以后来当刘邦厌弃了吕后,想扶持戚夫人的儿子做太子时,就被吕后及功臣集团所阻挠。

从吕后的政治实力可以看出,无论刘邦怎样宠爱戚夫人,但也难以扳倒吕后,因为吕后身后有功臣支持。

01

在吕后当权时期,还是代王的刘恒生活上低调谨慎,政治上顺从吕氏,所以没有遭受到过多迫害,这也是其过人之处。

(1)刘恒8岁被封为代王,她和母亲低调谨慎,从小就学会了隐忍筹谋。

吕后掌权后,为了巩固她的统治,将吕姓女子嫁给刘邦的几个儿子,便于监视和控制刘氏子弟,其中就有代王刘恒。

那些娶了以及没娶吕氏女的刘氏诸王下场都比较惨,但是代王刘恒却表现的很淡定,和王后共生了4个儿子。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记》

在刘恒登基之前,他的王后和4个儿子都死了,关于死因历史上鲜有记载,但是在倒吕运动中,隐忍了多年的刘恒清除了身为吕氏女的王后可以理解,但连同4个亲生儿子一起清理了,这不是一般人能下得去手的。





(2)刘恒登基后,立窦漪房为皇后,窦漪房是谁?她是吕后派往刘恒身边的间谍,定时向吕后报告代王的一举一动,后来被刘恒母子策反了,还为刘恒生了儿女。

从窦漪房踏入代王府,刘恒就看破了她的间谍身份,他不动声色的和窦漪房周转,直到将她彻底策反,刘恒腹黑一面可见一斑。

02

清除诸吕后,宗室、功臣、外戚三种势力的均衡被打破,汉文帝开始不动声色的加强皇权。

诛除诸吕是以齐王刘襄为代表的刘氏诸王,和以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功臣集团最完美的一次配合,打倒了吕氏外戚势力。但是功臣集团最终却选择了母族势力薄弱、低调谨慎的代王刘恒当皇帝。

益封太尉(周)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硃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史记》

(1)汉文帝刘恒大封诛吕功臣,这仅仅是开始。他们没有想到“生性仁厚”的代王刘恒并不像看似的“低调简单”。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史记》

刘恒入主未央宫当晚,就任命自己在代国的中尉宋昌接管京城南北军,掌握了京城的兵权,张武掌握宫城兵权。





(2)解决了身边的问题,汉文帝就开始打压功臣集团和列侯。

前日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史记》

汉文帝随即下诏“令列侯之国”,但是没人听他的,于是他对当时的丞相周勃说:“我这个皇帝说话好像没人听啊,周丞相你勉为其难,给大家做个表率吧!”随即罢免了周勃的丞相职位。

不久之后,“有上书告勃欲反”,周勃被汉文帝下了大狱。几下一折腾,周勃彻底蔫了。功臣集团领袖周勃尚且如此,其他功臣就更没辙了,大权被牢牢掌握在汉文帝手中。

功臣集团被压制了,汉文帝又开始削弱诸侯势力。他把每一个诸侯王的封地,再次分封给他们的儿子,有几个儿子就分成几份,人人有份,而不是嫡子世袭了。





后来汉文帝的孙子汉武帝把这种方法制定成“推恩令”加以推广,不用削藩诸侯国势力就被削弱了。

03

能够威胁到皇权的几股势力都被削弱了,作为外戚的舅舅薄昭,焉能独善其身。

汉文帝就薄昭一个亲舅舅,而且在刘恒母子落难时一直跟随薄姬,直到薄姬被吕后发往代地,跟随姐姐一同去了代地,真是没怎么跟着享福。

据历史记载,薄昭是个很低调的人,汉文帝做了皇帝后他还是很低调。这就让想打压外戚势力,想拿薄昭开刀的汉文帝迟迟找不到机会。

薄昭之死,不排除是个局。汉文帝十年(前170年)冬,薄昭不知何故,竟然杀死了文帝派往其封地的使者,从而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因为当时薄太后还健在,汉文帝不敢公开处决舅舅,于是派人劝舅舅自杀,可薄昭根本就不想死,文帝接着又派遣数批大臣到薄昭的府邸去哭活丧,逼着薄昭自刎而死。

薄昭为汉文帝曾立下过汗马功劳,汉文帝刘恒为什么就不能容忍他呢?





当初汉文帝拿绛侯周勃开刀,将周勃下了大狱,用以打击功臣集团,可是薄昭看不透汉文帝的用意,力保周勃,为此还去找了姐姐薄太后出面,使得汉文帝看清了功臣势力和外戚势力联合的可怕,从那时起汉文帝就对薄昭起了杀心。

04

结束语。

“每种势力的消长都可能引起皇权结构的变动,所以,任何势力过度追逐自身利益,都会打破均衡,诛除诸吕就是这种冲突和斗争的结果。”

“生性仁厚”的汉文帝,母亲健在就逼死自己的舅舅薄昭,只是杀鸡儆猴,做给各方势力看,有谁的关系能比得过自己的亲舅舅呢?这也看得出来汉文帝刘恒的腹黑。

历来有作为的皇帝没有一个是“生性仁厚”的,有的只是超强的政治手腕。


妖百慧1


说起汉文帝刘恒,那可是历史上有道明君,汉文帝以仁治国讲孝义,其侍母病亲尝药食。可就是这样一位仁孝之君,却曾经演出一幕活剧逼死自己的舅舅。

那汉文帝又为何逼死自己的舅舅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弱势刘恒得机缘登帝位,甥舅情深,重母舅薄昭。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其母薄姬,本是魏王魏豹妾室,只因魏豹兵败,薄姬被虏进汉宫。她偶被刘邦宠幸得子刘恒。

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因而薄姬虽生子,却是汉宫中被遗忘的角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吕后大权独揽,只因薄姬为人低调又不得宠,从而吕后在杀刘邦宠妃诛皇子时,放过了薄姬母子,允许薄姬随儿子赴封地代国颐养天年。

当时薄姬赴代国时,身边还带上了唯一的亲弟弟薄昭,三人于偏远贫瘠的代国相依为命,刘恒从未得过父爱,他以舅为父,甥舅情深。刘恒亦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举止恭谨谦和,博览群书胸有沟壑。

后汉惠帝刘盈病逝,吕太后立幼孙为帝,自己独霸朝纲,她广封诸吕为王,打压刘氏藩王。代国远离是非之地,方保平安无虞。

后吕后病逝,诸吕眼见靠山倒塌,本想图谋自立为帝以保性命。大臣周勃力挽狂澜诛吕氏安刘氏天下,他怕吕氏复燃就想废吕后之孙,另立其他刘氏子孙为帝。

众朝臣思来想去,想起了低入尘埃的刘恒。首先他在刘邦存世之子中年龄最长,其次其母薄姬性温顺低调,不似吕后嚣张。最重要的则是其母家出身卑微,且家族关系简单只有薄昭一门。

众朝臣感觉刘恒容易控制,就议定立刘恒为帝。

消息传到代国,刘恒怎相信天上掉馅饼砸在他头上?他深怕落入陷阱,先派薄昭去京城打探消息。要说薄昭亦是冒着生命危险,赴京为外甥探路,确认立帝消息属实后,才让刘恒放心前去长安承继大统。

我们再看刘恒只带六人赴京继位,其势弱不堪与周勃等重臣势力相比,他亦想培养自己人马,当然是先重用自己的舅舅,令其任车骑将军掌兵权,再封轵侯。

二,薄昭得势后,贪钱财救周勃,为刘恒所忌。

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他继位之初自感力弱,表面对周勃礼遇有加,实则韬光养晦谋求削弱其势力。后找借口削周勃之职令其退休回封地。<strong>

周勃亦是心有不甘,在故乡每次见人都要着重甲,此举被人诬陷谋反,被刘恒趁机收入狱中。周勃怕死,就以其全部封赏为代价向薄昭求助。

我们且看薄昭,他突然得势就如爆发户般恣意享乐,并未想外甥之所想以天下为己任,而是尽享薄氏荣光,只想呈皇舅威风。薄昭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他就在薄太后面前极力为周勃辩驳,救其得脱囹圄。

刘恒深知太后救周勃,都是舅舅在背后运作。周勃与薄昭一个是权臣,一个是外戚。刘恒熟读史书,深知权臣外戚专权之祸,他开始怀疑周勃与薄昭二人,是否已暗中勾结在一起?如权臣与外戚勾结,其危害更甚,那将是其心头大患,他开始时刻警惕两人之异动。

其实薄昭只想贪些钱财,更好享乐,却未察觉外甥内心所忌。只不过汉文帝当时顾念亲情,还未对其有所行动,薄昭目光短浅,未勘破帝心,依旧以皇舅自居嚣张跋扈,为自己引来祸端。

三,薄昭阻新政诛汉使触法律,汉文帝在家国面前选择国,逼死舅舅。

刘恒继位后,心怀天下。他积极推行新政,如减免百姓租田税金、减免徭役等重农抑商举措使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可想而知,其新政与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相悖,会受到巨大阻力。

他却没想到最大阻力来自母舅薄昭。他当日重用薄昭,就是自己弱小,想让舅舅成为前进路上的助力。可薄昭之行为未成助力,反成阻力令他大失所望。

这次他推行新政,恰是在舅舅的封地太原出现暴乱,他派钦差钟毓前去平乱。

钟毓为人刚正不阿,行事不念私情。他赴太原平乱完毕,顺手诛杀了乱之源头薄贵。这薄贵可是薄昭侄子,是薄昭在太原的全权代理人。

钟毓杀薄贵就是打狗未看主人,惹恼了薄昭。

就在钟毓返京,汉文帝派众臣前往接官亭迎接其凯旋之时,薄昭出人意料的带钟毓到薄府,令其认错并为薄贵披麻戴孝。

钟毓刚硬不肯屈服,薄昭一怒之下将钟毓杀了。可他并未将其当回事,自恃是刘恒亲舅,他不会把自己怎样。

薄昭杀人触犯法律,一时间刘恒体验到了什么叫两难之地,一边是母亲薄姬为弟求情,皇亲国戚联名求情赦免薄昭;另一边则是周兴等直臣为钟毓喊冤,又有钟妻为夫鸣冤弃子自尽,引起民情激愤。

刘恒侍母甚孝,不想伤母之心,可是他刚立新政薄昭所犯之罪法理难容。要说在西汉时期,贵族杀个人也不是必杀之罪,刘恒完全有能力袒护母舅不死。可他在亲情与天下之间还是选择了天下,选择杀舅为自己立威。

首先他想杀舅在众臣中立威。

他历经前朝诸吕外戚之乱,深知外戚专权之祸。现在他根基未稳,只恐纵容舅舅以蹈前朝诸吕专权覆辙。又有前番舅舅救周勃心结,深怕舅舅免死后,更加嚣张真的与权臣勾结,超出自己掌控能力。他想杀舅在群臣中立威,如若祸乱朝纲必诛之。

其次,他想杀舅在刘姓藩王中立威。

刘恒是刘盈之弟,因而他继位并不符合父死子继的旧制,他的那些兄弟子侄们,都在虎视眈眈盯着皇帝宝座。刘恒懂得不杀舅舅,就会成为刘姓藩王起兵谋反借口,当时他还无实力弹压兵乱。他杀舅震慑诸刘藩王,如若犯我必诛之。

再次,他想杀舅为其新政立威扫清障碍,并安抚直臣之心。

刘恒明白亲贵为薄昭求情只为阻挠新政执行,薄昭免死之日,就是新政流产亲贵获胜之时,亦是支持新政诸直臣失落辞官之际。

他知道有众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因而他坚决表明改革立场,无论谁阻新政必诛之,为推行新政扫清障碍。

刘恒杀舅决心已定,先说服母亲然后令人劝薄昭自尽。可是薄昭誓不肯就范。

刘恒又想一妙计,令大臣每天去薄府为薄昭哭丧,自己亦在宫中为薄昭设灵堂亲祭母舅。

这一出活出丧大戏,令薄昭明白了外甥必杀其决心,只得挥刀自尽。

虽然后世对刘恒泯亲情杀舅多有诟病。有书君却觉得,刘恒心怀天下,其眼中不只是刘、薄两家。

刘恒本以弱势继位,如果他只讲仁孝,没有帝王杀伐决断的狠劲,又怎会有鼎盛的文景之治?薄昭咎由自取,自己跳出来,为刘恒立威扫除障碍创造条件,自成棋子而已。

斯人已逝,刘恒杀舅的是非功过还是由各人评说吧。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汉文帝刘恒逼杀舅父薄昭,但并没有当着母亲的面,这是文帝与功臣角力的一环,刘恒以刘邦庶子身份登上大位,源于诛诸吕的功臣陈平周勃等人认为刘恒软弱,后族无人可以控制才绕开刘章刘兴居等帝胄而拥立。未登帝位之前,刘恒派往长安打探消息并与功臣元老们谈条件的,就是舅父薄昭。


登上皇位后,刘恒对于拥立的功臣先刹威风后进行封官晋爵,对刘姓诸王也恢复了爵位封地,又加封原跟随刘邦开国的功臣收买人心,随后,文帝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以法制权,限制功臣权力,对人民实行轻徭薄赋,大发赦令,废除一人有罪,全家连座等恶法,救济各地的寡、孤、独者,强化皇权统一政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里常身穿盔甲,似有谋反之心,刘恒命人把他抓捕入狱,经过重重曲折,直到薄昭请薄太后出面,周勃才得以释放,但也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气焰顿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随着新法新政的深入,受损的权贵越来越多。前170年,新政开始受到以东骑将军轵侯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的阻挠,其中以太原尤烈,朝廷派使者钟毓巡察太原,钟毓斩杀了当地一名豪绅,便平息乱事胜利回朝。


原来,太原府乃轵侯薄昭封地,钟毓所斩的薄贵是薄昭的侄儿、太原封地总管。薄昭自恃国舅身份,下令把钟毓绑回府中,威逼钟毓上书认罪,还要他为侄儿薄贵披麻戴孝。钟毓据理力争,侃侃而谈,国法律令信手拈来,薄昭无语可应,恼羞成怒下,在灵堂前斩杀钟毓。钟夫人闻讯痛不欲生,写下遗书控诉,然后弃儿自尽。文帝得知,下旨捉拿薄昭斩首。

薄昭的姐姐、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闻讯驾到,怒斥儿子无情无义斩杀皇亲重臣。母子正在争执不下时,大臣分成两派,一派联名保奏赦免薄昭。而曾随刘邦打天下的丞相张苍则披麻戴孝,怀抱钟毓之子上殿为钟毓一家呼冤,老将周兴也上殿辞官。国法人情,政令功臣孰重?苦思后文帝刘恒想到一个办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恒事先命人在偏殿搭设灵堂,灵堂牌位写上“车骑将军东昭公之灵位”,侧旁安排武士戒严后,下旨召薄昭进宫,当薄昭有恃无恐地走进偏殿时,举目一望,只见灵堂高耸,外甥刘恒全身缟素,在灵位前捧酒献祭,痛哭失声,大祭牌位上的薄昭。薄昭见此方知不妙,急忙欲抽身退出,已被两边甲士列队而立堵住去路,在丞相张苍和文帝的劝说下,长叹一声在灵前抽刀自刎。

这件事涉及了皇权与相权,私恩与国法。唐朝李德裕认为汉文帝逼死舅父的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宋朝司马光则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当时若循私,新政新法便推行不了,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没有错。


南方鹏


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

以上就是魏文帝曹丕对汉文帝刘恒诛杀舅舅薄昭一事的看法,他认为,外戚只应该被授以相当的物质优待而不应该授以权力。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曹丕的这个观点深表赞同,他认为“法者,天下之公器”,如果外戚“有所恃而犯之”,那么就“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

汉文帝诛杀舅舅薄昭之事的起因非常简单,过程却非常曲折。《资治通鉴》记载,汉太宗十年(公元前170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至于这个案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史书中并没有太多详细的介绍,不过结果是汉文帝很生气,并且认为后果应该很严重。秉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公正立场,汉文帝命大臣在一次宴会上给薄昭透露出皇帝想让他自裁以谢罪的想法,而薄昭的反应是非常生气,并且拒绝自裁。

汉文帝当然知道人莫不贪生恶死,然而法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推行并让人遵守,就是因为法律的公平性啊,尽管他只有这么一个舅舅,也不能因此而打破这种公平。于是汉文帝“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也就是说汉文帝派群臣穿着丧服直接到了自己的舅舅家哭丧,薄昭在看到这出戏之后终于不得不自杀了。

正是因为汉文帝对舅舅薄昭“做得太绝”了,才导致后世对此一直充满争议——到底是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呢?


国史通论


原因很简单:在帝王家,权力在前,亲情在后。

汉文帝的亲舅舅薄昭,到底做了什么激怒了汉文帝?

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薄昭干了两件事,让汉文帝不能原谅。

一、

汉文帝听取贾谊的建议,要疏解长安城“非首都功能”,让诸侯都回自己的封地。

长安是一线城市,诸侯们都不愿意走。

薄昭身为皇帝的舅舅,不跟皇帝一条心,反而为诸侯们出谋划策,破坏改革。

二、

汉文帝要敲打周勃,把周勃关进监狱。

薄昭收了周勃家人的礼,跑去找姐姐薄太后给汉文帝施压,释放周勃。

吕氏外戚差点毁了刘家天下,前车之鉴让汉文帝对外戚特别敏感。

汉文帝的君权正在受到侵犯。

—————

碰巧薄昭又犯了杀人罪,汉文帝就以杀人罪为借口整死了舅舅。

《资治通鉴》这样记载薄昭之死:

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资治通鉴》卷十四

短短几句话惊心动魄。

一开始,薄昭不肯自杀,盼着薄太后能救他,盼着外甥皇帝回心转意。

汉文帝让大臣们穿着丧服到薄昭家哭丧,薄昭毕竟是个要脸的人,被迫自杀了。

不得不说,汉文帝够铁石心肠,够狠。


余明讲历史


公元前前180年,把持朝政13年的吕雉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吕后一死,陈平和周勃立刻诛杀了吕氏一族。


接下来就是选一个人出来做皇帝,参与诛灭吕氏家族的朝臣都觉得,少帝刘弘,梁王,淮阳王,常山王都不是刘盈的儿子,他们都是吕后杀了他们的母后,养在宫中,以增强吕家的势力。所以说,凡是吕雉的孙子一辈,不能选,万一当上皇帝后以后,给他奶奶报仇怎么办?

那在诛杀吕氏一族过程中的齐王刘襄和他二弟刘章如何?有大臣议论道:“正因为吕氏家族凶狠,才差点灭了刘氏宗亲,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为人凶狠,不能立刘襄,否则,会出现第二个吕雉。”看来,朝中大臣是被吕雉伤的太深了。

陈平、周勃等人努力寻找母家不恶的皇子,当他们想到刘恒时,眼前一亮。刘恒的母亲薄姬坚韧淡然、不争强好胜,不拉帮结伙,俨然是一位贤妻良母。薄姬娘家人走已经破败不堪,只有一个弟弟薄昭。而刘恒和母亲薄姬一样,坚忍克制,安分守己,刘恒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好皇子,母亲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好母亲,而母亲的娘家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好娘家。

太合大臣的口味了,选一个善良的人、选一个毫无背景的人当皇帝,就是选好了自己的后半生。好了,就是刘恒了。



自己默默无闻,诸吕毫无寸功,周勃给自己这么大的一个馅饼,刘恒不敢啃。

郎中令张武认为,这些大臣都是高祖时期旧部,能征善战,诡计多端,内心阴险难测,不接这个馅饼。

中尉宋昌认为,天下依然在刘姓家族手中,刘姓而王,人心归向,代王仁爱孝贤,天下皆知,大臣是真心迎接,可以放心前去。

刘恒一时间难于做决定,就去算了一卦,结果是“大横”。大横是啥意思?占卜师用火烧乌龟壳,出现的都是横纹,没有一条竖纹,称为“大横”。据卦词所言:大横庚庚,余为大王,夏启以光。是当皇帝的征兆。



面对天意,刘恒还是小心谨慎,安排自己的舅舅薄昭进入长安城探听虚实。薄昭随刘恒母子逃到代郡,忠心耿耿,精明能干,刘恒信得过。薄昭到长安求见周勃,周勃实情相告,薄昭即刻回复刘恒,迎立是真,可以前去,放心。

经过多次谦让迎接恳求,刘恒终于答应当皇帝了。刘恒当上皇帝之后,没有亏待自己的舅舅,封薄昭为轵候,兼东骑将军。

文帝十年,前170年,文帝推行新政,遭到了以薄昭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文帝派大臣钟毓到太原去推行新政,太原是薄昭的封地,由他的侄子薄贵代管,薄贵骄横跋扈,钟毓刚正不阿,斩了薄贵。

平息太原之争,钟毓回朝复命。文帝命令薄昭率领大臣到接官亭迎接,薄昭依仗自己是国舅,竟然下令绑了钟毓,要钟毓认罪,并且给侄子服丧,钟毓性格耿直,哪里肯接受这样的侮辱,拒不服从,薄昭一怒之下,抽出宝剑捅死了钟毓。钟毓一死,钟夫人悲痛欲绝,留下一封遗书和年幼的孩子,自尽而死。

大臣钟毓被杀,朝中一片哗然。丞相张仓主张斩杀薄昭,以平众怒。老将军周兴上交官印,以示抗议。刘恒派人送去了毒酒,劝他自尽,薄昭不予理会。

文帝下令处斩薄昭,母后薄姬听说后,驾临昭阳宫,训斥了刘恒一通。

刘恒左右为难。丞相张仓出了一计,在皇宫的偏殿设一灵堂,上竖一“东骑东昭公之灵位”。刘恒率领大臣在那里嚎嚎大哭。再派使者传唤薄昭。薄昭一看这场面,立刻明白,刘恒不会放过自己,于是挥刀自尽而死。

就这样,刘恒哭死了自己的舅舅,新政顺利推行。

刘恒执意要处死自己的舅舅,一方面是因为薄昭确实骄横,知法犯法,人命关天,何况他擅自杀死朝中大臣,不伏法,难以服众。他要用这件事说明,自己是贤明之君,公王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这样,陈平、周勃、张仓、周兴他们才会尽心辅佐自己。

另一方面,他也是向天下表明,外戚干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自己独掌大权,为自己立威。

文帝虽然仁孝,但是他是一位政治谋略高手。


品读春秋001


刘恒生母薄姬本是其父与魏国宗室之女魏媪私通所生,后为魏王豹小妾,魏豹兵败,刘邦见色起意,纳入后宫,偶尔临幸。据说临幸前,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一枪命中,前202年,生下刘恒。

尝鲜过后的刘邦,日宠夜幸戚夫人,视薄姬如同空气,始终位列诸姬,没能升为夫人,郁郁寡欢。

前195年,刘邦驾崩,7岁的刘盈即位,吕后为独霸朝纲,剪除异己,将戚夫人制成人彘,刘邦8个儿子,多被其弄死。薄姬母子孤居寡,不被吕后妒忌,得以保全,到刘恒封地代国,远离是非之地,只求平安无虞。

在穷山恶水的代国,同薄姬母子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还有薄姬唯一的亲弟弟薄昭,彼此时他们亲姐热弟,舅慈甥孝,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公元前180年,暴戾至极的吕后死了!

刘恒为人仁孝宽厚,更因其母出身卑微,性温顺低调,不会出现外戚专权,被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老臣推上帝位,成为汉朝第3位皇帝,史称汉文帝。

汉文帝继位初期,就赏赐功臣,安置亲信,恢复刘氏宗室利益,令列侯离开京师,巩固自己的皇权。刘恒在位23年,推行“安抚边疆,减少征战,发展农业,节俭费用,废除苛刑,教化百姓,杜绝诽谤,虚心纳谏,重用廉吏”政策,的措施,使得汉王朝与后来的贞观之治、康雍盛世并称为中国三大盛世。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是简陋之至,从而被称为中国最抠门的皇帝。

文帝治国讲孝义,为母治病亲尝药食,成为《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文帝为什么要杀死曾经共苦的亲舅舅呢?

汉文帝登基之初,深感自己身单力孤,无法与周勃等重臣相抗衡,所以重用自己的舅舅,令其任车骑将军掌兵权,再封轵侯,成为显贵的皇亲外戚,薄昭小人得志,恣意享乐、“我爸是李刚”的爆发户品性逐渐显现无疑。

汉文帝恐两度拜相的周勃功高盖主,将其免相,遣回封地绛县,周勃畏惧被诛,每当有河东郡守、郡尉巡行各县到达,他都身披铠甲,令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郡尉,此举被人诬陷谋反,被刘恒趁机收入狱中。

周勃舍重金向薄昭求助,头脑简单,见钱眼开的薄昭,找到姐姐极力为周勃开脱,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在家数钱偷乐的薄昭万万没有想到,深知权臣、外戚专权之祸的刘恒已怀疑周勃与薄昭已暗中勾结在一起,开始时刻警惕两人之异动,但尝到甜头的薄昭更加嚣张跋扈。

公元170年,为了缓解人民生活的压力,刘恒推行减免百姓租田税金、减免徭役等系列新政。

刘恒万万没有想到,阻挠新政最为激烈的竟来自舅舅薄昭封地太原,刘恒指派大将钟毓巡察太原,钟毓斩杀了薄昭在太原的全权代理人、他的侄儿、太原封地总管薄贵。

有恃无恐的薄昭自恃国舅身份,下令将胜利回朝的钟毓绑回府中,威逼钟毓认错并为薄贵披麻戴孝。钟毓刚硬不肯屈服,薄昭恼羞成怒,在灵堂前斩杀钟毓,刘恒下旨捉拿薄昭斩首。

薄太后闻讯训斥文帝无情无义斩杀亲舅,历数薄昭当初为平息吕氏篡权阴谋、匡保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此时大臣分为两派,一派联名上书请求赦免; 丞相张苍则披麻戴孝,怀抱钟毓之子为钟毓呼冤,周兴捧冠冒死请求处置薄昭,文帝看了钟夫人的遗书痛心疾首,决意要斩薄昭。

刘恒命人搭设灵堂,灵堂牌位写上“车骑将军东昭公之灵位”,薄昭奉旨进殿后,只见灵堂高耸,刘恒全身缟素,在灵位前捧酒献祭,痛哭失声。

薄昭见已无退路,长叹一声在灵前抽刀自刎。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汉文帝舅薄昭,从代来有功,后坐杀人,帝惜挠法,令朝臣丧服就哭之,昭自杀,良史不以为失。

《资治通鉴·第十四卷·汉纪六》: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薄昭之死,死于无知与狂妄!薄昭之死,死于刘恒重国轻家!


美丽青春您真痘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问题本身入手,就是汉文帝仁厚的这个人设,汉文帝果真仁厚么?

吕氏当政时期,因为汉文帝被封在相对荒凉的代国,母亲薄姬又一直未曾与吕后争过宠,所以母子两人挺受厚待,而母子两人为了自保,当时的代王娶了吕氏女为后,两人日子应该还过的不错。诛除诸吕之后,这位代王后在史记上并没有记载,而且汉文帝与原代王后生的的四个儿子,据史记里记载,在汉文帝继位之初的两个月时间内,更次死,就是相继死了,大家想一下这四个儿子加上原代王后是怎么死的,谁敢杀了他们,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汉文帝自己,至于为什么下此狠手,政治因素可能是为了和诸吕彻底划清界限,让拥戴他的功臣集团放心。可是手段也是过于酷烈了,这与我们印象的汉文帝不太一样吧。

另一个就是汉文帝处置自己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刘长被举报造反,汉文帝把他流放到了当时落后的蜀地,在诏书中,对刘长及其照顾,又是安排伙食,又是准许姬妾相陪,可是临走时在刘长的囚车上贴了专门的封条。刘长走了一路,地方官送来供奉,却不敢揭封条,在汉文帝的关怀下,刘长没走到一半就和他的姬妾活活饿死在囚车里了。当时全国都在传唱“一尺布尚可缝,一钟粟尚可舂,刘氏兄弟不相容”。为一位犯罪的藩王鸣不平,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汉文帝杀了沿途的地方官,地方官又冤不冤。

还有就是废肉刑,但是他的亲儿子汉景帝就曾说过,先帝虽然废了肉刑,但是有些刑法其实是越改越重了,原先致残的罪过,现在要命了,汉景帝不得不再次改革刑罚。

所以说汉文帝仁厚的观点是靠不住的,至于薄昭,也是自己作死,清除诸吕之后,不管是功臣集团,还是刘姓诸侯王,对外戚干政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害怕再出现第二个吕氏作乱,汉文帝得立,他的母家弱本就是主要原因,薄昭没赶上好日子,夹起尾巴做人是必须的。犯了大罪后,全国都看着呢,汉文帝杀他也是没有办法。至于当着薄太后的面这是题主在电视剧上看的吧,史记上记载汉文帝想让犯了罪的薄昭自杀,这也是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可是他的这位舅舅不领情,打定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起来。不过这难不倒腹黑的汉文帝,他派大臣天天去国舅家哭丧,而且就哭薄昭,终于让薄昭明白自己非死不可了,于是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