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南丁格尔”38年的美丽坚守

南丁格尔奖是全球护理届的最高奖项,也是作为护士职业的莫大荣誉。2015年,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被国际红十字会授予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这也是时隔18年之后河南省又一名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

从1981年工作至今,宋静在护理岗位上一待就是38年。从韶华青春到即将“功成身退”,宋静的一生可以用“兢兢业业”来概括,而南丁格尔奖是对她一生坚守护理岗位最大的肯定。

宋静参加2019年两会

宋静,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柘城县,中共党员,现任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者,中共柘城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柘城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商丘市第四届党代表,第五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商丘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商丘市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共河南省第十届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38年来,宋静始终坚守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先后担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从2000年开始,她参与了艾滋病人的筛查和治疗工作,以非凡的勇气、满腔的热忱护理患者,以创新的精神、不懈的追求坚守岗位,传承了“人道、博爱、奉献、创新”的南丁格尔精神,曾获得柘城县技术能手、十佳医护工作者、十大女杰、第六、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商丘市百佳护士、先进女职工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艾滋病医疗救治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想让宋静安静的坐下来接受采访,并不容易。本来约好的去老院区采访,她却跑到了新院区的老年公寓进行义诊。等赶到新院区时,她又入户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做检查了。许久,宋静才匆忙地从公寓楼上下来。在采访的两个小时里,她好几次被电话打断,每次她总是歉意的笑笑“抱歉啊,我先接一下电话。”现在已经是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宋静每天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事情,对于宋静来说,这就是她每天的工作,平凡而忙碌。

宋静工作轨迹是繁忙的。每天早上她会在7点半准时到医院,然后做晨交接班工作。作为护理部主任,宋静要对15层综合大楼内的18个病区进行挨个查房。尤其是对于重症病人、住院时间长的病人都要了解这些病人的治疗情况和情绪变化,了解医护人员工作是否到位等等。虽然已经身为主任,但她只要时间允许一定会亲自查房,以便能够更好的了解每一位病人。

宋静在病房护理病人

查房,只是宋静一天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在护理岗位每天要应付各种突发的病患,有的急危病人送来,就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进行紧急救助。“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宋静告诉记者,“有时候你在吃饭,有病重的患者,那必须放下饭碗就得赶过去。”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有着38年护理经验的宋静必须冲在最前面。

除了查房、抢救患者,宋静一项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进行护士培训。下午她会召集几个病区的护士长就跨科护理操作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熟悉新的操作流程。当晚上九点以后,宋静和带班院长、值夜班的护士长开始了夜间查房。这一忙,就到了深夜的24时。即使这样,一天中的主要工作到此时还没有结束,次日凌晨,宋静还要不定时抽查夜班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直到第二天早晨8时,她这一个班的任务才算全部完成。

“护理工作就是这样”宋静很平静的告诉记者,“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担当起这份责任。”

从1981年9月25日进入医院做起护理工作,如这般一口气工作24小时的情况,对宋静来讲,真是再平凡不过了。

宋静是幸运的。1978年,她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入商丘卫校护理专业。而选择护理专业,宋静的想法很单纯。“我小的时候父亲是教师,经常不在家,母亲有病后,都要请赤脚医生,过来看病打针,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能给自己的母亲打针就不用麻烦别人。”宋静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对护士的概念很模糊,只是想只要能看病就行,到学校才明白什么是医生,什么是护士。”

1981年,18岁的宋静从商丘卫校毕业,被分配到柘城县人民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当戴上护士帽,穿上白大褂,穿梭于病区开展工作时,她才慢慢的体会到了护理的辛劳与不易。但宋静很快乐,当护士是实现了她的愿望。“一上班就有劲,护士长分给我活儿我就特高兴,我总觉得,是护士长认为我有能力才叫我做这事儿。”

给患者倒大小便;为患者洗头、理发、剪指甲;背着重症患者去做检查、转病房;给半夜逝去的患者穿寿衣,又帮患者家属抬逝者到太平间……在她眼中,活儿,不分职责内外,看到有活儿就会去干,要是等护士长吩咐,脸都羞红了。

1984年4月的一天,宋静刚调到内科病房不久,晚班巡视病人时,细心的她发现患者刘大娘病情突然变化,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她迅速判断出刘大娘可能是肺心病合并心跳,于是她果断采取相应措施施救。大约40分钟,硬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过来。10天后,刘大娘痊愈出院时,双手给宋静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救命恩人”四个烫金大字。

护理工作本就是起早贪黑,没日没夜,能够坚守38年实属不易。其实,对于宋静来说,她有好几次可以调离护士岗位。有一次,医院的病理科医生比较缺乏,经过考察,医院认为她可以胜任,并计划送她去学习深造。这对于平常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宋静想了几天还是决定放弃。当得知宋静放弃了这个机会,身边的人都说她傻,很多护士都想改行,有了机会却不珍惜。但是在宋静看来,护理岗位虽然很平凡,但她非常喜欢。“能为人的生命健康做事,能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是不平凡了。”

用行动感化艾滋病人

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区无序采血,造成了艾滋病的局部流行。2000年,当政府决定在某些乡镇开展艾滋病筛查需要抽调护士下乡时,宋静第一个报了名。谈起当时的情况,宋静显得很平淡。“虽然当时谈艾色变,但是作为护士我们更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更何况,这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干。”然而,当宋静他们下乡后才发现,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存在着很大的恐惧。调查小组根本进不了村,入不了户。即使费尽口舌进了门,很多高危人群也是拒绝抽血服药。

宋静虽然看起来柔弱,但内心有着一股子倔强。她说:“老百姓不理解,正说明普查工作的必要性。”她走村入户,与村民一起吃饭谈心,不厌其烦地讲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向群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有一次,宋静再次来到田间地头宣传,一名村民在干活儿时手被玻璃划破了,流血不止。宋静看见了,来不及进行自我防护,便毫不犹豫地给村民包扎止血。血止住了,可宋静的手上也沾上了那名村民的血。看到这样的情景,40多岁的大男人,当时感动得哽咽了。

宋静通过自己的行动,逐渐感化了很多村民,大家慢慢开始接受抽血筛查和治疗。在一份材料中显示,在参与艾滋病患者的普查和治疗工作中,宋静先后7次深入4个乡镇38个行政村,抽血筛查3000余人次,还到看守所为艾滋病患者做治疗。正是她的耐心体贴,让一个个艾滋病患者积极接受救治,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在柘城县人民医院,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提起宋静无不交口称赞。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宋主任细心体贴,而且特别无私”。

干了数十年的护理工作,宋静深深体会到“奉献比索取更快乐”的真正意义。在她看来,做好事是一件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在她38年的护理生涯中不胜枚举。

柘城县城关镇毛庄村一位80岁的老太太瘫痪在床,她70多岁的弟弟有智力障碍,家境十分贫寒。宋静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抽空骑着自行车给他们打针送药,还常常送去生活用品。最近两三年,老太太行动更加不便,宋静每周都要去一两次,隔三差五捎点儿蛋糕、买点儿鱼肉,再帮老太太梳头、洗脸、洗衣服。

宋静关爱慰问留守儿童

陈青集镇小学的李伟伟和李曼,因父母长年外出打工无人照料,宋静主动与两个孩子建立帮扶关系,当他们的“代理妈妈”。每个月她都要到学校给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宋静还不时给他们打电话,嘘寒问暖。两个孩子感动地说:“尽管我们的爸妈不在身边,但身边有个很亲的宋妈妈。”

“我其实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小事。”宋静谦虚的说,“这也是我的职责和义务。”

愧欠家人 遗憾没陪伴孩子成长

当宋静给别的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的时候,她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宋静的丈夫是一名警察,两人工作都很繁忙。一向把工作看得很重的宋静,甚至在结婚前还和丈夫达成了支持双方工作的“口头协议”。新婚两个月时,丈夫身上长了肿瘤需要做手术。宋静没请一天假,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到医院陪护。幸运的是,肿瘤是良性的,手术后丈夫很快痊愈了。

宋静荣获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如果说相濡以沫的丈夫可以理解她的忙碌,但对于年龄尚小的女儿来说,宋静则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从孩子出生后不久,宋静就托亲戚邻居照看,到孩子上幼儿园时常常忘了接孩子,到了上小学,孩子就开始自己照顾自己。一个冬天的夜晚,宋静的女儿高烧不退,刚刚交完班的她着急往家里赶,可这时,医院接连送来两个急诊患者。尽管牵挂孩子,但宋静立即投入到抢救患者的工作中。直到第二天黎明抢救完患者,宋静才急匆匆地赶回家。看到满脸通红,双眼紧闭,已处于昏睡状态的女儿,宋静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此后的一段时间,女儿经常问:“我到底是不是妈妈亲生的?”“为什么放学妈妈总不来接我?”每当听到这些话,宋静的心里就一阵酸楚。“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觉得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母爱的缺失是我最大的遗憾。”在提到自己女儿的时候,宋静的眼眶湿润了。

让宋静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女儿的长大越来越理解了她的工作。现在和女儿聊起以前的事情,女儿会骄傲的说“妈妈为什么你们都那么忙,我还是这么优秀呢?”大概是受宋静的影响,女儿也选择了从医,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国,现已在郑州工作。

在宋静的家里有一张“五好文明家庭”的奖状,这是对她整个家庭的褒奖。作为一个妻子,她角色缺失;作为一个母亲,她角色缺失。唯独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她做到了近乎极致的完美。在她的背后,是丈夫的支持和女儿的理解。

荣获国际护理届最高奖项

南丁格尔奖是对宋静所有付出的肯定。

提起南丁格尔奖,宋静直言意料之外。在她看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她作为护理应该做的。“当时,医院的领导让我报材料,我确实不情愿报。因为这可是全球护理的最高奖项,我哪有资格啊。”宋静告诉记者,她认为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配得上如此沉甸甸的奖项。

宋静荣获南丁格尔奖

2015年5月12日,宋静正像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工作,突然接到正在澳大利亚读博士女儿的电话。电话那头,女儿抑制不住激动:“妈妈,您获得南丁格尔奖章了!”

“我当时正忙着呢。也没有特别的感觉,反正是有点不相信。”宋静在电话中对女儿说:“知道了,我正忙着呢,等有空再说”。对于宋静来说,能获得南丁格尔奖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最大的梦想,是护理工作者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这个奖是属于柘城县人民医院的每一位护理工作者,他们每个人都做得很好。”宋静很平静的告诉记者。

正如时任省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郭庚茂所评价的那样:“作为一名基层护理工作者,30多年如一日,以非凡的勇气、满腔的热忱扎实做事,以崇高的品德、无私的精神诚实做人,以创新的理念、不懈的追求务实创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宋静身上,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仁爱友善的传统美德,体现出的是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和保护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2015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李源潮为获得第45届南丁格尔奖的5名获奖者颁发奖章(右二为

得奖之后的宋静,生活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虽然岗位没有变,还是在护理一线,但是在社会层面,她参与了更多的事情。宋静被推选为商丘市第五届党代表,第13届全国人大代表。宋静除了在本职工作以外,开始更多的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她从工作中体会到的关于老弱病残的需求,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需求都成了建议的内容。“2019年两会的议案是关于护士立法的问题”宋静告诉记者,“很快就有关于我议案的座谈会。”从护理主任到人大代表,宋静慢慢适应了在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唯一不变的就是,她一如既往的在护理岗位上的忙碌。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近代护理创始人、英国护士南丁格尔倡导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宋静正是传承了南丁格尔精神,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患,同时她把南丁格尔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用38年的执着坚守谱写了一曲大爱中国的时代赞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丁格尔奖章: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 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199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奖章可颁发给男女护士和男女志愿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护理工作和战时做出如下突出成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如有望获得奖章的医疗从事者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

宋静荣获第45届南丁格尔奖

南丁格尔奖章是镀银的。正面有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肖像及“纪念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1910年”的字样。反面周圈刻有“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中间刻有奖章持有者的姓名和颁奖日期,由红白相间的绶带将奖章与中央饰有红十字的荣誉牌连接在一起。同奖章一道颁发的还有一张羊皮纸印制的证书。

第45届南丁格尔奖共有18个国家的36名护理工作者获得本届南丁格尔奖章。我国获奖的5名护理工作者分别是: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护士长王新华、内蒙古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邢彩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庆华。(特约记者 黄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