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去世,马一浮不再娶,单身60余年,无儿无女用胡子缅怀爱妻

民国时期,包办婚姻很常见。

对于有些人来说,包办婚姻是负担。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包办婚姻也能够收获爱情。

著名的理学大师,马一浮就是如此一人。

20岁时,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此后余生,他都不再另娶,独自活到84岁。

一、包办婚姻,也有爱情

马一浮出生时是家中的小弟,上头还有三个姐姐。

在那个信奉传宗接代的年代,马一浮的出生,让整个马家都欢喜了起来。

都说男孩需要穷养,但马一浮的童年却是受尽宠爱。

10岁那年,马一浮的母亲去世,他仿佛一夜长大,立志在读书方面要有所成就。

当时还处在清朝时期,读书人的出路,无非就是科举考试。

16岁那年,马一浮在乡试中获得榜首。

这是莫大的荣耀,也是对马一浮能力的肯定。

获得乡试的头名之后,马一浮也在十里八乡出名了。

其中有位豪绅汤寿潜,他看中了马一浮,认为此人未来必成大器,决心要把女儿嫁给马一浮。

那个时候,包办婚姻再正常不过。只要门当户对,双方家长同意,基本上亲事也就定下了。

17岁那年,马一浮与汤寿潜的女儿汤仪,定下了亲事,虽然当事人并不知情。

马一浮是个孝子,不会忤逆长辈,对于婚事也一样。

虽然是包办婚姻,但马一浮与汤仪两人均欣然接受,婚后生活也很幸福。

其实,古代盛行早婚,且男女大防,包办婚姻有其存在的意义。在当时,有很多素未谋面之人,都是先成为夫妻,而后才步入爱情的。

马一浮与汤仪的结合,好似一场命定的缘分。

汤仪出生于书香之家。她的学识虽比不得马一浮,但也知书达理。在相处之中,马一浮渐渐爱上了这个温柔的女子。

马一浮工作的时候,汤仪从不打扰。

在生活中,汤仪能够为马一浮打理好一切家庭事务。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二人的配合十分默契,不知情的人,会认为他们是青梅竹马许多年。

不过,这样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二、生离死别

婚后没有多久,汤仪的父亲病重。

作为女儿汤仪,要前往照顾的,而马一浮则在异地工作。都说异地恋难以维持,而马一浮本身还十分优秀。那个年代,有许多大胆的姑娘都曾主动追求过马一浮。

然而,事实证明,马一浮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汤仪一直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痊愈。这期间他们书信往来,说说彼此的近况,诉相思之情。

等到汤仪归来之时,他们小别胜新婚,感情非但没有变淡,甚至更胜从前。

如果他们能够一直幸福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对模范夫妻,相守到老。但是老天并没有眷顾这对恋人,结婚不过三年,他们就经历了死别。

婚后第三年,马一浮的妻子不幸生病,不久便撒手人寰。这三年间,他们并没有育有儿女。

马一浮悲痛欲绝,结婚之时,他不过17岁。三年之后,他丧偶,也才20岁。

按照当时的习俗,男子是可以三妻四妾,而马一浮的财力与能力并不差,他若是娶几个妻子更是平常。

可他并没有,反而选择了为妻子守节,哪怕就此绝后。

三、一生一人

在汤仪死后,按照正常的发展,马一浮应当另娶新欢。

然而事实却是,无论多少个媒婆踏破门槛,马一浮都没有任何要再娶的意思。并且,马一浮还公然表示,自己此生只有一个妻子。

妻子年少早逝,他悲伤欲绝,为了表示对妻子的忠贞,他留起了胡须。

三年的夫妻生活,是汤仪的一生,也是马一浮的一生。

马一浮作为马家唯一的独苗,因为汤仪的去世,自此不愿意再娶。这让马家十分头痛,也让汤家人觉得十分歉意。

于是,作为岳父的汤寿潜,主动提出要将三女儿再嫁给马一浮,然而还是被拒绝。

他依旧表示,自己此生只有一个妻子。

诚然,马一浮是钟情的,这种钟情,给他带来了64年的孤独。

在接下来的64年的日日夜夜中,马一浮再也没有沾染过女色,与和尚的不同之处是,他经常会想起妻子汤仪。

痛失爱妻后的马一浮,在文学上有颇深道义,他醉心研究学问,书法造诣颇深。

84岁,马一浮去世,与汤仪在天堂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