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民与林徽因:她是他在这个半旧半新的家庭中的唯一同类、知己

家门一灯如豆,却永为你而亮。生命之中,总有两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醉。

亲情是一种无私的爱,人世间万千情感都是由它衍生而来的。

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一个文人,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妾都是文盲。他和他们身处两个世界,他的满腹才情和济事救国的抱负对她们来说如同天书。林长民的内心是寂寥的,无人应和,他必须努力用最浅白的语言和妻妾交流,以免她们听不懂。只有这个从小跟随祖父母和大姑学习的长女能懂得他,可以用文人的语言与他对话交流。不知不觉中。林徽因成了林长民在这个半旧半新的家庭中的唯一的同类、知己。

林徽因独自在家时,想着给父亲一个惊喜,便翻出家中收藏的诸多字画,一件一件的整理分类,编成收藏目录。待到林长民归来,徽因兴致勃勃的拿给他看,满怀期望能得到嘉许。但林长民仔细阅读后指出了很多纰漏,让徽因情绪低落了好一阵子。她在父亲写给自己的家书上批注道:“徽自信能担任编字画目录,及爹爹归取阅,以为不适用,颇暗惭。”但正是这份孝心,让林长民深感欣慰。

在国外的林徽因收到梁启超的来信,称林长民在为躲避北京的一次政变到东北去时被流弹击中毙命。只看完开头几行,徽因便昏倒了。一连几天,她精神恍惚,她无法面对这个事实,她总觉得这不是真的,那样精神矍铄的父亲,怎么突然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呢?自己真的再也无法得以与他相见了吗?此刻的徽因,觉得世界忽然失去了亮光,一片天昏地暗。她觉得自己失去了父亲,似乎也失去了一切,甚至,从此会再失无所失。

一个人的时候,眼前总是闪现着父亲的影子,音容笑貌依旧是那样的亲切,之后,渐渐消散,她想抓住父亲,请他留下,可是他仍旧渐渐地走远了,在料峭的寒风中消失,将她一个人留在原地。

不久,林徽因也接到了叔叔林天民的信和寄来的报纸。她从《京报》、《益世报》、《大公报》、《盛京时报》等报刊上确认了父亲的死亡是真的。这使她不得不面对事实。对于这个女子来说,这大概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所经受的重大打击。更让她难过的是,起先林徽因得到的是父亲尚幸存人世的误传,她心存一线希望。后来她得知父亲确死无疑,遗骸被焚烧,而且无从运回。对于儿女来说,父亲哪怕是得一完好的遗体也有一个念想,可是现在,连这都没能如愿。

在她二十多年的成长中,父亲林长民一直扮演着女儿精神导师的角色。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少女心思,都会毫无保留地向父亲诉说,父亲是那样一个完美的倾听者。而对于林长民来说,懂事的“天才女儿”也是如此,他有什么计划,或是决定,也常常征求女儿的意见。父女情深,几乎世人皆知。从前一直生活在父亲荫庇之下的公主,现在再没有了那双慈爱的眼睛给她力量,给她安慰。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