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的三个孩子,分别学了三个专业,这三个专业都叫“管理”

有人说:学管理,毕业能当大官。也有人说:学管理,将来能管别人。

遗憾的是,这些说法都不能信,学管理的孩子,职业生涯可能始于文员,而且几年内不一定能得到“管人”的机会。更有甚者,名称里带着“管理”两个字的专业,学习课程不同、职业发展不同,想要进入同一个公司工作,都有可能是痴心妄想。

不信?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三个主角: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这三个专业,名字虽然相近,所学习的课程、未来就业的行业、从事岗位却大相径庭。

咱们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分成12个学科门类,其中一个的名字,就是管理学,这三个专业都在管理学门类之下,却分属不同的专业类。

你可以想象一下,几百年前有一个大户人家(管理学门类),有两个儿子(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大儿子是工商管理类,他有好几个孩子,有叫会计学的,有叫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喜欢的一个呢,起了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名字,也叫工商管理。小儿子是公共管理类,他也有好几个孩子,有的叫公共事业管理,有的叫行政管理,还有叫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什么的。

所以你看,其实这三个专业呢,就是兄弟俩的三个孩子,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是亲哥俩,他们跟工商管理,是叔伯兄弟

话说这亲哥俩呢,基因相似,所以学的东西还真的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可是学成之后的出路可就有所区别了。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银行、水电、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等等不同领域,研究这些公共事业的历史、内涵,还有怎么进行管理才能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没有哪一所大学,能够把上面这些领域的知识都教给你,所以每一所大学都有他的一个或者几个优势,像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一般就跟卫生相关,体育院校呢,跟体育相关。

学习公共事业管理,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可能是最稳妥的,但由于难度很高,很多孩子会选择去中小企业任职。而因为所学知识与所从事工作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所以事业起步阶段,可能遭遇困难。

再来说说行政管理吧,这个专业学的就是怎么样当好“管家”。谁的“管家”呢?从政府到公司,只要需要行政和后勤工作,就有行政管理毕业生的需求。

跟公共事业管理相同,不同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完全有可能所学不同,政法类院校偏向公检法方向;师范类院校偏向教育管理;综合类高水平大学可能偏性公共政策的方向。

同样,行政管理专业的孩子,也有不少会去考公或者考事业单位,也同样有不少孩子会进入到企业,可能从行政后勤干杂事开始职业之路,跑腿、采购、打杂、考勤也许是职场新人不得不面对的日常

最后再来聊聊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呢,所学特别杂,有人给他的评价是“泛而不精”,缪老师不这么认为,我的感受是:这个专业既挑人又挑学校。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个专业学习的是怎么经营好企业,管理好企业,所以心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的内容都有涉及,需要比较好的关联能力,资质普通你就很难学精。

其次,这个专业由于不需要什么硬件设施(实验室、器材等等),所以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特别多,难免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一些的院校,师资力量比较强,生源质量比较高,社会认可度也棒。如果在水平低一些的院校就读呢,就没必要一定选这个专业,你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这些专业,更加“务实”,用人单位也更加认可。

以上三个专业,都有“管理”的魂驻扎在专业所学内容中,“管理”从“术”学起,最终还是要归于“道”的层面。你的知识关联性、你的悟性、你的情商乃至你的口才,这些就业的“软技能”可能决定了你从基层(除了管培生,没有多少企业会让毕业生直接走到管理岗位)走到管理岗位的速度。

专业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与否,前提认清自己,才能锚定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