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哮喘可控

支气管哮喘的核心病理基础,是气道炎症。合理用药以减轻气道炎症,实际上就是控制气道慢性重塑,远期控制哮喘发作、症状,减少患者肺功能损失。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即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药物是控制哮喘的重要方法。哮喘发作期的治疗目标是快速缓解症状,主要通过解痉和抗炎来实现;缓解期则需进行长期的抗炎治疗,控制发作,降低ARH,避免触发因素。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缓解哮喘发作和控制哮喘发作两类。

1. 缓解哮喘发作


即气管扩张药,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和茶碱类。


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但不宜长期、单独使用。


抗胆碱药较适用于夜间哮喘和多痰患者。


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心血管等的反应等较明显,治疗的有效浓度窗较窄,因而使用时最好进行监测,血浆氨茶碱浓度维持在6~15μg/ml是既有效又相对安全的范围。


2. 控制哮喘发作


即抗炎药,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酮替酚等。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吸入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抗炎治疗的最常用方法。最好能够记住不同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范围,以便于进行哮喘的分级治疗。


白三烯(LT)调节剂在抗炎的同时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作用,是糖皮质激素以外的一种较好的能够控制气道炎症持续进展的药物。


了解了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又该如何应用这些药物?


1.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一般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综合治疗方案。


图为: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如果是轻度发作,可定时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按需吸入β2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口服β2激动剂控释片或口服小剂量控释茶碱;或加用抗胆碱药;夜间哮喘可吸入长效β2激动剂。


中度发作则加大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规律吸入β2激动剂或联合抗胆碱药物吸入,或口服长效β2激动剂,必要时使用持续雾化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氨茶碱。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重度或者危重度,需持续雾化吸入β2激动剂,加用抗胆碱药物吸入;静脉点滴沙丁胺醇、氨茶碱;静脉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乃至吸入用药;同时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呼吸系统感染、祛痰。


选择治疗方案的差别,就是在选择支气管扩张药和抗炎药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的治疗。


病情越重,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就越多、需要选择的药物也会越多。总的原则,就是用最简洁的方法,迅速控制患者的喘息症状。


2.以上是哮喘急性期的治疗,对于哮喘慢性期的用药,即长期治疗,其规范治疗就是阶梯式治疗方案,具体可参考下图。


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