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个诗人并不太知名,但一首写风的古诗,那是真的潇洒

风是大自然最奇妙的一种自然现象,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让整个世界为之作出反应。有的时候风是让我们感觉到愉悦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有的时候,风又让我们见识到它的威力,所谓“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自然界的风当当不仅仅限于李峤的那首著名的诗作。宋代也有一个诗人,也写出了一首自由奔放生命的诗歌。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这首古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和淮上遇便风》,是一首唱和之作。原诗的意义所表达的不过是在淮河上航行,遇到了一阵风,作者和朋友都共同写出咏叹风的诗歌。但是显然诗人却能够另辟新的境界,写出了更高的立意。

​诗歌一开始就是一种阔达的意境,感情非常的奔放。尤其是诗歌的第一句,“浩荡清淮天共流

”,七个字当中有五个字都有水,把自己顺水行舟的那种惬意的心情展现了出来。“天共流”写水天相接,因天色清明,故水天一色,舟中人视之,如水天共流。在这个雄浑的背景上,“长风万里送归舟”,一叶扁舟正乘长风破万里浪,驰向远方的故乡。

一个“长风”,一个“万里”,已经奠定了全诗奔放的情感基调。

​前两句的诗歌已经展现出了诗人的胸怀,后两句“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境界则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本来诗人还在为晚上不得不停在狭窄而吵闹的港口发愁,但是最后一句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能够借着长风万里,驾驶一叶扁舟驶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也只有在这种辽阔的天地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自在。

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尤其是唐代的诗人追求这种宏大的境界,都追求这种高远的意境,反映在诗人的内心就是为了追求真正的自由。这也影响了宋代诗人的创作,这个世界太多的牵绊,有太多的桎梏,他们把这种潇洒的想象都倾注在诗歌当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