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拭子采样,她们要与患者”亲密接触“,却争先喊着”我先上“

1月23日,第一批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抵达荆州一医,最脏、最累、与患者“亲密接触”、最易被感染的咽拭子采样工作落在了医院呼吸科护士长吴迪团队肩上。


采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标本是鼻咽拭子,需要将一根长长的干拭子与上颚平行插入鼻孔,直到与鼻咽后壁接触,轻轻旋转,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再慢慢移出拭子。动做要轻柔,部位要准确。
这项操作属于三级防护,是暴露级别的最高级。病人在采样过程中可能因为咽部不适会突然喷嚏、咳嗽,四溅飞沫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
此项操作的危险性在每一位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心中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大家更知道疫情当前,召必战、战必应!

90后护士向护士长请战:“护士长,RICU里面,我最年轻扛得住,我先上!”
杨鑫和王玲莉闻讯也立即围过来。
“护士长,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
“护士长,我资历相对比较高,科里的小伙伴都看着我呢,我得给她们做榜样。”
吴迪护士长再三权衡,由杨鑫和王玲莉负责此项工作。
在一次采集过程中,患者不断咳嗽、头部不停晃动,吴迪护士长双手扶稳患者头部,安慰患者:“您坚持一下,马上就好了,马上就好了。”


杨鑫迅速规范地完成了采集工作。
又接到护理部新任务,给隔离病房护士开展鼻咽拭子采样培训。
还没脱防护服的杨鑫说道:“采集鼻咽拭子对患者确诊非常重要,我认为不能因为操作问题,影响检测结果,作为呼吸专科护士,对此项操作把握更加专业,我愿意主动请缨每天到隔离病房去采集标本。”
“对,这种时候,谁能代替得了我们呼吸专科护士。”护士们都说道。
吴迪护士长听得热泪盈眶,收住情绪,马上以更专业为由回复护理部,要求呼吸科主动承担采集全院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鼻咽拭子的采样工作。
事情定下来后,王玲莉和杨鑫就做好了打长久战的准备,立即给家人打电话,告知自己近段时间都不能回家了,嘱托家人照顾好自己。
王玲莉的老公听到消息就哭了。
“你不跟我商量就去前线,你是想当英雄吗?”
“不,不是……你知道的,使命在身,职责所在,你,你照顾好女儿和爸妈。”
说罢,王玲莉也哽咽了。
1月23日起,杨鑫和王玲莉的身影就一直穿梭在隔离病房。由于拭子探入时,有些病人都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喷嚏等反应,有一次病人还直接吐到了杨鑫的防护服上,隔离病房护士要帮忙擦拭。

“不能动,注意感染风险,我自己来。”
因为每天11:30前标本送到化验室才不会影响后续的进程,所以快速准确采样、及时送检非常重要。与疫情抗战,分秒必争。杨鑫坚持采完最后一个病人,看着王玲莉把标本转运箱交给支助人员,她还要完成终末消毒处理工作。
她们从最初的每天50人次,到现在每天都是90人次,而且每人每次采2根拭子,一根鼻拭子,一根咽拭子,工作量翻倍的同时,还要隔着厚重的防护服指导患者配合。与之对应的,采集标本的人数自然也需要增多,而呼吸科的护士们也早在第一天就纷纷在群里主动请缨了。
“护士长,只要有需要,我做替补队员!”
“护士长,请一定优先派我去,我的孩子成年了。”
“护士长,我身无配偶,下无子女,相比其他老师,我少了很多心理负担,已争取父母同意,请让我先上!”
疫情还在继续,吴迪团队的咽拭子采集工作从未间断,王玲莉、杨鑫、向微、孟雅文、朱贝妮、朱英,肖玲、李郑甜……继续忙碌着。
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早点战胜疫情,她们早点回家,一家人早点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