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面对灭九族的刑罚时,家中亲人为何不逃走呢?其实逃走的才傻

武品文史|文【本文共967个字,4张图片】

古代灭九族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呢?

公元1402年朱棣攻破金陵后,摆在他面前的则是一帮前朝遗老,如果想要让这些人顺从自己,首先就要收服方孝孺这个大臣,因为他不仅威望颇高,而且门生遍布天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势力派系。

于是朱棣便请他代拟诏书,可惜的是,这位方孝孺是个硬骨头,宁死也不从。不仅如此,非常鄙视地写下了“燕贼篡位”这4个字。朱棣恼怒之下想要杀他,结果他却并不在乎地说:“诏不可拟,就算杀我九族,甚至十族也不怕。”朱棣彻底爆发,随后下令把方孝孺的门生都算在内,一共十族全部诛杀,共计800余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没有摄像头也没有高科技设备,而且每个人都长着两条腿,逃走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留下来等死?

一、刑罚方式

从汉朝开始,如果不是触犯了例如叛国等无法饶恕的重罪,一般不会诛灭九族,而且一般情况下是夷三族,三族以外的亲人往往都是被流放到外地,如果逃跑之后被抓住的话必定是死罪,还不如流放充军,起码衣食无忧。

二、出行方式

古代的交通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发达,但是又很发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古代全国各省和地区之间都有官道,所以正常出行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逃犯就不一样了,他们如果出逃,只能选择荒山野岭的偏僻小路,如果走这些小路会遇到山贼、野兽等,而且他们没有任何的导航设备,一旦进入这些地方就会迷失方向,最终还是死路一条。

三、海捕文书

古代海捕文书一旦下发到全国各地,那么就代表自己将无处可躲,所有的城门和关卡处都会张贴,上面有逃犯的画像和相关信息,而地方官也会派人严加盘差,一旦在自己的地盘抓住,那就是大功一件,说不定就可以升官发财。

四、隐姓埋名

这个时候逃犯会发现,官道走不了,小路又太凶险,而城市也进不去,那么找一个地方村庄安顿下来,从此隐姓埋名的过日子不也挺好吗?

这当然也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在古代,人们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对于生活必需品也就是去不远的集市购买,所以古人的生活范围非常的小,因此很少能看到陌生人。

而官府一旦收到海捕令,也是挨家挨户通知,让他们注意外乡人,一旦发现要立刻报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代被判处流放刑罚的人如果逃跑被抓,那么将会罪加一等,本来杀头死罪的人,将会处以凌迟、腰斩等极刑,如果是流放充军的,将会直接杀头,所以逃跑反而是一种很傻的行为。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真的是无路可逃,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