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抗疫现状:一位95后隔离病房护士说出了心声

记者:曹秋香

连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隔离病房护士心声:我们不孤单,一定会胜利》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何璐也因此成了“小名人”。

何璐,湖南省汝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护士,今年23岁,是该院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成员之一。

《健康县域传媒》记者就隔离病房的的所见、所思、所感进行了采访。

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人:从恐惧到感动

据何璐回忆,1月23日湖南省汝城县人民医院进行了紧急发动,600多名职工积极响应,按手印、签《请战书》,纷纷请战,誓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战,全院职工全部取消了春节休假。

事发突然汝城县人民医院临时创建感染科,又因为疾病的传播性及医院容纳力,院领导将地址选在了老院区,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医生护士们为了保证操作便携性和预防感染,往往不能穿太厚的衣服,所以经常在夜里冻得瑟瑟发抖。

“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感受,首先我们是一个小县城,所谓风水宝地,一直少于受到各类传染病的侵袭,其次我是一个二线班,我侥幸的认为这一切都只是应急措施,然而在我们大致收拾好老院,整理好大概得设备的后两个小时,我们就收到了第一个疑似病人,说实话那时候我的心里大部分被紧张和恐惧占据,老院毕竟是以前的建筑,首先在环境设备等方面就比较落后,其次我是2018年6月份上班的,这大概是我职业的第一个坎,当时的我还不大相信自己有迈过去的能力。”

一次性连体防护服、N95口罩、帽子、护目镜和双层乳胶手套等“全副武装”,三层防护措施在保证医护人员安全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隔离病房内,他们需要承担病房内的一切事物,包括对病人的治疗,护理,以及病房内的消毒工作。

何璐坦言:“说实话,这些我们平时操作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在里面都变举步维艰,首先防护服是完全密封的我们活动量一大里面憋的都是汗,其次,为了避免病人的飞沫溅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需要带护目镜进行操作,这简直就是我们的噩梦,因为护目镜是需要重复利用的在一两次的消毒后,变得极其容易起雾,这让我们走路都变得非常艰难,更何况我们还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抽血,输液等穿刺技术的操作这真的太难了。”

为了安抚紧张的患者,患者的生活起居,心理护理都由她们进行,两名护理人员内外配合,从传递窗送去药物,热腾腾的饭菜,热水以及患者家人送过来的生活用品;能满足的我们都尽量。

隔离病房:虚惊一场的喜悦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

这也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肺炎疫情,无数医务工作者放弃假期,逆风前行,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隔离病房,何璐从没有感觉到孤单,身边除了一起战斗的同事,外面还有其他同事和家人的默默守护。“医院的同事们一直在关心我们,多次给我们送来生活物资,为此我还和他们开过玩笑,说我们收到的礼物,大概能够我们开一个小卖部了。”由于疫情的严重,政府鼓励人们在家过年,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估计是串门人数最多的“一户人家”了吧。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众志成城的温暖。

每个病人到来之际,他们都是严阵以待的,虽然大家都不说,但是氛围总是会比往常沉重,病人更是焦虑恐慌。尽管在病人住院期间,他们都会尽量去开导病人,引导病人放松心情。但是在化验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能真的放下那条绷紧的弦,然而这一切在化验结果出来以后都化为了须有,病人衷心的感谢由衷地笑容,他们的内心也才能如释重负。

“结果显示阴性”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也让她们体会到最大的快乐来自虚惊一场后的惊喜。

在一起:像一个爱哭的孩子

进入隔离病房到现在这几天,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能结束,而何璐却像是过了几个月。

然而,让何璐触动最大的身边的同事们:像黄娟护士长,临危授命来到感染病房,工作中她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对于许多事情他都喜欢亲力亲为,所以在开科前八天她基本上都是连轴转的,白天八点上班,到晚上十一二点一直都是她在操心。包括对外联络,确保我们的物资;对内安抚,照顾我们的心理状态等,从来没停过。

但是这样完美的人,这几天却变成了最“爱哭”的人,一天闲时,她们说起自己的孩子,言辞里都是牵挂和不舍。黄护士长正好走进来,一位护士问了一句“你最近和你的孩子打过电话了吗?”她说了一句“你不要问我,我不知道”,然后眼眶里就有眼泪掉了下来,言辞反复并愧疚的表示:“我不清楚,我不敢问,不敢想,我都忘了我还有宝宝”。

事后在黄娟护士长与何璐她们的座谈会上,她主动说出家人们不让孩子和她视频,因为不见的时候孩子也不会哭闹,视频后反而哭的更加难受;而她也怕自己忍不住眼泪。黄护士长心酸的感慨道:“其实都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当场9位母亲们感同身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