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上海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新冠病毒还是“陌生”的敌人

2月6日,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当晚8时,中山医院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组队驰援武汉。次日下午4时,搭载136名白衣勇士的医疗队搭乘飞机奔赴前线。这堪称中山医院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增援。


新民晚报对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做了独家专访,他就目前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做出解答。


中山医院副院长 朱畴文 采访对象供图


136名白衣勇士迅速集结


新民晚报:作为领队,介绍下您的队伍?

朱畴文:我们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抽调以呼吸、重症医学、感染为主要领域的30名专家医生,100名护士及6名行政后勤人员,奔赴武汉前线驰援。考虑到新冠肺炎会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影响,我们还有心脏科、肾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的同事随行。百名护士中,40名来自重症监护室,其余也是各个病房的骨干。从年龄构成上来说,确实队伍里有不少“90后”。


新民晚报:136位队员迅速集结,您能否介绍一下其中的过程?

朱畴文:当晚8时,我们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组队驰援武汉,并要求我们在23时前上报名单。这份名单要含专业、职称、个人信息。我想指出的是,交一份名单容易,难的是怎么保证这支队伍在武汉正常开展救治。我们不能赤手空拳过去,所以对物资的准备,我们花了大力气。一接到要驰援武汉的通知,医院的物资保障、药剂、后勤部门可谓一夜无眠。当晚开始配置必要的防护用品、药品,并列出清单,与人事、院办、工会等部门一起,在次日上午就为136名队员配备了行李箱,装好了个人用品和一些必备药品。我们也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妇联等上级部门,以及复旦附属各兄弟医院、中山医联体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新民晚报:听说中山医院为了保障医疗队做好防护,“家底掏空了”,是真的吗?

朱畴文:想说的是,没有上级部门和各兄弟单位的支持,即使掏空了中山医院的家底,防护物资也是远远不及医疗队所需。



希望申城市民多份理解


新民晚报:作为上海老百姓来说,除了关心医疗队在前线的情况,同样会问,自己在中山医院就诊的体验还能保持和原来一样吗?

朱畴文:我希望广大上海市民,包括从外省市来上海看病的市民多一份理解。抽调了136名医护人员,并不是意味着医院关门了。中山医院还在提供必要的服务,我们的急诊一直是开设的。我们也新设了发热门诊和第二发热门诊,对有流行病学史和没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进行了分诊。中山医院的主要医疗服务任务还是立足上海地区,我们门诊也是开诊的,但根据要求,会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并对患者和陪同家属测量体温。


新民晚报:到武汉后,您和队员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下医疗队之后具体要承担怎样的工作?

朱畴文:我们是7日晚7时05分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的,到了武汉以后,我们就直接入住宾馆了。我们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人进行了沟通,8日我们也去了病房实地了解情况。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非常不容易,接到命令后,迅速将综合性医院改造成传染病医院,共设置了800张床位。这个工作量一家医院无力承担。除了我院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齐鲁医院、华西医院将一起分担该院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9日下午2时,我们正式接管了两层病房。

目前我们需要合理排班,我们有来自各个专业的医生,当然现在只有一个专业了:新冠病毒科。我们还要根据排班合理协调前往医院的班车和餐食供应。最重要的是,我们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隔离区后防护物资的保障,都需要及时、有效沟通。



防疫最重要的还是防护隔离


新民晚报:这几天,“假阴性”新冠肺炎病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是否会对疫情控制产生影响?

朱畴文:“假阴性”的情况永远存在的,没有一个诊断是100%的。大家也注意到网上对诊断的标准有不同的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这版诊疗方案中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但其他地区还没采取这种标准。我们来自上海,但在武汉工作,无疑也必须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最新要求工作。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未知的病毒,它对于人体的侵害、对于人体产生的各种反应,这一过程我们没有完全掌握。因此,病毒什么时候达到高峰,什么时候有隐匿,我们不是很清楚,所以会出现核酸检测一两次阴性,但最终确诊的情况。你可以称为“假阴性”,也可以说是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我们究竟要采样几次,这是一个在临床和学术上都值得讨论的问题。


新民晚报:对于目前治疗或是疫情防控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畴文:最重要的还是防护隔离。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易感人群角度,所有人都易感,当然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等人群更容易感染,不过这已经是第三步了。“控制传染源”是第一步,有些病人有发热症状或是疑似病例,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把他们隔离?王辰院士和钟南山院士提出,在家隔离,不如到临时隔离点更安全。武汉也将一些病人集中收治。不过我们仔细思考以下,在短期内,我们是否有能力将所有疑似,或是临床上有症状的病人都收治隔离?这很难做到。如何去评估不将这群人隔离的后果和把他们隔离的代价,是一个非常值得权衡的问题。作为临床医生,我无法给出结论;但我还是要强调,隔离是第一位的。


9日晚22时许,26名中山医院医护人员下班搭乘班车回酒店 采访对象供图


伸出的援手也帮了我们自己


新民晚报:您和之前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有过交流吗?

朱畴文:有。例如他们治疗的病人有哪些特征,在临床上需要注意什么特殊事项。当然我们此前支援湖北的队员到了武汉后,也存在操作习惯、对问题研判、与当地医护沟通这类需要磨合的问题。大家都很拼,但面对新冠肺炎,我们要做更多研究,也要给临床治疗更多时间。我们还没有摸透我们的敌人,这样的情况下,希望大家理解医护人员是尽力的,但有些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不是我们医护人员尽力就能避免的。

我们要坚持科学防控、科学救治,不断优化方案和方法,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同时,目前我们依然还在遭遇战和阻击战的过程中,但是我们要准备未来可能的持久战,为了保证这个敌情掌握并不完全的战役战争的成功,我们的确需要注意加强自我防护,科学轮休调整,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上海如此,武汉也如此。


新民晚报:我们注意到,不少一线医生反应,新冠肺炎病人有的早期发病并不是很凶险,但有时候突然会加速,会是一种炎症风暴,您了解这个情况吗?

朱畴文:炎症风暴是我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的,他是第一个驰援武汉的上海医学专家。这种炎症风暴会导致各个器官功能的衰竭,病人免疫上产生了瀑布型的下滑发展。这也不是仅靠ECMO这样的设备能够挽救的。


新民晚报:到武汉的第二天就是元宵节了,队伍是怎么过的?

朱畴文:出发时候医院领导、同事也和我们说,这是个值得铭记的节日。我在第一次全员大会上也强调,大家能在一起战斗也是一种缘分,我们要体现医护人员的价值。宾馆晚上很给力,为我们每人都准备了汤圆。虽然不能聚在一起吃,但也算是过了中国的传统佳节。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要做好这份工作。我在机场出发的时候就说过,这是我们的职责,义不容辞。武汉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我们伸出的手不仅仅帮了武汉,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