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封时,为何要把那么多土地分给诸侯,自己只统治一小块地方


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武王克商后,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夏商,但却是借鉴夏商的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分封制"。

到这里,很多人都疑问,为何周王会放弃统治天下的机会,转而是将土地封给诸侯王,这到底是何原因呢?

周王之所以会任命诸侯王去帮助自己统治全国各地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武王的周国疆域不过百里,人口不过六七万,若没有八百诸侯会兵时所聚集的戎车四千乘,几乎没有可能击溃商朝的七十万大军。此后,即使周代商,其常备军也只约十四万余人,这等规模的军队实难帮助周朝去直接掌控整个天下。

因此,在西周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直接管控天下的情况下,倒不如由周王自己挑选出忠于周朝的臣子去各地担任诸侯王,这样至少各地诸侯王还能听从中央的调遣,奉周王为天子。

第二、我们要知道西周时期,中国还处于奴隶制时代,社会发展低下,交通更是闭塞,一个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最快也要半月的时间,因此,以当时的环境,西周仍缺乏统治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的技术力量。

第三、在西周之前,夏商实际上却是由一个个小部落或小国组成的,他们各自为政,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制度,这些小国只是名义上效忠夏商中央朝廷,但实际上却是拥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因此,自西周初立时,无论是诸侯,还是百姓,在历经夏商近千年的统治下,他们早就习惯了在一个个小国里生活着的模式,如果西周初立,就废除这种已维持了近千年的统治模式,则势必会让国家出现动荡。

第四、武王克商能成功,除了有那些商朝诸侯王的协助,功劳最大的无疑是姜尚、周公、召公、康叔、丹季、太公、毕公等人。"裂土分封"、"授民授疆土"这无疑是当时那些功臣最想得到的,也是自认为可以得到的东西。于是乎,武王为了笼络这些功臣的心,他也就"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第五、刚才我们也说了,以新兴西周的实力,他是没有能力去统治天下的,那么西周要想稳固对于天下的统治该当如何呢?显然实施分封是最有效的方法,将姬姓宗室和忠于自己的功臣分封在各地,然后靠他们来统治天下,同时藩屏周王室。

第六、分封看起来是与周王室的统治无疑,但如果放在那个时代,实施分封制,不但能帮助周王室笼络人心,让周王室稳固对于天下的统治,且最为重要的就是能让周王稳坐钓鱼岛,从而坐王畿而治全国,坐享大国荣华。

说白了,以当时的环境和局势,分封制是周王朝所能选的唯一的一种统治模式,其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