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在即,口罩问题如何解决?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趋缓,各地开始陆续复工​。 口罩的使用是人员流动和集聚后最基本的防止疫情传染的方式。口罩的短缺问题再度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我国仅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就有5.7亿人,还有2.7亿的在校学生​。 目前我国的口罩、防护服等生产能力​,应付各地医院的需求​尚且不足​,一旦​复工, 则人人都需要口罩,缺口更为巨大​。在短期内要保障每天上亿甚至几亿的口罩供应, 将远远超出目前我国甚至全世界的口罩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小小的口罩可能成为恢复经济正常秩序的重大瓶颈。

怎么办?在非常时期就应该采取一些非常的方法,

首先, 复工一定要分期分批。 让制造业第一线的企业先复工, 让那些与老百姓​的生活直接相关的服务员先复工, ​如零售业​、快递业、交通运输业, 餐饮业可以先以外卖为主, 对这些重要的行业, 口罩优先供应。 在一段时间内, 有关部门整合口罩生产资源统一分配, 第一优先是医院及防疫人员, 第二优先为复工企业。其它行业和领域, 包括一些政府部门, 能在家工作,能远程工作的​岗位,在校学生, 尽可能在家中再呆多一段时间​,使现有口罩的供应优先提供给先开工的企业人员使用。

第二、 把口罩的生产提高到打赢这一场战疫战略高度, 采取特殊措施, 加大口罩防护服等生产。口罩生产工艺也不复杂。要动员和安排服装厂及很多有能力转产的厂家,就可以大量生产口罩。相关生产许可证,特事特办,尽快发放。 除医用口罩必须做灭菌包装+EO灭菌+EO气体解析外, 其它民用口罩可以是非灭菌的, 这样可以减少生产周期,提高短期的口罩供应量。 我国是世界制造中心, 按说给全国人民, 甚至全世界人民生产口罩并不难。 我曾到浙江诸暨大唐镇调研过。 这么一个小小的乡镇每年就给全世界人民平均每人生产4双袜子,年产量高达250亿双。

第三、要把我们的口罩产能翻十倍甚至更多, 就要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要允许口罩适度提价,让生产企业保持一定的利润, 从而迅速扩大生产,或上新生产线。 目前生产口罩的原材料,劳动工资都在飞涨, 新开办的口罩工厂成本比较高。 而且, 这些新增产能等疫情一过去, 就可能成一堆废铜烂铁, 在计算企业的成本时应该把这些因素都算进去。 如果坚持口罩只能平价销售,或者按拍脑袋算出来的一个成本价收购, 将会挫伤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出于对社会的责任,在疫情的初期企业可以承担一定的损失, 但短期是不可持续的。据了解, 我国在国外采购的口罩,近一个星期来价格就涨了三倍, 更邪门的已经涨到十倍以上。为救急很多政府部门、公益机构不得不付出这个价。 但与其大量地在国外高价采购,还不如把国内的口罩采购价格提上来。对医院及公共防疫等使用的口罩各级财政可以补贴。 但对未来企业复工后海量的口罩需求,应该随行就市。 对使用口罩的企业来说, 多付一点口罩钱,可以早开工,多开工,是合算的。 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人员对药房高价卖口罩进行严厉处罚。 但目前口罩极缺, 药房进货的成本就比较高, 怕被罚, 很多药店有渠道能进一些口罩都不愿卖了。在这特殊的情况下, 应该严格区分趁火打劫谋取暴利和因成本提高造成的销售价提高。

第四、鼓励专家们来设计一些​利用民间现有的​材料制作简单防护口罩​的方法,或者在现有口罩上​加上隔离层的​方式反复使用的方法, ​减少非医疗用口罩的消耗。现在网络上传播的各种方式很多,良莠不齐, 有关部门应该推荐几种科学实用的方法。 还可以鼓励民间对手中​现存的口罩进行调剂​。 据报道, 为解决医院N95口罩短缺的问题, 黑龙江省出台一项政策, 一个N95口罩可以给有关部门置换5个一般性的口罩。 在必要时,各地也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些方式,动员老百姓把口罩让给医疗和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

最后、在一些疫情较轻甚至无疫情的地方​,在严格实行外地​回程人员的14天,或24天隔离后,可以不一定强求都要戴口罩​。即使是出现过疫情的地方,对疑似、密切接触的人群严格隔离后, 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地区,经防疫部门批准, 也不一定都要戴口罩。


汤敏、左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