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专访|如何围绕重症救治开展医疗资源大布局?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为最迫切的任务,也是这场战役的决胜之棋。近日,健康报记者专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四级调研员王斐,请他讲述围绕重症救治开展的医疗资源大布局。

健康报:到武汉之后,您这边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在整场战役中的职责是什么?

王斐:国家专家组通过前一段时间工作和一线救治经历,发现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起来的难度大。因此,2月5号凌晨在焦雅辉副局长的带领下抵达武汉后,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用好全国各地派来的医疗队,协调重症救治床位,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2月4日~5日,针对湖北省重症病例较多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收治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管理后勤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深入落实“四集中”原则,根据需要增加重症病例定点医院数量,进行集中救治管理,加强重症患者救治力量。

紧跟其后,在原有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家重症集中收治医院的基础上,协调新开设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最初计划收治1000名重症患者。

2月5号后,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去重症集中收治医院进行调研,调整收治病人结构。原来,这些医院轻重患者都有。经过协调,将轻症患者转到了其他定点医院,然后空出床位,集中收治重症。

同时,鉴于此次医疗救治的任务很重,单靠湖北和武汉的力量完不成重症救治任务,所以,我们从全国调派省部级的医疗队来支援武汉重症救治工作。从委属委管医院和江苏、山东等10余个省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医院、省级大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抽调负责人和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的骨干医护力量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整建制接管新的重症患者收治病区。这些力量的调动,都是根据当地提出的需求,从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统一组派的。

健康报:能否具体介绍是如何调动重症救治力量,调动的时候有哪些考虑?在沟通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王斐:截至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共派出医疗队189支,21569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省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武汉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2月12日,组建由四川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11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10个重症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室(ICU),组建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扬州市、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共10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9个重症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室(ICU)。21支医疗队共计3170名医护人员。

在人员安排上,基本上是10张床6位医生。原来,想让医生和床位比能达到1:1,床护比达到1:4,但后来发现,按照这个比例调配,难度很大。而且救治方面提示,更多患者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评估,以及生命支持治疗和护理治疗,因此我们根据武汉的实际救治经验,适当调整了医生、护士和床位比例。

因为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救治,更多要通过生命支持来保证体征平稳,尤其是维持重要脏器氧供。因此,专业组成上,要求每一支队伍必须要有重症和呼吸科人员。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包括感染,以及针对基础性疾病的心内科、神经内科等,通过MDT来保证患者救治成功率。

在组派队伍的时候有两个特别深的感受,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论是调派前还是在救治一线,他们非常积极主动,而且很投入。疫情发生后,四川省知道国家要派医疗队,特别积极。他们一直说,12年前,汶川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四川报恩的时候到了。每一批医疗队派出时,都是二话不说,请战的人特别特别多。而且中间,还打电话问能不能多派几个人。新疆也是如此,而且队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让大家很感动。同时还有江苏、广东、山东,派出的医务人员都超过了1500人。

健康报:从第一批国家队队员到武汉,到现在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16个市州及县级市。一场史无前例的支援很快集结到位,对这些医疗队如何管理、协调?

王斐:过来前,我们要求每支队伍都要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管理方面,医疗队不但要发挥专业特长,还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我们也用微信的方式把大家拉到一个群里,了解日常工作。同时,在武汉,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有专门人员与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指挥部联络,负责医疗队员的交通、住宿等安排。

我们一直强调,虽然是国家派出的医疗队,但是到湖北后就要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视同仁,同样的工作负荷,同样的防护标准,要求医疗队听从驻地医院、武汉市及各地的统一的调度和工作安排。我们主要从医疗队的生活、工作状态等方面进行关心和了解,组织他们开展工作。但是,真正发挥医疗队作用的都是湖北省、武汉市以及各个地市的医院,由他们统一安排和调度,这样才能实现统一指挥。

健康报:据了解,针对医疗队力量整合问题,成立了统一的组织机构,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王斐:目前,在几个定点救治重症患者收治的医疗机构,派出的都是国家队和一些省高水平的队伍,包括四川省、上海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水平院校的附属综合医院。为了加强队伍的整合管理,我们多次强调,要服从所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保证工作顺畅协调。

马晓伟主任对加强力量整合,发挥技术优势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医院和医疗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一支由驻地医院和各医疗队派人参加的重症患者救治联合医务处(以下简称“医务处”)。二是建立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三是成立院科两级专家组。

其中,医务处由各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派驻医疗队联合成立的医务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以“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为管理目标,以“共同协商、凝聚共识、步调一致、快速落实”为工作原则,由驻地医院召集并与各医疗队联合领导,设负责人1名,由驻地医院负责人担任,日常工作由驻地医院原医务处与联合医务处各成员共同承担。设联络人1名,负责与派驻武汉的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联络。

医务处核心职责包括:1.围绕重症患者管理目标,对院区各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持医疗体系的最佳状态。2.以危症、重症患者为核心,规范各定点医院收治流程、诊疗规范。建立医院-病房-医疗组三级质控体系和执行方案,并进行考核,努力提升危重症患者的诊疗质量。3.建立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机制,总结成功救治经验,凝聚诊疗及管理共识并积极推广应用。4.协调并解决临床、医技科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并参与全院性大抢救、大会诊。5.理顺全流程感控方案,确保感控落实到位。6.根据各病区功能设置,配合驻地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全院人力、设备、物资等,提高诊疗效率。7.准确掌握院区医疗基本情况,收集、整理、上报诊疗数据,并汇总形成院区医疗工作简报。8.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建立并完善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及处理机制。9.协助院区发热门诊日常管理,组织协调急危重症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要完成防疫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务处要摸清所管病区的情况,然后组织院科两级专家组,对其中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人进行评估,积极开展相应的治疗。医务处作为串联组织,通过完善制度和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把整个医疗工作组织起来,让牵头医院的副院长协调。同时,相关工作都是相关医院的院长和书记直接推动。

健康报:对于疫情,大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是,很多医疗队员已经奋战多日,疲劳在所难免。国家卫生健康委层面,有哪些措施保障,让医疗队能保持持续战斗力?

王斐:疫情持续时间确实比较久,早到的医疗队已经工作了近一个月时间了。而且,从现在疫情的判断看,医疗队从湖北撤出还要一段时间。只有等疫情平稳,重症患者逐渐减少,当地医疗力量能够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时,医疗队才能逐渐撤出。那么,为了保证医务人员在湖北,尤其是武汉能够有比较好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环境,我们专门对湖北和武汉提出要求,进一步做好一线医务人员休整轮替工作,加强医疗队管理,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并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保障。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保证湖北、武汉和全国的在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健康和安全。例如,对工作时长提出了原则性要求,避免超长工作。而且工作后,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并加强个人防护培训、驻地防护管理,实行分餐制,一人一房间,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尽量通过微信等方式开会,传达工作等,还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有发热等临床症状的,要进行隔离观察和休息,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状态。同时,关注那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由于工作负荷重、风险高和长时间不能回家等带来的心理负担,加强心理疏导,让医疗队尽量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宣传,挖掘一些典型,通过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大家共同向前看。最近也在研究对其中表现优秀的医疗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其实,除了省级和医院两类医疗队外,还有国家专家组、方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护理团队、移动P3实验室,郑州市急救中心还专门派了救护车过来帮忙。我还有很多领导和同事在北京指挥调度,大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畏险阻、共克时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字:健康报首席记者姚常房

审核:陈会扬 闫龑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