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势、明道、优术!《鬼谷子》十二篇浓缩观点 NO.8

摩篇第八



本篇说的是揣摩之术,从规律出发,通过深思缜密的谋划行事,主要内容有:

【高手低调行事】看着计划的事情一天天走向成功,却没有人察觉到背后是谁干的,这才是高明的策略。高人的谋划总是在暗中进行的,很难被人所窥破,所以被 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会非常明显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展示,所以被称为“明”。我们把这种“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谋划策略为“神明”。高人一般都是善于隐藏自己的计划,避免被人一眼看破,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有针对性阻击。而一旦事成,就会受到广泛的关注,当我们仔细分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高人是这么操作事情的。这么做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还不留祸患。



【游说要合规律】李嘉诚给长江商学院定下的校训是:“取势、明道、优术”。势指的是大环境、大趋势,即天时地利人和。时间地点和人心所向,是事情成功的最大推力。道是客观规律,是事情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积累和分析了解了事情的规律,才能更好的谋划下一步行动。术指的是具体的方案策略,根据大环境和客观规律,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就能取得想要的结果。趋势、规律和方法是互相依附互相联系的,要想使所谋之事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要符合这三者。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法合于情理,符合人性和自然规律。



(案例)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很多人都搞不清东汉和三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划分标准,觉得曹操应该是三国人,其实他是正儿八经的东汉人,因为在他死后发生了一件事,中国历史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公元220年曹丕胁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登基称帝,自此东汉结束三国开启。曹丕称帝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让他安享后半生。但外界流传汉献帝已被杀害,消息传到成都后,蜀汉将领纷纷劝刘备也称帝,延续汉室正统。刘备内心是想称帝的,但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说服天下人。期间有三个人不同意刘备称帝,都没有好下场。费诗被贬官,雍茂被杀,刘巴郁郁而终。他们三个没有看到刘备的心思,也没有明白大势所趋。直到诸葛亮站出来,刘备才决定称帝。

诸葛亮先拿出刘备的祖先刘秀来说事,讲刘秀四次拒绝部下让他称帝。耿纯劝刘秀说:“天下英雄对您十分景仰,希望追随您建立功名,同时也想得到高官厚禄之类的名利。如果您不同意,大家就会各自另谋出路,再也没有心思跟随您了。"刘秀觉得耿纯的话在理,就同意了称帝。之后,诸葛亮又拿蜀汉将领来说事,他说:”曹丕篡汉自立,天下已经没有汉室了,大王是皇室后裔,即位登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大家历经艰辛困苦跟着大王打天下,也是想像耿纯所说的那样能取得功名啊!“

诸葛亮拿刘秀的例子劝刘备,让他觉得有亲切感,同时仿效汉室先祖,道义上说得过去,打消了内心的负罪感;接着诸葛亮知道刘备一向标榜仁义,指出曹丕称帝在先,我们只是延续汉室,合情合理。然后诸葛亮再拿出杀手锏,表明部下跟随他出生入死,也该得到封赏,如果还推脱就会让人寒心,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这一席话说得刘备心服口服,不得不言听计从(此成语出自于诸葛亮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