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痊愈患者住进方舱医院 他用影像饱含深情记录“方舱”


2月15日,王彬入住汉阳方舱医院,医院的环境和设施远比他预期的好。他决定拍些视频和照片发朋友圈、微信群,消除不知情者对方舱医院的“恐惧”。

王彬是四川人,在武汉定居15年,主要经营餐饮。1月26日出现症状后,他开始居家隔离,在隔离治疗期间迎来40岁生日。他主要在汉阳肺科医院检查拿药,谨遵医嘱,基本接近痊愈状态,“住进汉阳‘方舱’,是响应政府号召。”

住进方舱医院第二天,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者是不幸的。家中我和母亲两人确诊感染,我现在‘方舱’隔离治疗,母亲在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幸运的是,从1月26号出现症状到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痊愈,家中其他人均安。”

护士给老年患者按摩 王彬提供


王彬说自己是一名科技发烧友,坚信科技的力量。“从开始的惊恐慌张到确诊后的坦然淡定,感谢所有给我力量的人。”他认为此时此刻,最好的感谢,就是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来‘方舱’发现很多人在单独隔离的时候心理负担都很重,我想,何不把自己病程的发展变化写出来,帮大家减少恐惧。”

他在微信朋友圈完整记录了从“1月27日凌晨1点拉肚子,早上开始隔离”到2月13日“CT复查吸收良好,停药”,详细描述抵抗病情的全过程,现身说法,呼吁大家多一些平静和耐心。“说实话,以前在隔离点时负担更大,住进‘方舱’后大家适时交流,心理负担反而小了。”

他所住的五单元病区,此前的单元长年龄较大,大叔看他年轻,便请他担任单元长。王彬没有推辞,“大灾面前受人帮助,应该把力量传递下去。”平常爱用单反拍照的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影像记录“方舱”日常,消除外界因为不知情而对方舱医院产生的莫名恐慌。

这些记录包括病患的一日三餐,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医患的贴心互动,琐碎中又饱含深情,如在下班后还给病人折叠千纸鹤送上祝福的医护人员,一有时间就给老年患者按摩的护士等等,“他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护目镜下面全是水汽,有的医生还戴着眼镜,那种憋气的感觉想想就难受,让我对他们更加充满敬意和谢意。”

大灾有大爱,王彬说他还将继续记录下去。完全康复后,如果条件许可,他要去做一名志愿者,把爱传递下去。

(长江日报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