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了,糖尿病,拜拜了,胰岛素,拜拜了,尿毒症

当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最年轻的患者只有38岁。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所谓糖尿病前期,就像5亿人站在一根独木桥上,往前一步,就是糖尿病;退后一步,将避免发病。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血糖异常的状态,有两种情况:

① 一种是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处于7.8mmol/L到11.1mmol/L之间,这叫糖耐量减弱;

② 另一种是空腹血糖不正常了,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这叫空腹血糖受损。

有如下5类特征的人群,也要更加警惕患上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

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2、分娩过巨大婴儿的妇女

如果婴儿出生时大于等于8斤,妈妈就会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如果婴儿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妈妈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3、腹部肥胖人群

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都属于腹部肥胖。腹部肥胖者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上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4、患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因此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5、年龄超过45岁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很多慢性疾病都会找上门来,糖尿病也不例外。

关于糖尿病的2大误区:

【误区一】只在意血糖指标,忽略其它因素

还有一些糖友会认为只要经常测血糖就可以了,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就不会有并发症发生了,用不着再监测其他指标。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糖尿病的监测不仅是测血糖那么简单。糖尿病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肾病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多方位监测。

每次随访要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腰围、血压、尿常规。

每季都需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病变相关检查。

每天度要检查:血脂、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视力及眼底、甲状腺激素水平。

糖尿病患者在家不仅要测血糖,还需要测量血压、体重和腰围,经常进行足部检查和护理。

【误区二】糖尿病饮食=全素饮食

当糖友采取全素食疗法时,可引起体内能量摄入减少,引起血糖、尿糖暂时下降,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这时机体将动员脂肪分解能量供应,就会产生酮体,从而可引起酮症酸中毒。糖友的饮食基本原则:控制每日总能量,合理膳食,均衡搭配各种营养素,少食多餐,适当多吃新鲜蔬果。

拜拜了,糖尿病,拜拜了,胰岛素,拜拜了,尿毒症

在喝水的时候加点铬酵母苷,特别是对于血糖偏高的人来说,铬酵母苷被称为"天然的降糖药"。每天睡前吃一点,可以稳定血糖不升高,同时对于糖尿病可以很好的控制。而对于血糖偏高的患者而言,血糖一定要调理好,否则一旦血糖升高就会造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铬酵母苷可以有效调节胰岛素,改善糖代谢 , 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调节缺铬导致糖耐量异常 ,有效增加胰岛素分泌,有效帮助调节血糖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说,每天补充点铬酵母苷是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浓度的,所以有血糖高的患者可以适当的补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