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新冠病毒就是这样传染给全家的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爱分享)

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持续一个多月,不过有不少妈妈留言说口罩抢不到,消毒水也买不到,其实除了戴口罩、消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勤洗手。这次新冠病毒出现了很多聚集性病例,83%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甚至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全部感染去世……



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最容易相互感染,病毒扩散的程度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米粒妈前段时间看了日本一档综艺节目《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里面做了一个关于流感超硬核的实验,看完米粒妈都吓呆了。

这次的实验也是关于流感,里面提到的传播方式也和我们这次新冠肺炎类似: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不用米粒妈多说了,就是通过口腔喷出的飞沫进行感染,预防飞沫最好的方式就是戴口罩了。

所以最近大家出门,一定一定要戴好口罩,米粒妈建议大家平时多囤一些口罩,在病毒高发季节,最好是带着口罩出门,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米粒妈自己平时就会囤一些口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比如这次新冠肺炎。


比起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更吓人,它扩散的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次实验,重点说的就是接触传播。


节目组找了一家7口人做实验,分别是80岁的奶奶,49岁的爸爸,45岁的妈妈,16岁的姐姐,11岁的妹妹以及5岁的双胞胎弟弟。


在实验开始,爸爸双手被涂满了用来充当病毒的荧光涂料。


这种涂料在手上是看不出来的。


但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有涂料的部分就会发光。


也就是说,这时爸爸是一个病毒携带体,但是家里其他人毫不知情。那么,接下来,这个病毒会传染给谁呢?


首先中枪的就是5岁的双胞胎,在和双胞胎儿子玩耍的时候,爸爸直接用手接触到他们。


接触结果会怎样呢?双胞胎两人的手上和脸上沾满了荧光涂料,无法想象如果这是病毒……


孩子都喜欢用手摸自己的脸,如果手上沾染了病毒,整张脸都会遭殃。

那么没有和爸爸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会不会传染呢?


当然会!

首先感染的就是16岁的大女儿,看看她脸上一大片蓝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万圣节派对。


姐姐竟然是通过爸爸握过的门把手感染的……病毒就是这样无处不在!


手上的病毒是如何在脸上大规模扩张的呢?原来姐姐的头发很长,经常用手整理头发,于是头发上就沾染了病毒。


头发一甩,就全弄到脸上去了。


11岁的妹妹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她是在和弟弟玩球的时候被传染的,被弟弟触碰的球传到她手上,病毒也一并转移到了她的手上。


妹妹又经常无意识碰脸,这满脸的荧光涂料也就很正常了。


接下来是妈妈,妈妈则是在抱双胞胎儿子的时候,直接被双胞胎儿子传染的。


于是在短短2小时内,最后全家人的感染情况是这样:


爸爸一个人,导致全家人都被感染想,细思极恐。

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80岁的奶奶基本上没有被感染,脸上基本看不出荧光涂料!


手上也很少。


奶奶也接触过爸爸摸过的冰箱等物件,怎么就没有被传染呢?


这是因为奶奶一直在洗手!

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奶奶就一直在水池旁洗东西。



所以即便奶奶手上沾满了病毒,也被流动的水冲走了不少。

看出来没?这就是勤洗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洗掉表面的脏东西,而且是手上的各种病毒。

要知道,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无处不在,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

可能是楼梯扶手:



也可能是遥控器:


甚至是装零食的小袋子:


也就是说,在家里的任何地方,接触任何物品,都有感染的风险,想想我们一天要接触多少东西,手上的病毒真的是无法想象。

毫不夸张,每天勤洗手,能预防80%的疾病。

CDC(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显示,80%的接触型疾病都是通过手传播的。


所以手部卫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要想预防这些病的发病率,就得从好好洗手开始。

所以手部卫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要想预防这些病的发病率,就得从好好洗手开始。

不过洗手也是有讲究的,大部分人洗手都洗错了。

很多人洗手并没有达到标准的20秒,而最佳时间是30秒,虽然相差只有几秒,但效果完全不一样。

节目组邀请了不同年龄的三位女性,在他们手上涂满了荧光涂料,然后让她们用不同的方法洗手。


第一个是40岁的主妇,她洗手的时间是12秒。


洗完之后在紫外灯照射下,立马显露原形,和之前没多大区别。


剩下的两个人分别洗了19秒和24秒。


比之前洗了12秒好一些,但是在手指缝、指甲上还是有明显的荧光。


其实洗手最好是要洗30秒,而且指甲、指尖以及手腕的地方,也要仔仔细细清洗,只有这些部分清洗干净了,才能除去大部分的细菌。


而且,最好是用肥皂后者洗手液进行清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起到杀菌的效果。


米粒妈给大家总结一下洗手的正确步骤:

1、先将手打湿,之后抹上肥皂或者洗手液;

2、揉搓至少20秒;

3、之后用流动的水冲洗10秒;

4、用干毛巾擦干净;

其中,揉搓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包括7个步骤:揉搓手掌、揉搓手背、揉搓指缝、揉搓指背、揉搓拇指、揉搓指尖、揉搓手腕。

详细怎么做可以看下面的这种图:


在这个特殊时期,洗完手之后,如何避免再接触病毒呢?关键是减少手指对物体的接触,尤其是指尖部位。

节目组也给大家支了一些招。

用手指关节按电梯(最近很多电梯都放了纸巾,如果没有的话,随身带支笔,用笔帽按电梯也可以);


用手虎口的部分拉门;


用手掌心的部位去开房门。


这些都是为了避免指尖部位接触,因为指尖是最容易碰到身体其他部位的。

当然,除了这些,最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手机。

日本《紧急企划》节目,也做了一个实验,测试毛巾和手机哪个物体上病菌更多。


我们都以为毛巾病菌应该更多,结果却是手机!


病毒只能在毛巾上存活15分钟。


但是在手机上,却能存活24小时!一整天!


也就说,就算我们洗干净手了,再去碰手机,还是会被传染。


所以一定要记得给手机消毒,这个很多人都忽略了,可以用酒精湿巾对手机进行全面消毒,这样才能减少感染风险。




在这个特殊时期,咱们更需要注意防护,回家首先是洗手换衣服,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给手机消毒,避免将外面的病毒带回家,造成交叉感染。

当然,平时我们就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咱们孩子,抵抗力弱,更是要从小就养成习惯。

像吃饭前、去完洗手间后;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后;外出游玩回来;小手弄脏后等都要洗手。

非常小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用清水擦拭孩子的小手,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用湿巾,最好是不含酒精的湿巾。

如果孩子比较抵触洗手怎么办?

大家可以给孩子放一些洗手的儿歌,让孩子知道洗手是件好玩又健康的事。

在美国幼儿园、小学,孩子洗手都会唱儿歌,而且都特别听话,去一次卫生间洗手就唱一次,完全不用大人盯着,特别好玩。

咱们家长的示范也很重要,闺蜜家的小baby,1岁半就已经非常喜欢洗手了,就是因为每次看到闺蜜洗手,还能揉搓出泡泡,小家伙觉得非常好玩,每次都抢着洗手。

只要认真洗手,就能抵御大部分的疾病,孩子也会更健康。

除了勤洗手,运动也不能少,我和米粒爸每天都要刷健身房,给米粒买了个智能跳绳,边运动边鸡娃

希望这次疫情早日结束,也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等疫情结束后,去吃想吃的东西,去见想见的人

参考文献

https://www.webmd.comhttps://edition.cnn.com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7097452/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