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治病救人,对得起自己的汗水,医生:院外会诊的艰辛,你又知几分

应该是在2008年左右,我去一个学生所在的医院出诊,他们医院是一个中医院,医院成立了疼痛科,他专门在我这里进修了半年,憋着劲儿的的回去要大干一场。当时邀请我去他们医院出诊,第一次出诊遇到一位头多年头痛的女性患者,患者30多岁,头疼大概有十几年了,进诊室的时候,患者无精打采的两手捂着额头,丈夫跟在后面,双手抱着一大摞CT、核磁的片子(里面几乎囊括了北京所有大医院的检查片子和报告)。

两个人原来在北京打工,丈夫一边打工一边带着她看病,但是打工挣得钱还不够看病的,最后实在没办法,只有返回老家。他跟科主任也算是老朋友了,经常在他们这里做治疗,但还是解决不了头疼的问题。

我们对他的资料和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她的颈椎只是有些变形,并没有明确突出,这种情况往往影像科的报告上,只是说有变形,因为连膨出的诊断标准都达不到,所以在大多数人眼里,这种检查结果属于正常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患者,因为看病几乎花费了他们所有的积蓄,整个家庭几乎都被拖垮,虽然他们对我抱有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也加重了我的心里的负担,怕万一效果不好,不好交代。

当天上午我们先给她做了一个神经阻滞,这是一个外周的神经阻滞,做这种阻滞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我们的诊断是否正确、准确,根据神经阻滞的效果,我们可以决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

上午做完门诊治疗以后,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患者的头痛都没有发作,这也极大的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在第二天的下午给她做了微创手术,在做微创的时候,我明显的能感觉到他的硬膜外腔的炎症粘连,而且能诱发出他的头痛,关键是做完微创手术之后,她明显地感觉到了症状的缓解。

这个患者现在已经十年的时间了,头痛一直没有发作,后来问他们主任说,患者一直很好,可能两个人又出去打工,生活又有了奔头,其实有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最喜欢看到的,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说治好一个患者,解救一根神经,实际上也是在拯救一个家庭,这也让我体会到做一个负责任心的医者,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医生感悟

在很多人眼里,很多大医院的医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最终的目的就是“到处飞”,去挣钱,能熬到这个份上,好像就是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要什么来什么。

但是疼痛科其实很少用的到我们的武器,大部分的时候只是一根针,所以说总是想着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出去做手术去“飞针”,可能性并不大。

在外医院会诊、手术,其实也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通常外医院让邀请专家去会诊的病例,绝大部分都是比较复杂的疑难杂症,医院自己解决不了,这个时候才才会邀请专家去。大家可以细想一下,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下,不熟悉的手术室,及不熟悉的护士的配合,还要去做一场高难度的手术,这个对医生来说,是有很大的挑战和考验的。所以说医生到处飞做手术,大家看上去很风光,但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医生都是高度紧张的,甚至可以说是提心吊胆的。

“天下无痛”,是我们的心愿,我相信也是你的心愿,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没有病痛,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世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