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9)——心因性短暂意识丧失及其评估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了新版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并同步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HJ)。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教授团队对该指南进行了全面、详细解读,将在"心在线"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心因性短暂意识丧失(TLOC)不会出现明显的大脑功能异常,但发作满足TLOC的诊断标准。有两种类型:精神性假性晕厥(PPS)和精神性非癫痫发作(PENS)。PPS没有明显的肢体动作,很像晕厥或持续时间较长的LOC;但PNES有明显的肢体动作,看起来像癫痫发作。二者发作类似TLOC,但病理生理不同:PPS发作时,血压和心率正常或高于正常水平,而不是降低,脑电图正常而不是出现晕厥典型的慢平波;与癫痫发作相比,PNES发作时的脑电图没有出现癫痫样大脑活动。

PPS和PNES发作的频率可能与临床情景相关。PPS发生率从1%~8%不等,但PPS可能并未被充分识别。

一、诊断

1. 既往诊断标准

PPS的诊断有赖于在患者病史中发现阳性线索,并在发作时记录到正常的脑电图、心率和血压。病史中出现的PPS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多数情况下,PPS与晕厥类似,持续时间短暂,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有利于PPS的诊断:患者可能会躺在地板上长达15~30分钟不动。

(2)在癫痫发作和晕厥时,患者眼睛通常是睁开的,而心因性TLOC发作时是闭着的。

(3)发作频率很高,一周或一天内可能就有几次发作。

(4)发作前通常没有诱因,也没有出汗、面色苍白或恶心症状。

(5)摔伤不能排除PNES或PPS。

这些特点大多数同时出现。如果出现其他发作特点,可能提示真性晕厥,通常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而不是PPS。

2. 发作时记录关键的特点

发作时,有以下相关特点:

●视频记录或临床观察,包括倾斜试验诱发。主要特点:如果可以诱发,会出现睡觉样的姿势,眼睛是闭着的,对言语或触摸没有反应;次要特点:与LOC不符的一些微小迹象,如眼睑颤动、眼球运动、吞咽、肌张力正常、缺少在真性意识丧失中的正常动作、拒绝睁眼等。

●血压:TLOC时正常或升高。

●脑电图:正常的清醒闭眼时的脑电图模式,比如,在TLOC时通常有α活动。

PPS的诊断金标准是用家庭录像机或倾斜试验时记录到一次发作,并且在发作时血压、心率和脑电图正常;PNES的金标准是用视频-脑电记录仪记录到一次发作。

告知患者为心理性诊断可能比较困难,但是非常必要,一方面,我们应如实告知病情,另一方面,这也是治疗的第一步。应该由诊断出PPS的医生告知患者。重要的是向患者表明他们很受重视,而且这种发作像真性晕厥及癫痫发作一样不受控制。让患者接受诊断对治疗而言很重要。在一项观察性研究中,单是告知患者并向他们解释症状,即可使发作频率迅速下降,39%的患者在平均4年随访期间没有出现症状。

如果解释后症状仍然存在,认知行为治疗是PNES和PPS通常的治疗手段。一项关于PNES的试验性随机治疗研究提示,相对于没有治疗或用舍曲林治疗,心理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发作次数。但目前没有关于PPS的试验。

表1. 心因性假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意见

专家简

刘文玲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主任委员;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大量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晕厥、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遗传性心律失常诊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包括遗传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在国内首先报道了预激综合征的基因位点,发现了长QT综合征新的基因突变点;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论著3部,参编论著20余部。

曲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专业,曾至德国弗莱堡大学进修学习。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