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读宋代的婚姻观

按照我国古代的礼律习俗,聘则为妻,买则为妾。妻作为家庭中的正式成员,其有祭祀祖先和死后入家庙被祭享的权利。而妾不是家庭中的正式成员,只有生子续嗣的职责,没有上事宗庙的权利,更不能死后入家庙受祭祀(只有在有子的情况下,受其亲子别祭)。知否中,明兰的母亲是买来的妾,死后,其实是不能入祠堂的,所以知否中,有些剧情让明兰在祠堂与母亲牌位对话其实是编的,最多是另外别祭祀罢了。同理,林噙霜也是没有身份进入盛家的祠堂。只有正妻王大娘子才有资格。

身份不同,地位与待遇殊异。其原因妻是聘来的,而妾是买来的。娶妻虽要支付聘礼,但同时能得到一笔陪嫁的资财。妾则大都是贫苦家庭的女儿,或者出于临急危难,被迫所为,孑然一身,一无所有。所以妻妾地位悬殊,除了各自的家庭出身高低不同外,主要是由各自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在知否中,林噙霜不过是孤女,根本没有嫁妆,最多不过是盛肱私给的一些店铺田地罢了,墨兰违反礼教嫁入伯爵府,害的盛家女儿名声扫地,王若弗为了女儿媳妇的名声不得不给她收拾烂摊子,自然不会给她什么嫁妆,墨兰带过去是林噙霜给她的一些私产,而且应该只有一半,因为她还得留给她儿子长枫一些。在宋代不注重门第,只重嫁资薄厚的年代,墨兰就算嫁到伯爵府也不会很好。没有钱财,没有靠山,那种富贵人家的奴才怎么可能看得起她?

如兰虽然是低嫁,但是她的嫁妆自然是王大娘子给的,如兰作为王若弗的嫡亲女儿,她自然想把所有最好的嫁妆都给她,但是别忘了,明兰在盛老太太的安排下,已经记在王大娘子名下,同时明兰是替如兰代嫁,顾二又是新贵二品官员,属于高嫁,为了盛家的颜面,她自然也得按着如兰的分例给明兰一份。

说起来,明兰的嫁妆共有三个部分,第一是盛家按着嫁嫡女的身份给的嫁妆,第二是盛老太太给她的私人财产,包括田地、庄园之内。最后是顾二送来的聘礼,盛老太太做主把它变成嫁妆送了回去,所以明兰其实已经是个隐形的小富婆了。知否这部剧,其实讨论很多女儿的嫁妆,比如王大娘子嫌弃如兰家婆家送来的聘礼寒酸,说顾家送来的聘礼堆成满屋,她女婿怎么怎么不好。盛老太太说华兰的婆婆让她管家,其实主要是为了侵占华兰的嫁妆,拿私房钱补贴家用。盛家老家的淑兰因为没有生育被丈夫辱骂毒打,淑兰的父母还得拿田产,土地去讨好。这些其实都在反映一个问题,宋代男子娶妻非常看重妻子的嫁妆。而且聘娶的妻子在夫家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陪嫁资装的厚薄。

根据宋代法律,妇女陪嫁资产及用嫁资所置产业,“以夫为主”。但习惯上,可归入妇人名份,本人有支配权。这样,随嫁资产越多,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嫁奁越丰,越能讨得舅姑(公婆)与丈夫的喜欢。相反,那些资产浅薄,无补于夫家的贫妇,其地位如同婢妾,不但受到丈夫舅姑的残虐,甚至被驱逐离弃。至于那些因贫原本就无妆奁嫁资的妇女的命运,则更为悲惨。这种“娶妇直求资财”风气的蔓延,而女家为提高女儿在夫家的地位,被迫倒箧倾橐,正是宋代厚嫁成风,以至出现嫁女之资超过娶妇费用的主要原因。

而且最主要一点,宋代规定,父母兄弟分家,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范围。这也促使世人愿意分一点资产给女儿随嫁,既可提高其在夫家地位,取悦舅姑与妯娌争宠,还能在兄弟分居后,作为女儿女婿的生计。盛老太太为什么要给明兰那么多嫁妆,不仅是为了让明兰过上富裕的生活,更是为了给她撑腰,让她不在顾家看人脸色罢了。

宋代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择婿重视进士不问门阀。除了重视钱财外,女家在择婿时,十分注重本人情况,尤重进士。宋代推行重文政策,重人才,重知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改革、发展科举事业,通过对科举考试实行殿试、封弥、锁院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较好地改变了唐代科举选士被士族官僚把持,舞弊现象严重,经常出现寒门士子落第,豪门贵族子弟中举的不正常现象。在此同时,自太宗朝起,又极大地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

据统计,两宋三百余年,科举取士包括进士、诸科、特奏名总数约有十万人之多。这就使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有了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的机会。一旦金榜题名,便身价百倍,前途无量。正是“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尤其是考中进士的,不但升迁快,而且容易进入馆阁清显之地,进而进入宰执、侍从等高级官僚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宋代士子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入仕做官、仕途辉煌的真实写照。

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宋人普遍以“子为进士而女嫁土大夫”为最高荣耀,不仅估计子侄科考,在择婿方面也以进士为重。所以知否这部剧中,顾二郎、齐衡、盛长柏,盛长枫虽然是官家子弟,但他们并不靠祖先荫保,而是通过科举入仕,以显光宗耀祖。所以父子、兄弟、子侄、连襟同朝为官的甚多。知否中如盛家父子,顾家父子,齐家父子等。历史中欧阳修原配夫人胥氏死后,参知政事薛奎将第四女嫁与欧阳修。在这之前,薛奎又将第三女嫁给了与欧阳修同榜进士王拱辰,后王拱辰所娶女病逝,又娶欧阳夫人之妹。为此,欧阳修戏谑曰:“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史载在真宗、仁宗两朝为相的王旦择婿也是“不求门阀”,当看到范令孙有学行,登甲科,人品高洁,即“妻以息女”。像王旦这样身居宰相显位的大臣,择婿唯进士为重的现象,在宋代还有不少。记得知否中,长柏一举高中进士,顿时左右官家富族皆过来靠拢,争先恐后拉扯他要去某府某府做客,既是所谓的“榜下捉婿”,其实这种现象是真的存在的。如宋代冯京,自乡试、礼部到廷试皆得第一,顿时权贵百官皆求为婿,最后宰相富弼招到他为婿。

如果说,身居高位的宰执们择婿重进士还出于重才惜才,被选上者亦心甘情愿;那么,一些有权有势的达官贵显,择婿重进士则更是不择手段,上文提到的冯京就被二家权贵强逼为婿,一家是张尧佐(张贵妃的父亲),一家是张耆(太后的宠臣),只是都被他巧妙谢辞。是不是跟知否中齐衡类似,被荣贵妃的妹妹荣飞燕和嘉柔郡主同时看中,两家为了得到齐衡这个便宜女婿,先是郡主家绑架荣飞燕,致使好好女孩被被玷污,后是逼迫囚禁齐国公,逼迫齐衡娶妻。荣家被摆了一道又投诉无门,最后荣贵妃联合反王,造反杀死郡主一家。弄得两败俱伤。

在宋代,有钱人家的女人是不愁嫁的,最可怜的是哪些没钱的孤女,一般过了待嫁的年龄,因为从小贫寒,没有雄厚的资产,所以无人问津,很多孤女出嫁,都是靠着族中接济嫁妆才得益出门,还有很多贫寒女子,因为无钱无势,只得靠着年轻卖给别人做妾婢,或者流落烟花场所卖笑度日,或者进去道观庵堂了此惨生。

明兰的母亲必然是因为家道中落,为了弟妹的生活,才卖给盛肱做妾,这一卖也注定她的悲剧。书中林噙霜也是孤女,按着盛老太太主意是给她找个正经人家做妻的,只是她贪慕虚荣,巴上盛肱这个未来主君,正所谓始乱终弃,自然没有好下场。在那个年代,女人做妾是没有出头的。所以盛肱这个混账老爹虽然糊涂,却还是疼爱自己的女儿的,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几个庶女去给人做妾,找女婿也以人品才学为准。还算没糊涂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