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打个点滴,居然手坏死了

那天,我们正在手术间准备开始麻醉。绝大多数的麻醉药需要从静脉通道给入。因此实施麻醉之前,首先要在病人身上打一个点滴。

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护士三方核查信息完毕,护士开始了打点滴。这台手术是剖宫产手术,手术中血压波动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点滴是非常重要的。

剖宫产麻醉大多数都采用椎管内麻醉,因此按照正常流程,打完点滴,大家就要把孕妇翻成侧身的状态。翻过身之后,就到我出手的时候了。一、二、三…,三下两下我就找准了准备穿刺的位置。下一步,就是消毒、铺巾和穿刺了。但当我戴无菌手套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扫了一眼孕妇胳膊上的点滴。这一扫,虽然只是一个习惯动作。但突然之间,我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我放下了手中的手套,必须亲自检查一下静脉通路。因为即将要实施的腰硬联合麻醉(椎管内麻醉的一种)几乎必然会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很多时候可以从血压下降的程度判断麻醉是否起效了及麻醉的范围有多大。因此,用药物干预血压也几乎是必然。用药,就得有可靠谱的静脉通道(点滴)。如果看到血压下降了,而那时又没可以给药的点滴,就不只是出汗的事儿了,那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当看到莫菲氏壶(点滴管上那个一滴一滴的小壶)里面的水滴确定不动后,循着点滴管,我向下查看着点滴情况。整个管路都没问题,捏一捏点滴管,回血也正常,那是哪里有问题?

没道理啊?难倒胳膊的静脉被压导致的吗?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疑问。

​突然,我赫然的发现,孕妇胳膊上居然还绑着刚刚打点滴的止血带。我迅速的解开了止血带,莫菲氏壶里面的液体迅速的成串滴下来。刚才护士一定是太忙了,忘记解开了。我没有吱声,转身就去麻醉了。虽然我没说话,但巡台的护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刚要上前向我解释什么,我示意她继续干其他的活。

麻醉很顺利,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当什么事儿都没有的时候,我把扎点滴的那位护士找来。我说:忘记解开止血带了吧?只见她非常不好意思地说,病人刚进来,一忙活就忘记了。我说:没事儿,谁都有忘的时候,谁也不是机器人,这就是为什么要规范化操作的原因。当个人不在状态或者因为突发的事情影响的时候,只要大家都按照操作规范来,就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来,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这是一个真实的事儿,非常惨痛的教训。

其实事情很简单,但就是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事儿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是发生在某医院的事儿:

那天,病房护士小刘去给一位老大爷扎点滴。老大爷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一看到医护人员紧张得都不敢说话。老大爷血管很好,小刘一下就把点滴扎上了。正在贴胶布的时候,同房间的另一个病人喊她:护士,我的点滴完了,赶快给我拔了吧。小刘抬头看看那人,看上去就有点不太好惹。因此,贴完胶布就过去拔那个人点滴了。拔完点滴,那个人又找她墨迹了半天。因为病房很忙,小刘心里很焦急。总算把那个人的问题回答完了,小刘拿起扎点滴的盘子就跑向另一个病房了。此时,已是临近下班时间。到交班的时候,小刘告诉接班的小张:102房间那个曾大爷有一组液体没点完,这组是钾,需要点六个小时,等点完你就给拔针就行。小张说:放心下班吧,有我呢。

​然而,六个小时以后,在小张估计快点完去病房巡视的时候,她猛然发现老大爷的胳膊有点不对劲,点滴的这条胳膊明显比另一只粗,而且明显发紫。问老大爷有什么感觉没有,老大爷说:一开始又麻又疼,过一会就好了。看着你们忙,寻思不疼就没事儿了。小张迅速查看着胳膊,赫然发现胳膊上居然还系着止血带。摸着冰凉的胳膊,小张知道:出事儿了。解开止血带后,她迅速打电话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听到这个消息,迅速从家里赶来。可是,由于缺血时间太长,曾大爷的手最后截肢了。​

这个惨痛的教训提示我们:打完点滴,一定要查看点滴是否通畅;作为病人,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或者护士报告;作为护士,涉及到交班,一定要仔细做好交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