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刘亢丁委员:用远程医疗缓解就医“拥堵”

远程医疗可以有效解决大医院就医“拥堵”的问题。 孙建一 摄

履职路上,市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亢丁时刻关注着百姓需求和呼声。针对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患者苦不堪言的现状,刘亢丁委员开出“远程医疗”药方,治疗大医院就医“拥堵”顽疾。

“远程医疗不仅可以缓解各级医院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偏远地区患者转诊比例高、费用昂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医院的医师水平。”刘亢丁委员建议我市大力推广和普及远程医疗,实现小病在当地治疗、疑难病迅速转诊、康复管理回基层。

建设远程医疗平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在基层医院配置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麦克风,就可以携手上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现在远程医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收费标准尚未制定。明确而又统一的收费标准,是普及和推广远程医疗的前提条件。”刘亢丁委员说,贵州省已经率先制定了远程医疗收费标准,远程医疗粗具规模,值得我市学习。

远程医疗需让百姓用得起。“有了明确的收费标准,就可以逐步将远程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群众看病减轻负担。”刘亢丁委员表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或者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不仅节约了百姓看病费用,也为百姓节省了往返医院的交通、生活、陪护等费用,给群众真正带来实惠,更为远程医疗推广提供了动力。

远程医疗还需让医生喜欢用。刘亢丁委员认为,医生激励机制形成后,优质医疗资源自然而然会向基层医院倾斜,对基层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反过来说,也保证了上级医院医疗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和节约。

远程医疗需扩大覆盖范围。“远程医疗不能只考虑医联体内的医院,更应该将网络布局扩大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甚至是村卫生室,打通百姓看病的最后一公里。”刘亢丁委员认为,切实提高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才能改善基层群众看病体验和效果,进而逐渐转变患者“有病就去大医院”的观念。

记者 陈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