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甘肃:援鄂护士何亚瑞在武汉抗疫感悟

甘肃:援鄂护士何亚瑞在武汉抗疫感悟

2020年2月17日,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接到了前往武汉抗疫前线的通知。一大早,看到各级领导不顾严寒为我送行,并且殷殷嘱托,我深感责任重大。当天我便随平凉医疗队到达兰州,和省内其他医疗队集在这里合,之后我们经过2天系统的培训,使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诊疗,护理以及自身防护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省上不仅给医疗队配了专门的心理护理专家,关注着我们队员的心理健康,而且物资也准备的非常充分,电热毯,冲锋衣,生活护理包等等,凡是能想到的,都为我们准备好了。


19日我们到兰州中川机场,带着林铎书记,卫健委郭主任,杨书记的嘱托,以及家乡人民的期望登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我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起飞竟是以一个逆行者的身份,并且带着这么光荣的任务,我觉得无比自豪。机长和乘务员以各种方式给我们加油鼓励,并把飞机上仅有的物资都发给了我们,下机之前,乘务员向我们鞠躬致敬,说待疫情结束后,接我们回家,一下子,那种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包裹着我,从来没想到,我也有机会为祖国,为人民的安康幸福做出贡献。我对最初的选择坚定不移,相信,在党和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各行各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武汉一定能赢,湖北一定能赢,中国一定能赢!


飞机落地前,在武汉天河机场的上空,看到武汉这座城市,虽然灯火通明,却不比以前的车水马龙,机场“武汉欢迎您”的话语看起来也是那么孤独,像极了生病的孩子,让人心疼,忍不住想去拥抱他。想起流浪地球电影里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我只想说,武汉,我们来了,全国各地战士们都来了,请相信,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打败病毒,一起去迎接新的春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下机后,经过短暂的集结停留,在当地政府引导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有序分乘大巴车向驻地驶去。在车上,队员之间也在交流:“我们的驻地在哪里?”“我们即将工作的医院在哪里?”“如何能将防护做的更好,防止院感?”等等,大家的心情,有着急,有担心,有不安,更有坚定……

大巴车在行进,“看!我们现在在长江第一桥上、有红点的那个就是黄鹤楼、这是龟山,这是蛇山,那是红楼……”司机师傅热情的给我们介绍着。夜晚的大桥、黄鹤楼在疫情时期,在灯光的映衬下仍显示出她的壮观与美丽。晚10点左右,我们到达了驻地,当地政府安排的非常周到,我们迅速入住,并且送来了晚餐,同时也安排了接送医护人员的班车,我们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热情,谢谢!

经过紧张有序的培训,护长组长给我们反复强调穿脱防护服的注意事项,督促我们在驻地多次练习,确保万无一失。2月22日,我们要进病区了,白衣着身,是我们出征战场的铠甲。我们上的第一个班是夜班,那天晚上的雨特别大,但是司机师傅早就把公交车停在了驻地门口。我们六人一行坐了公交车,无人出声,都这样静静的坐着,紧张、忐忑、好奇、恐惧、不安,各种复杂的情绪笼罩了整个车厢……途中经过了一个方舱医院,我想到进修学习时认识的战友,作为第三批,第四批队员进去方舱的队员,他们是不是就在那里,他们正在竭尽所能的救护着每一个生命。

大约40分钟车程,到达目的地。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牌子立在眼前,显得似乎有些凄凉。组长带我们进入病区,大家按照训练的要点穿好防护服,互相检查,组长更是要一个一个检查我们的护目镜是否防雾处理到位,口罩是否严密,手套大小号是否合适,防护服有没有破损,不敢有一丝马虎。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新冠病人,然后很多个第一次在各种复杂的情绪下开始了。进入病房,能看见的只有队员们写在防护服后背和前胸上的地区、名字。在层层防护用品的包裹下,行动能力都比平时困难很多,平常在ICU处理大小便、打针输液、喂药、喂饭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可在这里,却是异常的困难,因为当身体曲线变化的一瞬间很可能造成面部的暴露,这里的每一项护理工作,每一个动作都是对体力和耐力的考验。而病房的消杀更是重中之重,有一次拖完楼道,两只靴套底子都破了,我立即按照培训的应急预案流程处理,所幸没有大碍。因为生死相托,感控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消毒不仅是医患能够直面病毒的前提,也是阻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此刻,想到更多的是如何让消毒进行的更彻底一些,一遍遍的喷洒地面,所有物表消毒,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及时清理病房和楼道垃圾,整个病区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这样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安全感。

疾病虽恶,人心向暖。病区里有位老爷爷,82岁了,每次进了他的病房,爷爷都会拍着床边说:“丫头,坐,快坐下来歇会。”并且还要给我吃的,当时气憋,呼吸困难,全身潮湿,视线模糊等等所有的不舒适好像都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给我战胜疫情的信心。有位阿姨看见我们进去,就立马转过身背对我们,说话时也特意低着头,我对她说,“没关系,我们穿的防护服”,阿姨说:“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们武汉人民的救命恩人,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们,说什么也不能让你们受伤害”。是多么可爱的一群人啊,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折磨痛处,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我上第三个班时病区新来的一位92岁的老爷爷,早上发药,他拒绝,打针,他也拒绝。他拒绝一切治疗,甚至说吃药打针就是让他死,老爷爷的病情也不轻,看着这种情况,我作为责任护士,很着急,我联系了我们团队省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师帮我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联系到他的女儿,告诉她老爷爷的情况,并按老师教的办法告诉她如何和爷爷沟通,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爷爷终于接受了治疗。当我再一次接班时,爷爷的监护仪已经撤走了,病情也比之前好转好多,爷爷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病魔。从这件事当中,我也深刻的认识到老年人的孤独感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再护理别的老人的时候,我便细心观察他们的需求,用心用爱去陪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经过几个工作日,我们的工作流程都熟悉了,身体也好像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及模式,来自不同医院的战友也配合的异常默契,医护合作也很完美,看着病区病人好转,虽然身上披的是层层的防护用品,但在病人出院的那一刻,都值了。虽然经过这么多天,每天几十次消手,手都皲裂了,鼻梁及脸部皮肤也出现了被口罩护目镜压出的伤痕,但是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大家脸上挂着的都是坚强的笑容与战胜疫情的信心!

“嘘,小声点,辛苦一天的天使们在公交车上睡着了,不要吵到她们。”

武汉街道里最亮眼的风景便是接我们上下班的公交车。每天看见白玉兰酒店的公交专车,我就很兴奋,因为坐在车里,看着沿路美丽的街景,听着司机师傅专门播放的动听的音乐,才能感觉自己能身在一个坚强无畏的城市,和他们一起共克时艰,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下班的路上我们往往会闷头大睡,有一天,我没睡着,才知道,每次我们睡着,司机师傅会下意识放慢车速,他同跟车的师傅说:“这些孩子上班太累了,下班就都睡着了,走慢点吧,怕耽误休息时间,走快点吧,又怕把他们颠簸醒来,该怎么搞?武汉欠全国人民啊!”听的我不禁落泪,他们又何尝不是早出晚归,甚至还要牺牲晚上的休息时间,而且坐车的都是医院出来的高风险的医生护士,他们毫不畏惧,总是按时按点接送我们,该说感谢的是我们啊!

平凡的英雄才最伟大

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虽然大多数人守在家里,为疫防疫做着自己的贡献,但总有一些人,为了更多人的安康,勇敢的走出家门,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机。街道里不乏外卖小哥哥的身影,队长联系了1一个为我们购买生活用品的小哥哥,那天我需要一个体温计,联系了小哥哥,没想到,不到半小时就把体温计带来放在了我们的外卖寄存处,不是下去取饭,都不知道已经送来了,我问小哥哥多少钱,他说我给您放那就是不要钱,我心想虽然这不值多少钱,但这是他冒着风险,花了心思送过来的,可是我多次转给他红包,他都拒绝了。这个城市充满了爱,这个城市所有的人更值得我们去深爱!

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在无数英雄的努力下,胜利指日可待。冬已末,春可期,春天的气息是希望,希望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是任何语言都表达不出的感动,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待疫情过去,我和战友约好再赴武汉来看我们战斗过的城市,看它重生后的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