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累计2500公里接送130多位病人到19家医院,51岁干部一月跑成“活地图”

楚天都市报3月5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昌宣)“小王,不要跟着导航走,要从三弓路进,穿过一个社区绕进去……”昨日,51岁的冯宇雁“自带导航”指挥着队员将一名病患接送到指定地点,自己则独自前往另一地点接一名病人去隔离点。

冯宇雁是武昌区珞珈山街公共服务办公室科长,此次疫情期间被临时任命为珞珈山街医疗组副组长,分诊治疗和转运病人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经过一个月的打磨,如今他已“自带导航”,心里有本“活地图”。

武昌区珞珈山街医疗组刚成立的时候,固定人员只有冯宇雁一人,主要工作是转运重症患者。“街道指挥部告知病人具体地点和信息,由我将其转送到定点医院。”冯宇雁二话没说,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为转运车辆“保驾护航”。最艰难的时候,他既当司机、又当转运员,还兼任跟车人员,夜以继日奔走在转运病患的战线上。

慢慢地,转运组扩展为包括3名专职司机在内的9人转运团队,还配备了3辆转运专车,转运对象也调整为辖区所有病人。除了将出舱患者接到隔离点,将隔离期满人员送回家,送病人去医院做核酸、CT检测,有时还要送其他基础病人去医院就医。

“工作最晚到临晨3点,最早也要持续到晚上12点左右。”冯宇雁说,多的时候,一天要接打300多个电话。

一个月下来,冯宇雁驾车护航、与转运病患同车护送里程超过2500公里,遍及武汉市19家定点医院,转运了130多位病人。对各家医院的到达路线、进入方向、发热门诊位置、交接程序等了如指掌的他,跑出了一条“珞珈转运路”,还笑称自己已经成了此次抗“疫”战斗的“活地图”。

转运人员经常会近距离接触病患,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冯宇雁细心地给每位队员准备了一个小喷瓶,里面装满医用酒精。每一次出任务,他都会再三叮嘱队员,要随手带着小喷瓶,随时对门把手、袖口、鞋底等部位进行消毒,防止感染。每趟任务回来,他都叮嘱队员及时将小喷瓶里的酒精补满备用。截至目前,转运团队工作运转及人员身体状况均保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