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高山流水:徐悲鸿和齐白石的温情故事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民国画坛的风气亦是如此。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民国画坛中文人之间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知己之交便显得尤为珍贵。

齐白石深深地被徐悲鸿的坚持和执着打动,终于答应到学校里任职教课

徐悲鸿,一位致力于改良中国画的中西融合型画家,齐白石,一位从继承传统中创新的保守型画家。两位艺术家对中国画的理解、追求和探索方向存在着极大差异,然而,两人的友谊长达25年,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木匠也能当教授

齐白石《寻旧图》 151.5厘米×42厘米 北京画院藏

1928年,“北漂”近十年的齐白石终于在北平站稳了脚跟,此时的他刚刚经历了自己在艺术上的“衰年变法”,大写意画风的“红花墨叶”虽然仍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是却在市场上渐渐被人认可。这一年,风华正茂的徐悲鸿留法归来,受聘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此时的徐悲鸿风头正劲,大胆提出中国画的革新主张。所以徐悲鸿在见到齐白石的画后大为心折,两人初次相识,便因共同的艺术旨趣和革新精神结为知己。

徐悲鸿《千里驹》 52厘米×78厘米 193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还力邀齐白石出山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在心里却犹豫了,面对老人的顾虑,徐悲鸿并没有放弃,反而“三顾草庐”客客气气地邀请,白石老人也被徐悲鸿的执着和真诚所打动,终于答应去担任教职。当时京城画坛门户之见深重,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也多受人排挤,而徐悲鸿敢于在执掌艺术学院期间启用众所争议的人才出任教职,用人的魄力可见一斑。

齐白石曾欣然赋诗“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以此感佩徐悲鸿的知己之慨。

齐白石《墨虾》 24厘米×29.5厘米 193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千里传书显温情

可惜单枪匹马的徐悲鸿没有抗衡住教学改革的压力,短短数月后,他便辞去职务离开北平只身南下。面对好友的离去,齐白石怅然若失。然而远隔千里的地理距离并没有隔断徐、齐二人的交往,

相反他们之间通过书信的传递、画作的互赠等诸多小事而显得更加温情。

齐白石《山水》 72厘米×29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齐白石辞去艺专教职,深入简出,甚至停止卖画以拒绝日伪人员的骚扰,表现出一位文人的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烽火连天的战乱阻隔了徐、齐两人的相见,徐悲鸿心中既感佩老人的气节,又时时刻刻惦念着他的安危,常常在百忙之中去信问询老人的身体和生活近况。

徐悲鸿寄给齐白石的信札 北京画院藏

1938年的夏天,已经78岁的白石老人喜得贵子,取名良末,意为最后一个儿子。此时的徐悲鸿远在千里之外的桂林筹办抗日赈灾画展,他在听闻这个消息后也为老人高兴,欣然挥毫一幅《千里驹》寄赠齐白石作为贺礼。而白石老人收到徐悲鸿的贺礼后,也精心绘制了《墨虾》

小册回赠老友。多年后的一天,齐白石牵着这位幼子的手来到徐宅拜访,向老友徐悲鸿表露自己的托孤之情。据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回忆说:“当时齐白石先生说自己年事已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小孩,希望悲鸿能在自己百年之后对幼子多加照料。”奈何造化弄人,比齐白石小32岁的徐悲鸿却突然病逝,走在了齐白石的前面,令人唏嘘不已。

徐悲鸿、廖静文便笺一通 24厘米×17.5厘米 北京画院藏

会间相聚成诀别

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徐悲鸿担任执行主席并主持会议,齐白石也是参会代表之一。会议结束后,徐悲鸿搀扶着白石老人一起在怀仁堂门口等车,两人亲切地叙谈着。未料当晚徐悲鸿便因过度劳累而导致脑溢血复发,三天后病逝于北京医院。

齐白石篆刻“知己有恩” 1933年 北京画院藏

徐悲鸿去世后,齐白石身边的人考虑当时老人已是93岁的高龄,而且他又与徐悲鸿的感情深厚,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他。每当老人问起,大家便谎称徐悲鸿出国公干了。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一件徐悲鸿、齐白石合作完成的作品《斗鸡图》,画中左侧为徐悲鸿题跋:“丁亥小除夕停电之际,暗中摸索,为刘金涛君糊窗,悲鸿漫笔。”画面中两只一高一低相向而立的公鸡出自徐悲鸿的手笔,也许是因为1947年小除夕夜的停电,使得他没有将画中背景完成。画面右侧为齐白石题跋“九十四岁白石补石并花草”,白石老人在两只公鸡的下方补画了石头和丛草,也就是说94岁的齐白石在补画这幅作品时,徐悲鸿已经离世了,这幅作品是两位至交好友在阴阳相隔的情境下合作完成的。画中的上款人刘金涛是深得徐悲鸿赏识、齐白石信任的青年裱画师,他拿着徐悲鸿未完成的作品找齐白石补画,也许是为了向老人隐瞒徐悲鸿已经去世的消息,而编织的一个美丽谎言。

齐白石、徐悲鸿合作《墨虾蜀葵》 101厘米×35厘米 194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直到1956年,齐白石才得知好友徐悲鸿去世的消息,他匆匆赶到自己曾无数次到访的徐宅,却看到门前熟悉的“徐宅”已经换成了“徐悲鸿纪念馆”的牌子。齐白石站在徐悲鸿的遗像前深深鞠躬,沉默良久才开口:“悲鸿先生,我来看你了,我是齐白石啊……”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斗鸡图》 103厘米×79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齐白石有一方印章“知己有恩”,在印章的边款上他刻道:“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记之。”面对徐悲鸿这位比自己小了30多岁的忘年交,齐白石心中常怀感恩之情,也多次对身边亲友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2018年4月刊《这对忘年交为我们书写一段温情》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