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不到20万也能买“途昂”?论打磨卖相,我只服大众!

上汽大众可能是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合资企业。从早年间的帕萨特领驭,到紧凑级车销量之王的朗逸。这些车的技术实力算不上出色,可上汽大众偏偏能够把这些“卖相一般”的食材,炒出花来。

最近,上汽大众公布了自家入门级SUV——Tharu的官方图片。乍一看,这款车好似一部“小途昂”。莫非这又是上汽大众本土开发团队的新作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但也不是”。

“小途昂”,只是表象

先要弄明白一个东西,上汽大众在国内的SUV车型目前有途观、途观L与途昂。而途观已经上市多年濒临换代,途观L加长过后车型定位多多少少往上提了一截,所以上汽大众需要一款入门的紧凑级SUV车型来巩固销量。

这便是Tharu的由来。只不过,这位“老三”却一点也不给二哥途观L面子,为什么?因为它的外观直接看齐了大哥途昂。不可否认,很多中国消费者买SUV看重的是这一类车型霸气硬朗的外观,所以在国产的上汽大众途昂身上,大众第一次用上了全新的前脸设计风格。上汽大众Tharu沿用了这样的设计风格,矩形前大灯组与格栅相连,搭配粗犷的前杠造型,突显出硬派的气息,很魁梧。

左:Teramont途昂;右:Tharu(中文名未公布)

其他部分的外形设计,就很“常规”了。Tharu采用了双腰线设计,其中一条腰线贯穿前大灯组与尾灯,很有力。尾部造型上,Tharu采用多线条勾勒出较强的层次感,细长的尾灯组内部为LED光源,点亮后比较引人注目。虽然不会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设计,但这是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能接受的外形,也是一个很难出错的外形。对于一台要走量的SUV来说,使用这样的设计风格并没有任何不妥。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结合

那么问题来了,Tharu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如果你有了解过上汽斯柯达最新的产品的话,相信你已经知晓了,上汽大众Tharu和上汽斯柯达柯珞克是两款姊妹车型。

左:斯柯达柯珞克;右:大众Tharu

我们把两台车车身的图片放在一起,首先能看到的是他们拥有相似的设计风格,都是偏向硬朗;其次是前悬后悬长度以及侧窗的大小也很相近;还有两部车的尺寸,车长都在4米4上下,车宽都在1米8山下,车高都在1米6上下,轴距都在2米6上下。最后是动力总成,他们均使用了1.2T和1.4T两台发动机,分别匹配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

而斯柯达柯珞克这台车,其实是斯柯达Yeti的换代车型。它用上了最新的MQB平台,使用了斯柯达最新的家族式设计风格,进入中国以后它还大幅度的加长了轴距,让后排有了更宽敞的乘坐体验。它是大众集团花了大力气开发的入门紧凑级SUV,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上汽大众所做的工作,是把一台已有的产品再做本土化的改造,比如换上途昂魁梧的前脸,这样能够让这部本身实力就很强劲的SUV,拥有更好的卖相。所以我们之前才说,它是一台本土化开发的SUV,但是内核却是来自全球车型斯柯达柯珞克。

又是一次精准制导?

现款途观的指导价从19.98万-23.78万,加上优惠政策以后,价格会变成17.58万-21.38万左右。上汽大众Tharu能在这个价位区间里大展拳脚吗?

在这个价位段内,Tharu主要迎战的对手还是以日韩为主,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自主高端品牌旗下的SUV车型。相比较于丰田RAV4、日产奇骏、现代途胜等等紧凑级SUV来讲,Tharu的竞争力很强。加长之后的空间,先进的MQB平台,迭代之后的1.4T+7DSG动力总成,这些保证了它的产品力,再加上大众一贯在细节上的精细度,还有相对便宜的售价以及魁梧的造型,这些卖点对于消费者来讲几乎是拳拳到肉的。

那它和售价13.99万-18.59万元的上汽大众斯柯达柯珞克相比起来呢?虽然技术一致,但是公认的斯柯达的品牌影响力还是不及大众,所以两款车做出区分度就有了天然的优势。斯柯达坚守性价比路线,以实在的风格取悦那些工科男,而大众拥有更优秀的用料、更精细的做工,自然也有高级的定位。这便是上汽大众Tharu和上汽大众斯柯达柯珞克的不同之处。

有人说,上汽大众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花小钱办大事”,这一点我非常同意。就拿Tharu这款车来说吧,它不需要什么研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在已有的斯柯达柯珞克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本土化改进就行了。但是Tharu的出现,恰好顶替了即将退市的途观,又定位比柯珞克稍高一级避免了内斗,丰富了上汽大众的SUV产品线。

长远来看,在紧凑级SUV市场大热的环境之下,上汽大众Tharu很有可能成为一款月销2万的产品。我们已经闻到了入门紧凑级SUV市场一丝血雨腥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