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乾隆:“皇阿玛!”雍正:“滚,朕没你这么没品位的儿子!

有时候龙生龙凤生凤这话吧,也并没有非常灵验,比如像雍正爷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审美,可是半点都没遗传到乾隆爷身上,父子俩同样都是大清朝的皇帝,风格怎么能差这么多?

为什么这么说,先来看看乾隆爷给我们的大惊喜,首先这个惊喜的体积它就很大:就问你,我乾隆爷这审美倾向混不混搭,花不花哨,扎不扎心!

然后再来看一组对比:乾隆时期的粉彩百花图葫芦瓶vs雍正爸爸时期的柠檬黄直颈瓶。

黄地洋彩锦上添花暗八仙双龙耳瓶vs青花淡描双勾竹纹梅瓶

黄地轧道洋彩缠枝西番莲塑五螭龙纹瓶vs白釉暗刻龙纹蓝釉长颈瓶

不用怀疑,左边的全是乾隆爷时期的杰作,那叫一个花里胡哨、万紫千红,特别是那个葫芦瓶,真是恨不得把所有色都往上怼;而反观他爹雍正,两个字,简单!四个字,简单素雅!但是美啊!没有夸张的形式、复杂的花纹图案,无一例外的淡雅隽永、高端大气,一种“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风格扑面而来。

你以为这就是乾隆爷的巅峰了吗?并不,接着看:像这样辣眼睛的瓷器,出现在各大博物馆的清朝瓷器展厅里真的好吗?

然而这些花里胡哨的瓷器并不是他最大的爱好,乾隆爷生平最大爱好,非四处题字盖章莫属了。例如这样,好端端的文物就这么被糟蹋了。

再比如这样,没什么好说的,那就标个“甲乙丙丁”的序号吧!

除了在瓷器上提点字、刻点诗啥的,乾隆爷还有个外号叫“爱新觉罗·牛皮癣”,因为据《乾隆宝薮》记,他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多个,盖在每一幅他喜欢的字画上,有时候盖章还不够,还要题字。留白是什么?满满当当的才好看。

比如经过了乾隆爷手的王羲之《快雪晴时贴》、再比如王献之的《中秋帖》

最惨的莫过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别人题字都注意不破坏原字画,乾隆爷从来不在乎这种细节。写得好,合朕心意,那就赏个“神”字吧。

名家过手题字的字画大都身价会有所上涨,而过了乾隆爷手的字画真的不是一个惨字可说。唯一一幅幸免于难的是《富春山居图》,你以为是乾隆爷意识到了自己在搞破坏吗?并不!只是他把真品看做了赝品,于是赝品为真《富春山居图》挡了一劫。

逃过一劫的真品

接下来这幅图应该是雍正爸爸对儿子审美的心声了。

风格这种东西,可能真的很难遗传吧,但这大概也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乾隆早年登基时,国家是风调雨顺,大家生活蒸蒸日上,乾隆爷作为一个有钱的皇二代,什么都不愁,哪里还会认真学点啥。

而反观他的雍正爸爸,隐忍了四十多年,千辛万苦才登上皇位,那必须是有啥会啥,审美情趣这方面当然不在话下,尤其是在瓷器方面,雍正时期官窑瓷器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清朝的巅峰,因此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些简单却又透着高端大气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