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天安门登基第一人——明仁宗

说起在北京天安门上举行登基大典的第一人,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尽管在位时间很短,不到一年时间。但他性格宽厚,登基后立即废除了很多父亲明成祖朱棣时期设立的苛政刑罚,赦免了很多因为“靖难事变”牵连到的大臣家人,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另外看到父亲朱棣时期由于多次北伐和出使西洋造成的税赋过重,民间凋敝,下令减免赋税,对于灾区无偿赈济,开放山泽,供农民渔猎,与民休息,极大的缓解了朝廷内外矛盾,较有名的宋仁宗不遑多让。


在他还是太子时,一次路过邹县,看到野外到处是捡拾草籽的人,于是停下询问缘由,乡民回禀说灾荒时节,没办法只好以此度日。仁宗又往前走了几步,看到道旁有民房,于是下马进去查看,看到老幼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锅灶上都布满尘土,叹息道:“乡民都困苦到了这种地步,怎么朝廷里却没人上报?”于是让随从拿出钱来分给四邻,又把随身带的食物分给乡间耆老妇孺,把大家叫到一起一一询问灾情疾苦,都问清楚了才动身离开。

半路上遇到了闻讯前来迎接的山东布政使石执中一行,仁宗责问他:“民间已经剥皮食草,困苦不堪了,你作为当地父母官,扪心自问一下,可曾为他们考虑过一点吗?”石执中辩解说已经把受灾的地方都免除了当年的赋税了。仁宗骂道:“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扯什么征税不征税的。你快去督促郡县打开官府仓库安排救济灾民,近的地方限期三天,稍远的限期五日内务必办好。”

石执中又问每人发放三斗粮食可以吗,仁宗骂他:“三斗能支持多长时间?每人发给六斗。你不要怕开了官仓会被皇帝处罚,我自会找皇上说明灾情。如果责罚由我承担。”于是灾民得到安置。

还有一次,监管城门的太监是仁宗的亲信,他举告值守城门的城门郎(武官官职)擅离职守、喝酒误事,仁宗亲自过问案件,城门郎说自己因为家里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事先已经和监管太监告了假,只是因为以前的罪过太监,被他借机诬陷。仁宗问清情况后,重罚了太监,并且让司礼监张榜公示罪行,下令以后太监报告问题如果虚构不实的话,一律从重处罚,从此宫里风气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他多次因为不赞成朱棣大肆株连,动辄抄家灭族的过激政策上言劝止,而被朱棣责骂,甚至一度差点被废了太子之位,但始终不改宽厚初心,以诚待人,尽自己所能进行纠正。

可惜的是,仁宗仅仅在位10个月时间,期间整个朝政上下都得到了很大改观,在他按照自己“致君尧舜禹”的目标全身心的迈进时,却突然病逝,英年早逝,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