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医院快线」观察员“天眼”实时提醒,隔离区医护安全有保证

文/羊城派记者 张华图/通讯员 薛冰妮 朱健 高龙

收治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的医院负压病区是最危险的一线。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治疗,如何预防他们避免发生职业暴露而感染?

近日,作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已收治12例确诊病例,还创新设置了感染控制观察员,备受一线医护人员肯定,被提醒的医护人员都感叹“幸好有你”!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观察员邹雅

观察员:火眼金睛看细节,防医护“暴露”

在珠江南畔,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466号大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有一栋5层小楼。小楼在高楼林立中并不起眼,这里曾经是“抗非”主战场,曾成功救治过215例疑似非典患者和确诊非典患者。

现在,17 年后,这里又成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核心战区”。现在已有6例确诊患者在里面接受治疗。与17年前不同的是,装备升级了,现在患者住在感染控制设施完备的负压病区。

观察员李莹正在给医生整理面屏

据记者了解,该院收治的确诊患者都住在这里一楼的负压病区,除了隐私区域,摄像头布满了整个病区。监控台的后面是感染控制观察员。1月29日,该院感染管理科邹雅就是当班的观察员,她监控着面前的电脑屏幕有17个小屏幕的一举一动。

“今天,在负压病区里,23床的患者脱衣服,由于年事已高,脱得特别费劲,我们护士就帮他拉拉链,没有想到一用力,拉链刮破了护士的手套。”

女护士刚开始有点紧张,邹雅发现后立即叫停这位护士,指引她进行手消,重新更换手套,按职业暴露流程逐步进行处置,并安抚她的情绪。

由于她出现了小部分皮肤暴露在感染的空气中,邹雅为她仔细评估风险,并且安排好隔离单间进行医学观察。17年前参加过“非典”一线救治的邹雅拥有18年的护理经验,非常淡定。

指引正确规范操作

不单是在负压病区里,只要医护人员进出病区,观察员都要明察秋毫,换句话说,你穿防护用品和脱防护用品,每一步,观察员都火眼金睛盯住。

防护用品可阻挡病毒,然而医护人员穿着一身的防护用品,在负压病区工作几个小时,会感胸闷、头晕,甚至脱水,可能会心情急躁,在这种状态下,也难以避免在脱防护用品过程中出错。

1月29日中午,一名护士在离开病区的时候,脱防护用品的时候,口罩绑带卡住头花,长时间脱不下来,她就顿时紧张起来,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邹雅从监视器发现异常,赶紧拿起对讲机询问,了解情况后,邹雅耐心指导病区护士下一步该怎么做,并不断安慰她不用紧张。

邹雅和李莹指导负压病房内的工作人员脱防护服

来负压病区的工作,不单是医护人员,还有工勤人员,他们更加不熟悉流程。“你把眼罩往前拉,再往后拉……”负压病区出口处,一位负责清洁的工人大叔来到镜头前,邹雅一步步教他。

“这位大叔负责负压病区医疗废物、废弃标本的消杀工作,现在对流程越来越熟悉,现在表情也越来越轻松了,他自己也很高兴逐步掌握了要领。”

为隔离区的医务人员上一道保险

现在,负压病区里,观察员分两班,白班时间为7:50-17:30,晚班为17:30-0:00。

“感控观察员”由省二医医教部院感科和护理部安排感控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担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教部感染管理科科长林冠文介绍,观察员是很多感控中设有的角色,但是真正落实到位,省二医还是第一家。

实际上,观察员的创新与省二院拥有丰富的卫生应急经验有关系。这是广东省唯一省级应急医院,拥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他们还专门建立了涵盖各个专业的188人的特定传染防治医疗队。

“我们在国家应急医疗队的多次演练和实战中发现,在野外救援中,为了队伍安全,医疗队会设立安全官一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田军章表示,“脱掉从隔离病房出来的防护用品有20多个步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发生暴露。有的时候,医务人员并不知道自己在脱防护用品的过程中发生了暴露,所以设立感控观察员这个岗位非常有必要,能进一步降低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的风险。”

观察员邹雅通过监视屏正在和负压病房的工作人员沟通

17年前,这家医院在17个小时内就设置了非典应急病区,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17年后,他们增加了负压病区的观察员,也被大家视为医院为大家做的“一道保险”。

邹雅说:“我们在这里就想让一线医护人员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实时提醒他,医院整个团队在支撑他,拥有坚强的后盾。”

“负压病房是我们医院收治确诊病人的战地,这里是最前线,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在这最关键的地方设立观察员,降低感染风险,也给一线医务人员增添了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田军章院长很有信心。

观察员:我们就是前线“战士”的后盾

“17年前我还是实习护士,也是在这栋楼抗击疫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教部感染管理科邹雅笑着说。在她看来,当时一切都发生得很突然,他们一接到命令就马上行动,没有时间思考。

“当时成立病区的时候,一桌一椅一凳都是我们去布置的。”这家医院接到命令后仅花了17个小时就建立了非典病区。

“当时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紫外线消毒没有覆盖每个病房,空气消毒机,负压病房就更没有了,我们更多的是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当时戴着24层纱的纱布口罩,也能闻到空气里刺鼻的酸味。”邹雅说自己毕生难忘这股味道。她当时在老师的带教下开展消毒和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也是直接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

当时很多非典患者心理压力都很大,因为是不明原因肺炎,“我们是专业人士,只有你淡定了,病人才会放松。”

邹雅说,当时有一名大四学生感染了非典病毒,经过他们救治后顺利康复,后来很多年这位年轻人都逢年过节问候她和科室同事。

观察员李莹正在给进入负压病房的护士拉防护服拉链

回想起当年在一线,其实邹雅并没有向家人汇报自己在照顾非典患者。“当时也没有手机,后来家人知道后大为吃惊,说她胆子太大了。”邹雅笑着说,面对家人的心疼,她也就忽悠一下就去了。后来邹雅也一直在护理一线,在儿科和心内科从事护理工作。

现在在负压病区,邹雅每天都很忙碌。“医务人员要熟悉掌握操作步骤,按规范落实,并将感控意识贯穿始终,也不能光依赖观察员。但是出了错,也不要慌张,我们就是你的后盾,一定会指导你一步步做好。”

邹雅说,现在观察员的模式已经在兄弟单位推广开,因而经常去基层医院指导院感工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 审签 | 樊美玲 实习生 | 梁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