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探秘!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家!(可不是故宫啊!)

如果你问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家在哪里?

有人肯定会说:“你傻吧!故宫啊!”

答案:错误!

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家在这里!

到底是哪里呢,

答案是雍和宫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秘!

北京香火最旺盛的喇嘛庙——雍和宫

很多人一定会大跌眼镜,不会吧!

真的,这里曾经就是两代帝王的家!

康熙年间,这里最初为明代的太监的官房,后来康熙皇帝的儿子们陆续长大了,于是就把这里改造一下,赐给了四儿子——胤禛

康熙37年的时候,老四当时20岁了,被封为贝勒,

所以这里严谨的说,那时候应该叫贝勒府。

此处贝勒府位于在北京内城东北角,

离紫禁城比较远,

说明那时候的老四,在康熙心目中的位置也很远。

11年后,已经到了而立之年,

31岁的老四时来运转,被封为雍亲王,

可见这十几年,老四没少在老爸面前表现。

而当时的贝勒府也改称雍亲王府,简称雍王府,

由于胤禛排行老四,所以这里也被称作四爷府。

很巧的是,后来的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也排行老四。

这里是名符其实的四爷府啊!


后来老四爷胤禛当了皇帝,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这里就成了潜龙邸,这里地位非同一般。

传说,这里就成了雍正皇帝的特务组织——粘杆处

这个组织就是,四处打探情报,抓人,暗杀人的组织,

职能类似于明代的东厂。

后来雍正皇帝死了,在此停灵。

乾隆皇帝继位了,

下令将中路殿宇改成黄色琉璃瓦。一下子气派多了。

地位从此与众不同。

后来将这里改成了喇嘛庙。

清朝的主要威胁来自蒙古,而蒙古人信奉喇嘛教。

清代对藏传佛教——喇嘛教,十分推崇。

喇嘛教在清代得到大的发展。

由于雍和宫和皇室的关系,所以腊八那一天,

官方要在雍和宫熬腊八粥。

大清朝亡了,以后,雍和宫历经磨难,得以保全。

如今雍和宫成为北京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之一。

说了这么大半天了,还是上照片,与大家同游雍和宫吧!

雍和宫坐北朝南,大门外有三座牌楼。

和南面的影壁,一起围城一座院落。

上面的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

穿过银杏大道,就一座琉璃门。

第一重殿宇就是天王殿。

门前一对铜狮子,巍峨气派。


左右钟鼓楼,晨钟暮鼓。

殿内中间供奉大肚弥勒佛,

上面悬挂乾隆皇帝御笔匾额“现妙明心”。

两侧是四大天王,背面是韦陀菩萨。

后面就是碑亭,里面有乾隆皇帝的大碑——《喇嘛说》。

《喇嘛说》碑文中提到的:“盖以蒙古信佛,最信喇嘛,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

雍和宫有一座铜的构件,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

这个叫须弥山,

是当年明代大太监冯保供奉的,

原来不在这里,后来在这安了家。

雍和宫大殿原来是王府的银安殿,

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

殿内供奉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


两侧十八罗汉。

接下来就是永佑殿。

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药师佛和狮吼佛。



殿内西侧墙壁上的绿度母像,

为当年乾隆皇帝母亲用上万块绸缎绣制而成,

太珍贵。

再往后就是法轮殿

殿内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铜像。

他有两个徒弟很有名,一个叫达赖,一个叫班禅。


这尊铜像铸造于清朝末年,一位白普仁喇嘛四处化缘集资,终于铸成铜像,可是由于财力不够,无法将铜像立于殿内,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孙传芳,

得知此事,于是出面,集资共同将宗喀巴大师的铜像立于此殿内。


如今这里是喇嘛学习的场所。


再往后就是雍和宫最为壮观的一组建筑——万佛阁等。

三座阁楼相连。

这三组建筑最为高大,原来不在这里,在景山公园,

是明代景山寿皇殿的一组建筑,

后来乾隆皇帝重建寿皇殿时,将这组建筑移建到雍和宫。

中间万福阁内有一大佛,

是一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为乾隆年间西藏达赖喇嘛所进贡的一根大木料,经过雕刻成大佛,立于此殿内,大佛高18米,地下8米,通高26米,太壮观。

东侧的配殿,看着很不起眼,而里面确实大有来头,里面有当年乾隆皇帝母亲供奉的金丝楠木佛龛。一个是乾隆皇帝母亲,一个是金丝楠木。珍贵的不得了

雍和宫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看,去驻足,雍和宫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的著名古迹。在北京打卡的地方,应该加上两位皇帝故居——雍和宫。哈哈!

喜欢大槐树的文章吗?如果喜欢,关注和转发吧!

转发朋友圈,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

作者:大槐树,70后,北京土著,民间古迹的记录者。 热爱文物古迹,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古迹的美丽;四海漫游路上的探路者,喜欢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给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