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边城》:所有的悲剧,都源自于无言的等待

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别,那么等待,便是最无力的长情。幸福,从来都是等不来的。

沈从文先生,以朴实而又柔美的文字,讲述了《边城》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渡口老船夫家的女儿翠翠,和掌水码头家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纠葛。

其中的一个“等”字,贯穿了全书,也正是这个字,早早的就预示了这段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第一个“等”,预兆:父母的等待,等来了不幸的死亡消息。

十五年前,主人公翠翠的母亲,一个叛逆的美丽女孩,瞒着父亲,和翠翠的父亲,一个英俊茶峒军人之间,产生了情愫,并发生了暧昧的关系。

但这份冲动的爱情,显然不可能得到女孩那位老实忠厚的船夫父亲的同意,所以女孩一直在瞒着父亲,十分秘密的和男子私会。

可直到两人之间有了孩子后,他们之间的苟且已经隐瞒不下去了。为了能继续在一起不被分开,男人便萌生了带着女孩私奔的想法。

可男人的这个想法并没有等来女孩的同意,她没有勇气扔下自己那位孤独的父亲,不像那个男人,愿意违悖军人的责任。

于是她选择了在沉默中,等待男人放弃这个过于荒谬的想法。但是她并没有等来男人松口的好消息,只等来了男人服毒自杀的噩耗。

女孩虽然因为狠不下心,放弃肚子里的孩子,不能立马就随男人而去,但在生下翠翠后,也心灰意冷的,选择了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如果女孩没有选择等待,无论是大胆和男人离开,亦或者主动劝说男人好好的留下来,一起想办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故事的结局,或许会更为美满。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这段父辈之间的爱情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父母的这段爱情悲剧,似乎也预示了翠翠的爱情,会有着相似的结果——在等待着灭亡。

第二个“等”,缘起:端午节的等待,等来了一场不合时宜的邂逅。

父母早丧,翠翠这个可怜的孩子,自幼跟祖父两人相依为命。

本来她这一生,应该和茶峒的大部分普通女子一样,到合适的年纪后,会找一个老实本分的男人嫁了,安安稳稳的过完平凡的一生。

可缘分这个东西,就是个出人意料的东西,在翠翠11岁的那年端午节,她本该无风无浪的人生,开始掀起了不平凡的波澜。

老船夫和翠翠本该留在渡口看船,但老船夫疼爱自己那可怜的孙女,便想让孙女到城里去看看端午节的热闹。翠翠不愿意一个人去玩,老船夫便找了个朋友帮自己看着渡口,带着翠翠高高兴兴的进城看热闹去了。

两人看够了热闹就本应一起回家去的,可老船夫对自己的孙女实在是太过疼爱了。他既担心翠翠没玩够,也担心朋友看渡口看的无聊,便没给翠翠说,自己一个人匆匆的回去了。

翠翠并不知道自己的祖父去哪了,不敢离开,只能在河边等着祖父回来。可她没有等来因朋友喝醉,为了责任又不便与渡船离开的祖父,只等来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傩送。

掌水码头顺顺家的二老傩送,那时正在和一群水手比赛捉鸭子,而那只白鸭恰巧慢慢的游向了翠翠所在的码头边。

于是有钱船总家的少爷,撑渡船家的孙女,一个是富家公子哥,一个是穷苦老百姓。这两个人生本应该像平行线一般,一辈子都难有交际的人,就这样完成了一场不合时宜的邂逅。

两条平行线一旦突遏的有了交点,便触目惊心的成了一辈子也解不开的结,两人的心里也因此埋下了少男少女那种莫名的情愫。

如果翠翠的等待,等来的是她想等来的祖父,又或者她直接选择了回去,而不是等待,也早已经见到了自己真正着急想见的祖父,也许之后的一切故事,都不会发生。

第三个“等”,祸起:等来了上门提亲的消息,却不是心中期望的那个人。

这一年翠翠已经满十四进十五岁了,在当时茶峒,已经到了应该订婚结婚的的年纪了。

虽然她知道自己喜欢二老,但是她却一直没有向二老袒露自己的心意,只等着二老不懈的对她展开追求,邀请她到家里去参观玩耍。

可翠翠却并没有对二老的举动回以热情,依旧是什么也没有说。

不久后翠翠也如愿的等到了有人上门提亲的消息,只可惜来提亲的虽然是她想嫁的那个家庭,却不是她想嫁的二老傩送,而是傩送的哥哥大老天保。

而二老,在家里的安排下,已经要和那个以一座崭新碾坊陪嫁的女子定亲了。

尽管祖父既羡慕二老得到碾坊,也羡慕碾坊得到二老,也只能劝翠翠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可翠翠虽然是个懂事的孩子,在爱情这件事上却异乎寻常的坚定,像极了那个为爱自杀的母亲。尽管大老很好,可二老才是她心中期望的那个人,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这桩婚事。

虽然她一直默不作声,没有直接答应或是拒绝,但是她的意思,在祖父眼里早已经不言而喻。

又如果翠翠在大老来提亲的时候,直接发言拒绝,并告诉大老自己喜欢的人是二老,大老也许就会选择知难而退,故事也不会继续向着悲剧的结果发展了。

如果翠翠没有选择一直等待,而是早早的就向二老袒露自己的心声,或许二老就能够更加坚定的拒绝那座碾坊,或许大老知道后,明白翠翠和二老是相互喜欢的话,就不会横插这一脚了。

第四个“等”,缘灭:等两兄弟相争的结果,只等来了又一个死亡的噩耗。

其实缘深缘浅,上天早有注定,从翠翠没有选择主动去向两兄弟解释,告知他们自己的心意,只知道默默的等待结果的那一刻,结局便注定了。

大老和二老都知道了对方也喜欢翠翠这个干净美丽的女孩,这两兄弟的关系又极好,于是便定下了一个君子之约:两人每天轮流在碧溪岨对溪高崖上唱歌,谁先把翠翠的心唱软,翠翠就归谁。

其实在这个约定定下的那一刻,最后结局便已经注定了,因为大老本就不会唱歌,而二老却是出了名的竹雀嗓子,唱歌是他的拿手好戏。

哪怕二老说轮到大老时,也由自己帮唱,但大老是个骄傲的人,就算是有二老帮自己唱打动了翠翠的心,那也是因为二老的歌声。他又怎么好意思张冠李戴,冒名顶替的得到翠翠?最后翠翠的心被歌声唱软了,大老便选择跟着船下桃源去了。

可翠翠依然没有等到二老上门提亲的好消息,只等到了一个死亡的噩耗:天有不测风云,大老坐船到茨滩出了事,掉进滩下漩水里被淹死了。

尽管大老不是被翠翠直接杀死,也是因翠翠而死;尽管二老再喜欢翠翠,哥哥因她而死,自己又如何能娶她回家,他父亲船总顺顺又如何能接受得了这个儿媳妇?

有缘无分,就算在如何喜欢又如何?两人的缘分,至此终结。

虽然二老傩送自己心里还是想弄渡船,但是为了家人,为了哥哥,他只得选择了那座碾坊,

这一切的误会,都是源自于翠翠的“等”,但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翠翠只等来了一场说不清的误会,等来了两人爱情的死亡。

第五个“等”,远方:最后的等待,不知消息

后来,也许是因为还是不能违背自己的内心,为了不继续伤心难受,二老傩送做出了和哥哥大佬天保一样的选择:离开茶峒,坐船去了桃源。

之后,翠翠的祖父也在一场大暴雨中丢掉了性命。于是每日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便成了翠翠生命中仅剩的意义。

但这种等待注定是无期也无望的:也许那个男人和他哥哥一样已经不在了;也许他已经淡忘了对翠翠的爱意;也许他为了不再伤心,再也不想回来了。

尽管我在怎么希望故事的结尾都是美满的,但翠翠,几乎是不可能等到傩送了。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味的等待,是不会好结果的。

爱情,是个需要勇气的东西,喜欢某个人,就要大声的去说出来,否则谁会知道谁的心意?无言的等待,只能等来一个无疾而终的悲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