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沈阳八王寺的“八王”指的是什么?

Vivian219593145


身为沈阳人,一提到八王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汽水,八王寺汽水至今已有99年的历史了,八王寺汽水是每一个沈阳人儿时的回忆。当然它的由来也是源于八王寺。

沈阳八王寺的“八王”指的是什么呢?

“八王”指的是八位铁帽子王,清朝俗称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共有八位,都是在清初有大贡献,大功勋者,世袭不降封。

八王寺原名为“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

在清代崇德初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从凤凰城回盛京路过“大法寺”时,见庙宇破败不堪,便施舍银两重修“大法寺”。

当时,阿济格和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都居住在盛京城内各自的王府中,寺庙的主持僧为感谢阿济格施舍善款修葺寺庙的恩德。

便在“大法寺”左侧建了一座“八王祠”,此后“大法寺”便逐渐成为阿济格的家庙,久而久之,当地人们将“八王祠”称为“八王寺”,而忽略了“大法寺”。

但是如今大家见到的八王寺并不是原装的了,而是于2006年复建的。

日俄战争的时期,1905年3月10日 ,沙俄的军队来到了八王寺,驱赶了僧侣,不仅掠夺财物,还将大佛的金身剥掉。

后来日本侵略者攻占沈阳后,沙俄军队直接一把火烧了八王寺,将近500年的古刹就这样毁于一旦。

后来大帅张作霖还曾经拨专款修复过八王寺,虽然使得寺庙恢复了原貌,但是后来再次遭到了摧残(文化大革命其间),最后只有大殿的外形尚存。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且几乎被破坏殆尽,八王寺已经没有了修复的价值,在2005年的时候被彻底拆除。

大家现在看到的八王寺是2006年修建的,虽然不是文物,但形似曾经的八王寺。

尽管如此,八王寺在沈阳人心中的地位依然是无法替代的,毕竟是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记忆。


有书博物馆


提到沈阳的八王寺,估计更多人脑中出现的都是汽水......其实沈阳的八王寺是个很有名的建筑啊!地址在大东区边墙路112号。

以前我上大学时候,有个外地的同学,刚来沈阳。有一次唠嗑,他问我们:“沈阳的王八寺在哪里呀?”问完之后整个屋子里一点声音都没有了,然后一个女生小声提提醒到:“那个......叫八王寺。”然后,就看那个男生的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这个段子,一直让我们笑到大学毕业。

关于沈阳的八王寺其实是个很有故事的寺庙了。最开始的时候,八王寺也不叫现在这个名字。八王寺最开始的时候叫做“大法寺”,创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因此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了。

小时候看八王寺,感觉外观像一张人脸,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至于“大法寺”改名为八王寺是清朝的事情了。相传努尔哈赤第十二个儿子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经过大法寺的时候,见到寺庙残破不堪,于是自己掏腰包进行翻修重建。寺庙中的主持和僧侣为了感激这位王爷的善举,在寺院的左侧还修了祠堂。

到这里,或许有人着急了。说了半天,这和“八王”有什么关系。就算是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那也是“十二阿哥”,和八王还差四呢。

其实八王寺的“八王”指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十二阿哥”——阿济格。之所以程他为八王是因为他在清初的功勋在诸王中排行第八,因此叫做“八王”。还有一种说法,当时阿济格重修寺庙的过程被误认为是城中的八位铁帽子王之一。

不管是那种说法,当时八王寺中因为这位王爷建立了“八王祠”,这事肯定是真的。自那以后八王寺也成了阿济格的家庙,被老百姓习惯性的称作“八王寺”。

但是如今大家见到的八王寺并不是原装的了,而是后来复建的。日俄战争的时候,沙俄的军队来到了八王寺,驱赶了僧侣,不仅掠夺财物,还将大佛的金身剥掉了。后来日本侵略者攻占沈阳后,沙俄军队直接一把火烧了八王寺,将近500年的古刹就这样毁于一旦。后来张作霖还曾经拨款修复过八王寺,虽然使得寺庙恢复了原貌,但是后来也遭到了拆除和摧残,最后只有大殿的外形尚存。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且几乎被破坏殆尽,八王寺已经没有了修复的价值,在2005年的时候被彻底拆除。

大家现在看到的八王寺是2006年修建的,虽然不是文物,但是也算是富丽堂皇,让大家依稀感受到曾经八王寺的辉煌。不过这个后建的八王寺并不是完全复制,原来的八王寺坐北朝南,新的寺院在原址东80米处重建时,改成坐西朝东。

尽管如此,八王寺在沈阳人心中的地位依然是无法替代的,那毕竟是一座城市曾经不可磨灭的记忆。

以上是我的答案,欢迎评论!


沈阳网


沈阳八王寺的正式称呼叫大法寺,始建于公元1415年,也就是明永乐十三年。后经战乱损毁严重,到1638年重修,据传当年出资重建者正是清朝初年的英亲王阿济格。而大法寺僧人为了感谢阿济格布施恩德,于是在寺院的左侧修了一座八王祠,久而久之这里就被民间俗称为“八王寺”。

(八王寺正门)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其封号为英亲王,但是他的排行并非老八,他是努尔哈赤的第12个儿子,按理说不应该叫八王,叫十二王还差不多。

不过清朝与明朝不一样,并非每一个皇子都可以封王,皇子封王者是少数。在后金刚刚建立的时候,当时满人最高的爵位只是贝勒,努尔哈赤时期只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获得贝勒爵位,称“四大贝勒”。

后来到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清廷开始初步完善爵位制度,皇太极仿效明朝,在贝勒之上设立亲王和郡王爵位。为了鼓励宗室子弟征战,亲王、郡王甚至贝勒、贝子的爵位都需要皇族宗室子弟凭借军功获取。

到八王寺重修的时候(1638年),包括追封在内,清朝获得王爵的人有八个,分别是:

礼亲王代善

郑亲王济尔哈朗

肃亲王豪格

克勤郡王岳托

颖亲王

武英郡王阿济格(后晋封为英亲王)

睿亲王多尔衮

豫亲王多铎

虽然阿济格当时的八个王爷之一,但是他的岁数也不是排老八,他的岁数在八个王爷里面是第六位,并且这八人也不是一个辈分的。其中豪格、岳托、萨哈廉三人虽然年纪比阿济格要大,但这仨人都是阿济格的侄子,不能放在一起排序。因此叫阿济格八王爷可能是种误传,因为无论怎么排序,阿济格都跟老八沾不上边。

另外还有人说八王寺是指清初的八个铁帽子王,对于这个说法就完全是无稽之谈了,因为铁帽子王的概念其实是在乾隆时期才出现的。

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开始总结立国以来的功过是非,对于以前的一些历史案件予以盖棺定论。由于此时清廷的统治已经稳定了,所以有着千古一帝情节的乾隆准备给以前的一些皇族功臣平反,例如给睿亲王多尔衮平反,给他的八叔胤禩平反等等。

在这次平反过程中,乾隆选了九个功劳卓著的王爷,允许他们的爵位世袭罔替。这里面除了怡亲王胤祥以外,其他的八个王爷都是清朝建国之初以及入关平定中原时晋封的,此八人就是所谓的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但是八大铁帽子王跟沈阳的八王寺实在扯不上关系,而且阿济格也不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因为在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曾想起兵谋反,但没有成功,他的爵位早就被废除了,乾隆皇帝也没有恢复他的王爵。

总的来说,八王寺名称的来历确实是源自阿济格,但阿济格并不是八王爷。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清廷爵位制度不健全,像是莽古尔泰等人虽然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但也得到了贝勒的爵位,而汉人搞不清贝勒到底是个啥爵位,估计是把一些贝勒也算上了,因此管阿济格叫八王爷。

(由于谋反,阿济格也没有留下什么画像)

八王寺自从清初重修以来,到乾隆和同治时期又经历了两次大的修缮,到清末时规模已经比较宏大了。但是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沈阳被沙俄占领,直到日俄战争期间沈阳都在俄国人的手中,后来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俄军在撤出沈阳时对八王寺进行了洗劫和破坏。

时间进入民国后,张作霖曾再度修缮过八王寺,但八王寺早已盛景不在。由于寺内有一口甘泉,1920年东北官银号总稽张惠霖、奉天工商会长金恩祺等民族资本家在八王寺旧址上创办的“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酱油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开始热销省内外。

今天的八王寺基本都是后来重建的,虽然不是当年的古建筑,但规模还是不小的,去沈阳旅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八王寺内部)


千佛山车神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于大东区边墙路112号。创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 因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施舍银两重修庙宇,大法寺住持僧为了感谢其施舍之恩,在寺院的左侧修了八王祠,从此就变成了阿济格的家庙,俗称八王寺,这就是八王寺的由来。以后这座寺庙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


吃喝玩乐在沈阳


阿济格和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都居住在盛京方城内各自王府中。寺庙主持僧为感谢阿济格施舍善款恩德,便在"大法寺"左侧修建了一座"八王祠"。


用户97823049744


坐落于沈阳大东区小北街上的八王寺,是一座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的佛寺。据辽宁档案馆的档案记载,八王寺本身应该称为大法寺,那么它又是怎么成为了八王寺?而“八王”又指的是谁呢?

(八王寺)

说起来,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经过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明末。

后来,后金强大起来,努尔哈赤攻下沈阳,将沈阳作为了他们的都城。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登基称帝,将国号改为“大清”,开始正式将兵力集中用于消灭明朝的战争。

也就是这一年,被封为多罗武英郡王的阿济格战事告捷,从凤凰城归来。当他途经大法寺时,看到寺中蛛网密布,破败不堪。于是找到寺庙中的住持,经过一番筹划后,由他出资,对寺庙进行了修整。住持感念阿济格的乐善好施,特意在庙内修建了八王祠以谢其功。

有人也许就要问了,阿济格明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为何住持却称他为“八王”呢?

没错,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他和多尔衮、多铎都是大妃阿巴亥所生。

当时,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大妃,因此,阿济格几兄弟也深为努尔哈赤喜爱。

据《满文老档》记载,阿济格“身长丈余,腰腹甚大”。他骁勇善战,在战场上极为勇猛。早年便因功被封为台吉,后来他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和讨伐蒙古察哈尔部时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再次被封贝勒。

说阿济格得努尔哈赤宠爱,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据《清史稿》记载,有一次,努尔哈赤看到皇太极的继福晋乌拉那拉氏在遇到阿济格时,居然不愿下轿行礼,非常生气,竟逼迫皇太极休离了乌拉那拉氏。

可见,阿济格在努尔哈赤在世时,地位何其显贵。

(阿济格剧照)

努尔哈赤去世后,在众人的拥戴下,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一心想统一天下的皇太极正是用兵之时,对阿济格自然极力拉拢。每逢阿济格征战归来,皇太极或亲临十里之外迎接,或设宴犒劳,或遣使褒奖慰劳。因此,阿济格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满清问鼎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随清军入关,大败李自成统领的大顺军。在攻占北京城后,满清迁都北京。

论功行赏时,阿济格被封为和硕英亲王。由于他在被封的诸王中排第八,因此又被称为“八王”。

不过,问题来了,既然被尊为“八王”,是顺治在位时的事情,那么早先的住持,为何会称之为“八王祠”呢?

据当地人传言说,阿济格对大法寺修缮给予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但身为汉人的住持对满人身份的阿济格心存畏惧,不敢问津他的封位,误认为他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以稀里糊涂就称他为八王。

寺庙修缮一新后,阿济格也就把这里当作家庙,而时人也都习惯称之为“八王寺”。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大家口口相传,大法寺的名气反而不为人知了

(乾隆剧照)

八王寺最风光的时候,要数乾隆年间和同治年间。

乾隆和同治曾分别对八王寺进行修缮和扩建。

重建后的八王寺占地402亩,其寺庙规模宏大,里面又分6个院落,不仅有钟楼、鼓楼、大殿、配殿等,还设有宝塔、碑楼等,一时香火鼎盛,僧侣云集,是沈阳城中最大的禅寺之一。

但到了光绪年间,随着外敌入侵,日俄开战,八王寺也屡遭炮火损毁,再次陷入颓败的局面。

民国时期,张作霖雄踞东北后,也曾出资修缮。但随着抗战爆发,接着又是土改运动,破四旧等,八王寺中的器物或被掠走或被偷盗,再加上人为破坏严重,八王寺再度凋敝破败。

解放后,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八王寺的房屋不断被工厂征用拆除,以至最后只剩下一间破败不堪的大殿,且殿柱早已腐烂,窗户也因年久失修,只有木条残存。殿门也只有两块色彩斑驳的破木板子,唯有房梁上还隐约可见有雕花的模样。

2006年,在通过文物普查后,相关部门决定恢复八王寺的原貌。但由于八王寺原址上已经被居民区覆盖,于是经过层层报批,最后终于做出了异地重建的方案。在离原址80米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八王寺。

(参考史料:《满文老档》《清史稿》《沈阳县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于大东区边墙路112号。不管是老沈阳人,还是刚刚来到沈阳这座历史名城的人,几乎都知道“八王寺”。除了那座建于1415年的寺庙外,八王寺东南50米处的一眼清泉,俗名八王寺井,因其井水清冽甘芳,许多人提起八王寺,首先想到的就是八王寺的水。  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的古寺清泉渐渐湮没在城市之中,八王寺地区也成了“棚户区”的代名词。2003年10月,沈阳最大的棚户区———大东区八王寺地区开始进行整体拆迁,随着拆迁工作的不断进行,八王寺以及周边地区的历史陈迹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5年6月14日早8时30分,沈阳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大队的队员在八王寺地区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从今年4月8日起,考古二队的50多人就一直驻扎在八王寺地区,对施工单位的二期工程进行勘探工作。  记者到达现场的时候,他们正在对已经勘探出的一处古墓所在地进行挖掘工作。6月5日,正是他们发掘出了沈阳历史上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辽代古墓。  一座完整出土的辽代古墓该如何保护  老尤从事考古勘探工作有4年的时间了,记者昨天到达八王寺地区施工工地的文物勘探现场时,老尤正在指挥现场的考古队员进行勘探和挖掘工作。  老尤告诉记者,2005年,他们在这一地区已经发现了两座辽代古墓,而清代墓葬已经发掘了超过40座。  就在不久前,一座辽代古墓的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尤提起这座墓葬依然兴奋:“那个墓是沈阳市内保存最完整的辽代古墓,这是它最大的价值。”据悉,目前墓中的出土文物已经被送到沈阳市考古研究所封存。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陪葬品保持如此完好,并且未遭破坏的辽墓极其罕见,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从现场情况看,一个大坑内就是古墓。墓穴呈圆形,保存完好,分为尸床、墓门、墓窗、墓道等部分。记者了解到,墓穴发掘前,只有顶部受到过破坏,墓穴内部的结构则没有丝毫影响,里面的陪葬物品也没有被盗。根据初步分析是辽代中晚期平民墓穴。当时考古人员在里面共发现十一件辽白瓷、陶器和石器等陪葬物品。其中在死者的头部发现三个石器及一个陶器,在身体的右前方,发现七件陶瓷器。  记者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这座辽墓究竟是保存还是回填,目前还没有最后决定。或者就地封存保护,或者移走保护,要看其保护价值。  八王寺地区已经确定存在着大型古墓群  如果移走保护,墓穴回填后工地就可继续施工,如果就地封存保护,那么房地产的施工将受到影响。最后的保护方法,现在还在讨论之中。  八王寺地区从去年开始,就因为历史遗迹的保护问题,多次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从八王寺的保存、复建,到出土文物遭到哄抢、墓葬被破坏等等,一系列热点事件发生后,八王寺地区的文物保护和历史价值甚至引发人们对沈阳如何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取得平衡,这一问题的大讨论。  八王寺地区被称作沈阳的文物“高发区”之一,被列为沈阳市21处重点文物保护勘探范围之列。  去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八王寺地区发现了1处青铜遗址,属于新乐上层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和十余座辽代墓葬。今年在该工地的东北角,考古人员已经挖掘出40多处清代古墓。已经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文物勘探的地区,存在着大型古墓群。  老尤告诉记者,工程不结束,他们会一直驻在工地。今后还将有多少考古发现,这个没有人能预料,“这个工程的二期主体楼群内的勘探基本完成了,下面要对生活区部分进行勘探。我们现在正在发掘一处清代墓葬。”  在被列为21处重点文物保护勘探范围内进行施工的地区,考古人员就必须进驻进行文物勘探,据悉,6月8日,八王寺地区的考古队员,有20多人被调到电力学校附近的新工地工作,目前,留在八王寺地区的还有30多位考古队员。  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如何取舍  记者关注沈阳市的文物保护情况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在多次采访后发现,尽管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观念已经在全社会受到重视,但是,历史遗迹为城市改造让路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在沈阳,仅市内需要考古发掘的总面积就达32平方公里,21个区域,在这些区域中每年都有数十家工地开工,而主动申请文物勘探的寥寥可数,许多地区都是有人发现文物向文物部门举报,考古人员才得以进行考古发掘,因而,常常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很多单位一边办理勘探手续,一边施工。有时候楼都盖完了,更不会想主动办理手续。  考古工作者也呼吁有关部门要重视地下的历史财富,“一宫两陵”的保护非常好,但是,对于一座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这个城市不仅限于“一宫两陵”,地表下的历史遗迹也有很多。目前正在进行文物勘探的八王寺地区,正是存在着大量珍贵历史遗迹的地区,近1年来的发掘足以证明这一地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八王寺地区的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未来可能仍会有新的发现,对这一地区的关注相信也会持续下去。但是,更重要的是,透过八王寺地区的历史价值,应该引起全社会对发现和保护城市历史遗迹的重视。


幽默公仔


沈阳城八王寺,是努尔哈赤的第12子,阿济格的家庙。由于努尔哈赤的儿子也不所有的都记有战功,英王阿济格按照战功排列在第八位。也就被讹传为八王爷了,所以家庙也就被叫做,八王寺了。八王寺最有名气的井水,这个也是八王寺汽水的原料。现在?井水已经被圣水源小区所圈占进入到小区里了。至于说现在的大法寺,人最近几年复建的,这里原来是一家纸箱厂。这里原来的道路极窄就只有不到十米,后来,大概是2000年左右才动迁改造的。



爱看爱思考


沈阳八王寺原名大法寺,创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沈阳八王寺的“八王”指是努尔哈赤的“十二阿哥”——阿济格。之所以称阿济格为八王是因为他在清初的功勋在诸王中排行第八,因此叫做“八王”。还有一种说法,当时阿济格重修寺庙的过程被误认为是城中的八位铁帽子王之一。

据说十二阿哥阿济格有一次经过大法寺的时候,见到寺庙经过战火的摧残,残破不堪,于是自己花钱进行翻修重建。寺庙中的僧侣为了感激这位王爷的善举,在寺院的左侧还修了祠堂。自那以后八王寺也成了阿济格的家庙,被老百姓习惯性的称作“八王寺”。


此刻正黎明


沈阳八王寺的八王并不是指哪八个王爷,沈阳八王寺只是清代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济格的家庙,八王寺原名大法寺,阿济格路过时看到大法寺破败不堪,于是捐钱修缮,大法寺住持为了感谢阿济格,改名八王寺,因为阿济格和当时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一样住在盛京的各个王爷府,从此大家记住了八王寺,忽略了本名大法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