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责任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020年的春节,本该热闹的春节被一场疫情打破。

为了救治病人,对抗病毒,87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一支又一支的医疗队伍不断前往武汉支援,与病毒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为了让肺炎病人及时接受治疗,建筑工人与时间赛跑,日夜奋战,实现了10天建成一座医院的奇迹;

为了保证武汉的市民生活的正常秩序,无数志愿者走上街头,哪里需要去哪里;

为了解决前线物资短缺,全国人民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献爱心,海外华人在国外四处采购物资;

为了保证物资调配的快速,保证湖北人民的生活稳定,阿里、京东、顺丰等大企业捐资捐物的同时,参与到物资的运输调配;

为了切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宅在家中,不添乱。

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都在为打赢这场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危难时刻,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词的含义——责任感

爱默生说过:责任感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之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因为责任感,医生在医院抢救病人;因为责任感,企业用财力物力回馈国家,因为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在疫情中尽一份薄力。

责任感,支撑着每一个人为战疫的胜利而努力!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故意不带口罩,殴打辱骂防疫人员的新闻;看到很多即使在政府三令五申不要聚会的情况下,仍然我行我素,最终导致聚集性病例出现的新闻;看到了身为艺人,却在此时以卖口罩的名义进行诈骗的新闻。

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毫无责任感的代表,在他们心中,一切都无所谓,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心情来。他们非常自私,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根本不顾传染他人和被传染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不会被传染的“幸运儿”。

他们的这种毫无责任感即表现在对他人、对社会,也表现在对自己。

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责任感在人生中很重要,有了责任感,一个人才能看清楚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才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拥有不断努力前进的动力,并从中体会到自我价值和意义。

而这种责任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然而一提到责任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讲责任感还为时过早,其实不然。

在学校,认真学习,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就是作为学生的责任感;

在家里,尊敬父母长辈,做家务,关心父母,这就是作为子女的责任感;

在社会中,遵守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这就是作为公民的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一时形成的,是处处存在的,是需要从小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重要,最终被孩子认同接纳,成为自己生命中重要一部分。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总是处在消极被动的位置,他们拖延懒惰、做事情不积极,凡事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没有团队精神,做事自私狭隘,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保守不肯前进,而这些都会限制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深度,限制他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限制他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成长,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未来。

父母的溺爱让孩子放弃了责任感的意识

2月5日,柳州一名15岁的男孩进入电梯,摘下口罩朝着电梯门吐口水,而且吐了不止一次。业主们非常气愤,选择报警,然而孩子的妈妈却在业主群里埋怨“他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何必为难他”“你们这样人肉一个孩子,还配图,你们这是要毁了这个孩子吗?”

溺爱,表面是爱,实际上却是害。孩子在溺爱中产生了极大的误会,

第一、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惯着我,我没有必要对他人负责。

第二、如果我犯错,所有的人都会原谅我。

被溺爱的孩子在父母制造的误会中越陷越深,最终变得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为所欲为,遇到事情第一选择就是逃避不敢担当。

溺爱,最终剥夺了孩子拥有担当的意识和勇气,让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成人后,一旦孩子遇到问题,第一个反应就是先推卸责任,让自己全身而退。

父母的严厉让孩子学会了逃避责任

2019年,宁夏永宁县一名12岁男孩,带着6岁的妹妹一起玩。妹妹不慎摔晕,男孩怕被家人责罚,竟用木板击打女孩头部致死。

小小年纪就如此残忍,原因就是父母平时过于苛责,让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掩盖错误逃避责任。

《正面管教男孩的100个细节》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犯错。不管是什么错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家长通过惩罚方式让孩子产生一种惧怕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父母的打骂苛责,让孩子害怕恐惧,生活得如履薄冰。一旦发生错误,孩子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要想办法掩盖逃避。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因为害怕失败,他们喜欢退缩,不想承担责任,不想被苛责,他不敢做也不想做。


哲学家吴伯凡提到责任心对孩子影响时说:

一个孩子,小时候的责任心培养,会有助于他理解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如果这个责任心培养一直没有完成,那么小时候没付出的成本,长大后可能用一辈子的贫穷、边缘化来为它买单。

在团队中,在社会中,责任感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边缘化,被唾弃,被淘汰。所以说,未来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责任心的竞争,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父母的态度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

一个小宝宝在轻轨上不顾妈妈要求,拿着酸奶乱跑,摔倒酸奶洒了一地。妈妈立刻从包里掏出纸巾和垃圾袋,让小朋友自己把洒到地上的酸奶擦干净,告诉他自己做的错事要自己负责收拾,等小朋友收拾干净之后,妈妈又让孩子给周围的人道歉。

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检验自己的人格。

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努力向上、关心家人、尊敬老人、爱惜家庭、做错事情用于承担,积极弥补改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都有着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上引导孩子,影响孩子,让孩子慢慢体会什么是责任感,学会拥有责任感。

二、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慢慢出现主动做事情的愿望,这就是责任感的萌芽

他尝试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如果家长加以阻拦,孩子会丧失主动的意识,以及责任的初级念头。

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于孩子主动的行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欣赏和表扬。

鼓励孩子去尝试,去主动选择,而不是去替孩子大包大揽。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体会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和沮丧,只有在不断的体会中,孩子才会慢慢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帮助分析原因,孩子成功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帮助孩子懂得面对事情,需要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责任感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孩子,永远不懂得体谅他人的辛苦,没有感恩他人的意识。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舍得用孩子,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教会孩子做各种家务。让孩子懂得劳动的意义之外,要明白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关心家人,维持家庭的卫生和整洁,每一个人都需要为家庭的幸福和温馨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机会,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义工,参与到社会的劳动中。让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突破“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学会帮助,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集体荣誉感。

四、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国外有一个爸爸,和儿子从超市回家后,发现儿子偷拿了一块巧克力,爸爸很严肃地对孩子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并让孩子亲自将巧克力还给店员。儿子感到很羞愧,不好意思拿回去,可是爸爸很坚持“是你拿了巧克力,你必须亲手交给她。”最后孩子用手捂着脸,将巧克力还给了店员。

我想,孩子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件事情,他知道了自己必须要承担自己犯下的错误。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犯错,逃避推卸还是面对改正,不同的选择决定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

让孩子明白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反思,不纠正。学会面对错误,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学会改正错误,让事情回到正轨上来;学会反思错误,在未来的成长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优秀。

拥有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的面对人生,敢于接受不同的挑战。

拥有责任心的人,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时刻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拥有责任心的人,懂得什么是爱,懂得如何爱,他们会更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我们的国家。

当国家陷于灾难之时,正是国人的责任心,挽救国家于危难中,让我们拥有齐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勇气,拥有众志成城让国家恢复到正轨的力量。

国家稳健,我们每个人才会幸福,而国家的稳健,恰恰基于每个人的责任心!


神奇麻麻木小暖寄语:

这一次的疫情,我们看到了大爱无私的人,也看到了自私自利的人;看到了奋勇冲锋的人,也看到了临阵脱逃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对于社会,对于自己,他就只是一只没有灵魂的寄生虫,他的人生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

也许我们注定一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发挥自己的责任感,让自己的生命燃烧到最炽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