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帛书?古刀?《盗墓笔记》中看似匪夷所思,其实真实可考

盗墓类小说有两大殿堂级作品一是《鬼吹灯》,二是《盗墓笔记》。

虽说这两大作品的粉丝营偶尔也会battle下,但是毫无疑问,这两部作品都是优秀的作品。而且两个作品的写作风格和类型完全不一样。《鬼吹灯》更像是一位稳重的中年,《盗墓笔记》更似朝气旺盛的青年。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也都是两位非常优秀的作家。

个人觉得这两本作品之所以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悬幻的同时够真实。仔细去看两本书中出现的场景、文物、人物等,很多都是能历史和现场套上边的。可见两位作者的自我文学素养和惊人的知识储备量。

今天我们盘点一些在两本作品出现过,但真实可考证的文物或墓葬。

《盗墓笔记》盘点

1.终极Boss西王母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描写西王母形象的还挺两极分化。

在《山海经》记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就是西王母住在玉山,长得像人,但长着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会和动物一样嚎叫,是上天派来传播灾难和病痛的神。听起来挺不吉利的。

而在《穆天子传》中,还记载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浪漫约会。《穆天子传》还是西周的历史典籍,可行度比《山海经》高多了。

其中详细记载了周穆王驾着八辆战车西巡三万五千里,与西王母幽会。在《盗墓笔记》的起源就是此事件经由作者奇思妙构,西王母爱上了周穆王,教了他长生不老的密法,之后周穆王以鲁殇王的身份重生,其后就是围绕探索重生奥秘为主线开展的系列故事。

总之,我个人还是比较偏向西王母是真是存在的,她可能是一个比较大母系部落首领。据考证,西王母当时的国都,可能在青海湖西畔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一带。

要知道在天峻县西南20公里处,有一个深十几米的山洞,据学者考证,这就是西王母曾经居住的地方,被命名为西王母石室,石壁上还刻有岩画和经文。

2.小哥的武器:黑金古刀

原型参照:屠城黑金,世界十大凶刀之一!

在元代的时候,有位西征的将领,西征到欧洲的一个城市,历经三天艰难的奋战才将城市拿下。攻下后,将领为了示威,把全城儿童聚集起来,在他们的父母面前,用屠城黑金把孩子的头全部砍下,一个不留。

在此的很多父母当场就崩溃了,有近1400人在那次浩劫中自杀,用自己的生命去诅咒那支军队,之后那支军队十分巧合的在一场战争中无一人生还,就像受到了报应。

不过古人,想来坚信,如果一把武器沾染了足够多的鲜血,那他会有自己的灵魂。日本人不是还会供奉那种杀人无数的刀,作为神灵一样的存在。

3.千年保险盒:玉俑

原型参照:金缕玉衣

《盗墓笔记》第一部七星鲁王宫中,吴邪和三叔一群人在鲁殇王的陵墓地宫内发现了“玉俑”。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能让尸体千年不腐,并且每500年蜕一次皮,直到穿着玉俑的那个人死而复生。

金缕玉衣最早出现在汉代,也称"玉匣"、"玉柙"。只有皇室成员死后才有资格穿戴。汉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用玉器封九窍,精气不泄,尸骨不腐,能来世继续荣华富贵。

但比较讽刺的是,金缕玉衣的反而更能吸引盗墓贼,也不能让人不腐烂。而且在我们发现的几具金缕玉衣中,有几件玉衣的金线被抽走,玉片无人问津。毕竟也不是所有王孙贵族能用和皇帝一样的上等玉片,所以金缕玉衣虽是国宝,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还得看生前的主人不是吗。

4.吴邪上路指南:战国帛书

原型参照:战国时期各个拓本

帛书是战国时期用来书写重要资料用的,他是用帛制作而成,帛书一种丝织品,在当时十分珍贵。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

《盗墓笔记》中出现的战国帛书应该是在民国时期出土,被无耻的美国传教士骗走,现在在大都会博物馆的那幅。

战国帛书有800多字,四周则画着12个怪异的神像,这12个神的名字与周人文献《尔雅》中的12个月名是相同的。内容丰富庞杂,不仅载录了楚地流传的神话传说和风俗,而且还包含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方面的思想。

民国时期政府对考古不重视,当时蔡季襄的帛书想要上交给国民政府,但是无人响应。这时候有个美国传教士考克斯·亨德烈,哄骗说要研究战国帛书,一借就再也不见了。现在成了美国国宝级文物,被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我们曾要求归还帛书,但得了强烈的拒绝,这就是美国人所谓的人权、自由,大概只对自己国家的上流阶层有效?

不过说句实在话,如果大都会真还了战国帛书,那要还的就多了,毕竟在圆明园中抢走的,还有各种民国时期的少数缺钱的皇宫贵族八旗子弟倒卖海外的尊贵文物,估计大都会博物馆剩下能看的也就那些了。毕竟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文物还是要从其他大国借鉴不是吗?

《盗墓笔记》中还有许多能找到原型的文物,铜鱼、镇墓兽...下篇还会继续讲。还有《鬼吹灯》中的原型,我们也将一一还各位探讨一番~